第四十二章 燕山胡騎鳴啾啾(1 / 2)

加入書籤

本可大年後集中,然戰事緊急,數支鮮卑騎兵從小道入塞,州郡發布提起集結的命令。

正月初四,日未出,天尤黑。劉備騎上張虎借的棗紅馬,馬上放著行囊,背上雙曲弓,外衣之內穿上皮甲,與王伯等同裡之人,前去鄉亭報道。

皮甲是張虎以前服役時留存的,也說是借給劉備。口中說借,心中也沒想會還。皮甲大了很多,皮很厚、很硬,耿氏很花幾天時間修改,原本粗糙的手上更是增加了很多傷痕和血泡。令劉備心裡既暖暖的,又頗有愧疚。

相比於之下,裡中其他人可就寒顫多了,個個麵露菜色、臉色愁苦,沒一人有馬,衣服穿得也不夠厚實,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有一人背著獵弓,一人背著斧頭,一人帶著把菜刀。

隻有王伯稍好一些,身背長弓、月要挎拍髀,背後背著漁網和一個袋子。拍髀是長約一兩尺(20多到40多厘米)的短刀,一般掛在大腿外側,與其說是近身格鬥用的短刀,不如說是切割食物等用的匕首。

劉備曾問過王伯為何帶上漁網,王伯嘿嘿地笑了,隻說用處大了。

親戚鄰裡們,一直送到到大樹鄉亭部。天剛蒙蒙亮,火把高高燃,已經有十幾個壯丁,數十個鄉親在此等候,好些人都帶著馬匹、兵器。

王伯是老服役的人啦,帶著劉備跟熟悉的人打招呼,有好幾個漢子見玄德年幼,表示會多加照顧。畢竟在家靠親戚鄰裡,出門靠朋友老鄉。

大樹鄉有秩劉子敬和亭長讓手下敲響了鑼鼓,裡長們指導壯丁站好隊,清點了人數,便北上前往涿縣。在交通和通訊條件相當落後的漢代,沒有鄉亭的長官的帶領,不用說按時到達,不走錯路都不容易。一些遙遠的鄉、亭,上到鄉有秩,亭長,下到書佐、亭卒往往全體出動,防備役卒逃亡。

近涿郡而不入,北門外有一個大大的軍營。鄉、亭送到此處,辦了交接終於可以安心回去。從這之後士卒發生逃亡,就與鄉、亭無關,由部隊長官處置,戰時可以軍法從事。

劉子敬臉色復雜地回頭看了看劉備,雖然是他同意將這侄兒列入服役名單,可沒想到服役來得這麼快,來得如迅雷不及掩耳,戰爭中刀劍無眼,畢竟是親叔侄,雖互相看不順眼,也沒到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

。。。

涿郡北門大營,涿郡所有戍邊部隊,在此處集結,經過整編,領取裝備,物資後,前往邊疆。

東漢軍之軍製,5人為伍設伍長,10人為什設什長,50人為隊設隊帥,100人一屯設屯長,500人一曲設軍侯(不叫曲長)。

其上為司馬、別部司馬、軍司馬、長史,率領少為數百、多達數千人。軍侯、各種司馬、長史已經是中級武官了。

再上為都尉、校尉,秩1000石、比2000石。率領數千人。一個校尉、都尉率領的隊伍,叫「部」。例如中央的北軍五部校尉,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西園八校尉;例如邊疆的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例如地方屯兵,黃河濟水間的黎陽營校尉,鎮守關中、陵園的京兆虎牙都尉。

再上就是中郎將,最上為各種將軍,2000石及以上,乃是大漢的最高級武官。

漢代實行強乾弱枝的軍事方針,除了司隸、洛陽常備兵數萬之外,各地常備軍相當少。例如護烏桓校尉,隻有一兩千營士,要知道僅僅是上穀郡烏桓,就有數萬人。但這也是沒辦法的,長城內外,山嶺眾多,草原民族們大多數散居,很多時候多點入侵,一個點上多不過數千,少時甚至數百人,從遼東、遼西、右北平,到上穀、代郡、雁門郡,到北地郡到涼州,東西萬裡,漢朝的北疆、西疆防線過長,如果一個邊地校尉常備軍上萬人,加上要塞尉(級別略與縣尉等),邊軍就得五萬以上,會給漢庭中央和邊郡造成嚴重的消耗。

在少量常備軍的同時,實行藏兵於民的普遍兵役製度。前漢時的匈奴,後漢時的鮮卑,偶爾也會發動數萬控弦騎士,入塞攻城,為了抵抗和還擊,打好殲滅戰,就征調緣邊的材官(甲士,如積射士、強弩士),騎士,和一般役兵。將他們加入到原有的營士中去,老兵帶新兵,稍加訓練,拉上戰場。

作戰時,可又由某將軍、中郎將或校尉,甚至州刺史持節,率領節製其他人出征。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娛樂大電影時代 帶著龍珠到漫威 我有一座恐怖屋 從流量到巨星 神武帝尊 無限之直麵恐懼 1950香江大亨 絕地氪金 從獵人世界開始的獵人 我隻是個不用奮鬥的小白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