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1 / 2)

加入書籤

皇帝不好忽悠。

好忽悠的皇帝,大部分都做了亡國之君了。

而千百年來,皇帝都是將天下當做私產的。

皇權所至,無論土地還是百姓,理論上都是歸皇帝所有的。

這就是儒家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無論實際上做不做得到,但至少儒家的理論是這樣的。

所以,周易的話語裡不但不乏私心,而且簡直就是其心可誅。

而將流民送往海外,可不光光是一個皇帝心月匈是否容得下的問題。

更牽扯到了儒家的一些基本倫理。

比如忠孝,以及華夷之辨之類的事情。

但周易的私心真的沒有惡意。

所以周易能坦坦盪盪地說出來。

因為周易相信,天啟不是崇禎,應該還沒有被儒家那套忽悠瘸了。

隻要皇帝還清晰,就因該知道:天災**之下,流民若是留在大明,除了餓死,就隻剩下造反一條路可以走了。

無論是那一條,都是意味著累累的白骨,如海的冤魂。

無論是對大明,還是對流民來說,都沒有好處的。

而大明到了那個時候,還如何能坐得穩天下?

如果是換了充滿理想主義的崇禎來,說不定這一場見麵早已經不歡而散了。

因為讓流民出海,或者說,將流民送出海外,就是在讓他們脫離父母之邦,生養之地,在儒家看來,無疑是極大的政治不正確。

在儒生們看來,所有的拋棄父母之邦,而不任由他們控製壓榨的人,不安心做一個「安安餓殍」的百姓,都是不忠不義的海外棄民,最好任由外國人殺光了更好。

這也就是為什麼所謂的天朝,會任由著西方殖民者屠殺海外華民不聞不問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也隻是之一而已。

明朝至少口頭上還是準備譴責的,再加上力不能及而已。

而到了滿清,卻是就差給對方送錦旗了。

因為死的都是漢民。

但天啟皇帝卻是一個懂得尊重現實的皇帝。

作為一個皇帝,所謂的文韜武略不重要,勤儉不重要,甚至連所謂的「仁慈」也不重要。重要的懂得現實,知道輕重,明白厲害,曉得利弊才重要。

對於皇帝來說,什麼都是假的。唯有江山才是真的。

要怎麼才能坐的穩江山。

那就是給老百姓一條活路。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怎麼可能不造反?

或許剛開始的時候,天啟還沒想到這一層,但慢慢地,天啟皇帝終於回過味來了。

「神君莫非真的算到我大明無藥可救了麼?」天啟皇帝輕嘆了一口氣,頗有些彷徨第問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天道恆遠而人道彌新。這邊是王朝更迭的原因所在!」周易說道。

「天道即人道,人道卻不是天道。既然大明不能損有餘而補不足,自然會有天道補之。」周易搖著頭,打斷了天啟皇帝的幻想到。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換貧,而患不安啊」周易苦笑著搖了搖道。

「那空虛道長遼東一行,若是成功,可能挽回我大明國運?」天啟皇帝問道。

「生機一線罷了!」周易苦笑著搖了搖頭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遼東,還有西北的。

「生機一線啊!」天地皇帝苦笑了一聲。

「若無空虛道長,內憂外患之下,大明或許一線生機也沒有了!」周易一臉嚴肅地說道。

「也是,有一線生機,總比沒有好!」皇帝點了點頭,臉上卻絲毫不見放鬆地說道。

「我若答應,神君能否給朕一個承諾!」朱由校沉思良久,才緩緩地出聲道。

「什麼承諾?」朱由校問道。

「若天意真不在我大明,以至大明將終,神君居海外之地,可否庇護朕之子孫一二!」朱由校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什麼,突然說出來這樣一句話來道。

其實,朱由校不該說出這一句來的。

但作為皇帝,沒有人必他更清楚大明的問題有多嚴重的。

剛登基的天啟皇帝何嘗不是雄心萬丈,試圖中興大明。要不然,哪來的東林黨「眾正盈朝」?

可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真正當朱由校弄清楚了局麵之後,才知道局麵有多糟糕。

要不然,朱由校何苦把「魏忠賢」放出來?從而背上一個「千古昏君」的罵名?

真當天啟皇帝朱由校不明白「歷史」是誰寫的麼?

這一點,天啟皇帝無疑比繼任的崇禎皇帝有擔當的多了。

天啟皇帝至少可以為了江山,不在乎罵名。

而崇禎皇帝皇帝卻從來都放不下所謂的「虛名」。

大明享國已經二百餘年,改朝換代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的。

朱由校的確是大明的皇帝,但更是一個凡人。

他能想象得到大明傾覆的那一刻,作為大明的皇室,其結果會如何?

事到如今,朱由校也不得不麵對現實了。

朱由校不會天真地把希望寄托在後來者的仁慈之上,翻開歷史,亡國之皇室有幾個能善終的?

與其相信那個,倒不如相信眼前這位。

周易微微一愕。

這位皇帝有後?

貌似沒有吧!

有的話,那會輪到那位「千古一帝」繼位?

周易旋即掐了掐手指,然後又似鬆了口氣,又似有些嘆息地搖了搖頭,臉色相當古怪。

朱由校的皇帝的確有後。

卻沒有留後之命啊!

周瑜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沒有把話說出來。

不是不願說,而是無法說。

難道告訴他——你兒子都養不大,不用瞎打算了?

「若真有朱氏子孫,求庇於海外,本座自當保其安全!」周易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隻是朱由校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孫。

而周易想到的卻是那位跑到了緬甸,卻依舊逃不掉漢奸毒手的可憐皇帝。

雖然那皇帝實在不怎麼樣。

「若真如此,朕答應了?」朱由校沉思良久,終於咬了咬牙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漫威世界的禦主 聖母是如何煉成的 大王饒命 改造世界之重塑神話 我的女兒有個係統 我的自定義帝國 我的夢幻林場 變聲大佬 都市無敵醫聖 超神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