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采風活動(1 / 2)

加入書籤

社區幾個領導和他都比較熟了,偶爾社區辦個文娛活動,也找他寫幅字湊熱鬧。因為他的另一間培訓室,相當於沒有出租金,這也欠了社區的人情,社區工作人手不夠,就給他安排了一個職務,圓壩街區的群工組成員。主要參與圓壩街區兩百多戶人家的瑣事協調,這相當於義工,以往是由一些熱心社會事務的退休賦閒的老人家組成,協助社區的工作,沒有工資的。隻是社區在逢年過節或搞什麼團聚的時候,會想到他們,請去一塊聚餐什麼的。主人公被安排成了成員,沒鄰裡糾紛的時候,也是沒啥事的,最初他也沒當回事,爽快的就應承了,也相當於還人情。

可不到一周,社區又打算「重用」他了,給他安排了一個職務,他所在片區的衛生義務監督員,他這才發現,沾惹上缺人手的基層單位,就會有連綿不斷的麻煩事。他尋思著是他們娃娃沒來學書法了,而他們又沒收第二間大屋的房租,才塞給他這些事的,於是想到支付第二間大屋的房租,不欠他們的人情,想到這裡,他不等他們開口,就主動交給每月三百元。對方先收取半年,倒也沒說啥,果然也沒再找他麻煩了。

市交山公園搞的書法名家的作品售賣點上的生意早已經淡下去,經營不走,停業了兩個月了。主人公再也沒從那裡得到點收入。公園裡兩萬元每年承包給了另外一個人經營仿製文物,也經營書畫。新的經營者姓林,據說是外地人,林老板瞧不起縣裡這些書畫人,手頭有許多更出名、更有來頭的書畫家,基本都是在國家、省市書畫展中多次獲獎的人,總之高層次下來的人,也開始搶占低級市場。並且他也針對遊客們大都隻喜歡長槍大㦸的江湖味特濃的作品,專門安排了兩位江湖氣息的書法家來現作現賣。傅永謙根本不符合新老板的審美。主人公慕名去看了一圈,不以為然,因為那些獲得國家、省市大獎的書法作品,不少都被某種神秘的原因格式化了,千篇一律,雖功力不錯,但辨識度極差。現場創作售賣的那位書家,據說是京城某大師的嫡傳弟子,一手江湖體蠻力十足,橫沖直闖,倒是很有視覺沖擊力,可一看就頭痛。

春秋文化公司老板曾希洋大概是想當本區域的文化大佬,領袖群倫,他建了個QQ群,叫「曲澤詩書畫文學藝術交流群」,他把麾下的所有人拉了進去,有事就在群裡發布告知了。《紀念周德厚先生故鄉行詩書畫精品選》初稿整理已經完成,曾希洋親自審定了一遍,發給了包括主人公在內的幾個副主編,讓他們參與修改,優選,又說還要增錄新來的書記當顧問,問大家有沒有意見,當然誰也沒有意見。至於書中作品作者的排名,因為又收入了部分領導後補的作品,排名是以領導職務高低來排還是以姓氏筆畫多少排,成了個問題。他又單獨征求吳龍文、傅永謙幾個編委人員的意見,《曲澤文藝》主編吳龍文、主人公等多數人的建議按慣例,以姓氏筆畫為序,曾希洋總感到不妥,因為領導們的名字筆畫都比較多,就會完全排在後麵了,幾位不太出名的姓王和姓文的反倒排在了前麵,不好。想而又想,他提出個建議,給幾位有作品在書中的主要領導都取個藝名,藝名筆畫取最簡單的,比如「人二」、「又了」、或者「乙丁」,然後在藝名下麵備注就是,至於具體怎麼取,他決定再考慮後擬出來,供領導們選擇,這樣按筆畫排序,就可以把縣主要領導排在前麵,事情大家就說定。然後他又在群裡告訴大家,縣裡新換了書記,叫歐誌明,他說,歐書記是文人出身,曾經還出過一本散文集。第二周曾希洋又在群裡說:「前麵幾年,縣裡經濟發展勢頭不錯,奪得了全市第一名,我有個想法,給領導建議了,不能經濟一枝獨秀,咱們文化界也要爭先,打造好,如何打造?請大家廣建善言。」

其實曾希洋是給上級建議,要創建文化大縣,可是縣裡領導總覺得底子薄,不好操作,還是先讓他搞好基礎性工作,可經不住曾希洋的鼓動,口頭同意他的規劃,讓他們努力,他就拿著雞毛當令箭,開展起來。

《曲澤文藝》副主任吳龍文發了個淚目表情說:「嘖嘖,歐誌明,還是我初中時隔壁班的同學啊,同年級的,打架還打不過我,你看人家現在是書記了,我們不是混吃等死的食字蟲一個,人與人沒法比噢。」

「你這想法就不一定對了,咱們都五十幾的人了。四十以前,要與超過自己的人比,五十以後隻與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才能體會得到生活的樂趣。比如前天我超速被罰款,挨了一百,扣了兩分,雖然心疼,但馬上想到這比出車禍的人來說,幸運多了,於是我挺欣慰。又比如去年發獎金,兩個年輕人都比我多,開始憤憤不平,晚上喝了杯酒,轉而一想,這世上本來就有該有部分人的獎金該比自己多,還有絕大部分沒有獎金的呢,比如農民。這麼一想,我又暢氣多了。」鄭良發言說。

