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序(一)(1 / 2)

加入書籤

原老李頭那戲班主莫名多留了個心眼,仔細瞧去,男子十指修長,骨節分明。雖皮相難看,坑窪遍布,卻是實打實的十根,並沒有多出一根來。

縣老爺連聲誇好,並未催促著男子再來一段。他既是愛這行當,自是知道皮影是一戲一影人。男子今晚是為唱花月圓而來,此時身上又是除了一具琴外別無它物,想也不能臨了就上戲台子再唱個「廣陵散」。

且「廣陵散」這出戲可比「花月圓」難了去,「廣陵散」原是瑤琴曲的名兒。傳聞是魏晉琴師嵇康遊玩洛西時,夜宿月華亭。

逢更深不能寐,便起身獨坐院裡撫琴,琴聲優雅,打動了一神仙,遂現身相見,將此曲傳授於嵇康,並約定不得授於外人。後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刑前曾彈奏此曲,而後慨然就義。

瑤琴者,舜以金木水火土,合宮商角徵羽作五弦,琴身上附十三徽位共分年節,以歌南風。後文王哀思伯邑考再增文弦,武王伐紂再增武弦,故而又稱七弦琴,是絲樂中名副其實的祖宗。

而廣陵散一曲是古琴曲之大成,雖算不得最早,卻後來者居上,喊聲祖宗也不算辱沒。借那戲班主一句話,各位都是祖宗。

要說絲弦家的事兒,原跟皮影扯不上關係。不過唱戲嘛,總得有點聲響來配。說這「花月圓」配的是佳人曲,那「廣陵散」在皮影裡的劇目,其實是「聶政刺韓傀」。

而「廣陵散」一曲,本就是講的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傀最終身死之事,恰與戲相得益彰,天長日久,唱戲的樂得附庸風雅,以「廣陵散」稱之,少有人提及「聶政刺韓傀」。

這戲可了不得,光那影人就花裡胡哨一大箱子,宮娥大臣,王侯走卒,能唱的戲班子沒幾家。功夫不到家尚在其次,家夥什配齊也是一大筆開銷。另外主家請去唱多隻是圖個熱鬧,撿兩出輕鬆好唱的,銀子可以少花一些。

想想也有幾年沒在九丈縣裡看過這出戲,見男子說能唱,縣老爺身邊哪還能缺了銀子去,時間就定在下月十五,請男子再來唱一場。

男子似有推脫,最終隱沒於無聲。等老爺的生日宴散了,眾人打道回府,老李頭那戲班主輾轉反側不得入眠。

天剛蒙蒙亮,九丈縣最大的主顧趙財主遣了個小廝找上門來,原那男子正是被趙家收了去,昨晚在縣老爺府上得了個滿堂彩,下人走路都腳下生風。

此番來找班主,正是為著下月十五的「廣陵散」,說那男子無法獨自撐起這台戲來,得挑幾個幫手。

趙財主向來是給班主賞飯吃,這一趟兒也就不找了別人了,讓他趕緊收拾了物件住到宅子裡去,隻要事辦好了,吃喝管夠,工錢按天給,一刻也不耽誤。

這等好活兒打著燈籠難找,挑了幾個聽話的,班主一並進了趙家門。光天化日底下,這才將那男子瞧的清晰。

撇去臉上傷疤和獨眼,應是個極清俊的少年。昨晚在縣老爺處還說此人孤傲,現在見麵卻是十分恭敬的向眾人行了禮,反有畏縮之感。

藝人這行當,雖論輩分,卻也較高下。單憑昨晚那出「花月圓」,班主自問男子已甩了自個兒八條大馬路,豈敢受了他的禮去,趕緊領著後頭眾人回禮又恭維道:「您隻管吩咐,全當是自家班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知道末世將至直播傳承武道 我設計的遊戲替換了全世界 總之就是非常好看 開局我要成為地府至尊 我真的是絕世高人 浴火踏荊棘 我的腦袋被封印了 柯學魔法師 我在東京教漢語 我有一座賽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