「別扯遠了,言歸正傳,大家探討一下,如何打造文化高地的事。」

「多加點胡椒麵,多放點金龍魚,料酒,把咱們這些文人炒一炒吧,我們期待很久了,哈哈。」記者兼詩人孫杳說。

「要打造文化之鄉,肯定要選幾個人來炒,才能見成效,老孫,我看你詩寫得好,可以下鍋。」周仍其說。

「詩歌是最容易打造出效果的,不是我罵領導沒有文化眼光,抓不住重點,七品官衙裡根本就沒人重視詩人,你看人家西方,嘖嘖嘖大概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區別,更年期講話不好聽,多原諒。」

「別動不動就罵領導沒眼光,領導們要考慮發展經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還要專門照顧你,宣揚你那兩首酸詩?」

「罵罵上麵領導倒也無所謂。我歷來就認為,領導嘛有兩個功能,一是帶領大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二是供文人們無聊時罵罵,好找存在感,不罵罵有權領導,如何體現咱們不畏權貴的傳統文人骨氣?如何體現咱們文人的卓爾不群?如何體現咱們文人眾賓皆醉我獨醒的風度?」胡天平說。

曾希洋發了個笑的表情說:「可是可以的,適可而止就是。」

「你們說到詩,我倒不得不提到咱們曲寧走出去的後現代的詩人和作家浪戈,他的詩在東南亞有名。如果聯係他回鄉來加入,咱們打造文化之縣就添彩了。」

「浪戈,聽說過,是會寫詩,也不見得好,他那詩,我看不懂。」

「人家是名人了,並不是成名就必須還鄉,他怕沒這麼俗,關鍵是像誰都沒他的聯係方式。」

「我是練字的,況且水平怕夠不上,不參與。」白滿說。

「哪裡的話,『書魔』你這就謙虛了,如果你水平不夠?誰夠?即使不夠,但是你愛國啊,有這點就行了。」來守操說。

「光有愛國心,愛國熱情要不得,愛國還要愛得有技巧、有技術含量才行。」白滿說。

「啥叫有技術含量的愛國,我們這層次辦不到,不去討論它。」「六如書風研究協會」會長馮甫然說。

「你的字誰也說不服的,你多寫寫書法可以的。」鄭良說。

「嗯,你那字,誰不知道,雖不敢說直追鍾張,也可謂睥睨蘇黃,不必過謙。」吳龍文說。

「直追鍾張,睥睨蘇黃?哈哈,我與你無冤無仇,你用這八字個字把我誇死了怎麼辦?屆時我老婆找你索賠個百八十萬怕你後悔都來不及。生命可貴,我很珍惜,形勢又美好,我想多活幾年。」

「字嘛,這東西本就沒有絕對好壞標準,有所不足也無所謂,內容多往國家、民族等詞句上靠就行。我就敢說你的字寫出了時代鬥誌昂揚的精神,寫出了華夏民族的正大氣象等等,哈哈,誰還敢說什麼。」

「水平不夠,情懷來湊啊?」

大家總是很皮,東一句西一句的扯談著。曾希洋聽著,此時也不能表現得像體製內的領導,要更像朋友,兄弟夥,用團結大家的口氣和大家:「是倒是這麼回事,可是大家總得要有貨才行啊。偉大的藝術家嘛,偶爾發發牢騷是正常的,但主要還是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時代精神,寫出正大氣象再說一句,各位別扯遠了,言歸正傳。總之要有硬貨,不然想炒也沒法炒,一炒就糊。以前領導不懂文化的重要性,不重視大家,不重視我們,如今來了個知音領導,機會難得。」

接著,曾希洋提出了自己的設想,要力爭在未來幾年內,每年出一本以本地方人情風俗或故事、傳說為基礎的文學作品,戲曲或其他紀實作品,宣傳本地,要在全國有影響力;另外,書畫方麵,首先要壯大大書畫協容量,遍訪鄉野人才,招進來,成書記錄,展示豐厚的書畫底蘊,打造書畫之鄉。本來這事要代主席親自參與,可代主席已經癱瘓,已經起不了床,除了眼睛能動其他都不能動了,就由他來安排。

接下來,他給出具體指標,書協主要成員二十人,每人再招二到十個本區內的鄉賢書畫人才,拉進縣書畫協會,詩歌協會也要如此;水平高的可以直接任命為副主席。總之盡快壯大文化隊伍,完成擴容工作,屆時他還準備請本市大名家程無法出任第一名譽主席。

「有工作經費嗎?」來守操問。

「嗯,這個,大家先做,經費問題,我盡量給大家爭取點,估計不多,大家要以一種熱情,一種榮譽感來做,不要當成義務。」

「嗯,來老,你那《來俊臣大傳》進展如何?」此時周仍其忽然轉而高聲問旁邊隔兩個座位的來守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壞了!我成係統販賣商了! 神秘復蘇:從詭郵局開始 這個洪荒太過危險 全能高手在花都 侯府千金被害而死,重生後擺爛了 我在日本 情感缺失的我找了個狙擊手女友 借命 重生之無敵兵王 重生後,我變成了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