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2章 呂氏春秋(1 / 2)

加入書籤

劉邦去世後,呂後專權。

專權期間,呂後打壓功臣、削弱劉姓諸侯王,甚至打破「非劉姓不得為王」的約定,擅封諸呂為王。

可是,呂後在時,這些受到打壓的諸侯王、功臣列侯,除了「積極配合」外,什麼也不敢作。直到呂後去世,他們才敢開始行動。

他們怎麼就這麼忌憚呂後這個女人呢?

囂張的呂後劉邦去世後,呂後沒有發喪,而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大規模誅殺功臣!

她對「相好」審食其說:諸將當年和先帝同為老百姓。先帝做了皇帝後,他們心中就怏怏不樂了。如今先帝去世,他們自然更不會安心作幼主的臣子!不把他們全部除掉,天下不安!

不過,4天後,劉邦駕崩的消息還是傳了出來,在酈商的勸說下,呂後意識到風險太大,放棄了誅殺功臣的計劃,大赦天下,安葬高祖,以太子繼位。

隨後,呂後專權開始了,後專權期間,開始殘害劉姓諸侯王,當年險些影響自己地位的趙王如意及戚夫人被首先打擊。戚夫人被作成「人彘」,趙王如意被毒死。

後來,又因新立的趙幽王劉友與呂後賞賜的王後關係不睦,把劉友召來,活活餓死!

趙幽王死,呂後又把梁王遷去作了趙王的位子騰出來給了呂家人呂產,新遷去的趙王又受不了壓製,死了。呂後乾脆讓呂祿作了趙王。

對於實力最雄厚的齊國,呂後的也是試圖痛下殺手,呂後曾設計企圖毒殺齊王,劉邦的庶長子劉肥。劉肥比較精明,察覺不對,主動獻出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呂後之女),並尊公主為魯王太後,這才幸免於難。

隨後,呂後又兩次分割齊國,她先是把濟南郡改為呂股,由呂台為呂王,隨後,又把琅琊郡割出來,另立了琅琊國,交給了呂須的女婿劉澤。同時,齊王劉襄的兒子劉章以宿衛的名義入宮。

除此之外,呂後還在燕王去世後,殺了燕王後嗣,以呂通為燕王,用後來齊王的話說,呂後專權時期,「殺三趙王,滅梁、趙、燕,以王諸呂,分齊國為四」。

除此之外,呂後對功臣也壓製極深,前麵說到,高祖駕崩之初,呂後險些盡殺功臣。

風險太大,沒有乾之後,呂後開始對功臣集團看似「溫和」的限製,惠帝在世時,蕭規曹隨,彼此關係還算過得去。

惠帝去世後,呂後令呂產、呂祿掌握了兵權,並開始對朝堂行政權下手。劉邦去世前曾指定:蕭何、曹參之後,應該是王陵和陳平的搭檔輔政。

可是,王陵因為反對呂後分封諸呂,被罷免回家,陳平雖進為右丞,但不得實權。

呂後以自己的「相好」審食其為左丞相,決斷天下大事,隨即,又以自己的親信任敖入朝,為禦史大夫。

可以說,呂後專權期間,重用呂家及其親信,對諸侯、功臣利益多有侵犯。

那麼,諸侯、功臣們,是如何對待呂後的呢?

諸侯、列侯的「積極配合」呂後在世時,無論是陳平、周勃這樣的功臣,還是齊王、趙王這樣的諸侯,不管心中怎麼不平,表麵上都是積極配合的。

前麵提到,齊王主動割城陽給魯元公主,以求活命。惠帝去世後,呂後哭而無淚,張良的兒子找到陳平:新君幼小,太後不安!現在隻有主動讓呂產等人掌握兵權,讓呂家人入朝擔任大官,太後才能心安,我們才能活命!

隨即,他們主動提出由呂產、呂祿等人掌握兵權,呂後要違背「白馬之盟」,分封呂氏為王,詢問周勃、陳平意見。

周勃等人回答:太後稱製,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

此後,以諸呂為王,讓齊割濟南郡為呂國等各種政策,全部是功臣們主動提出的!

而諸侯王們呢?

他們直到接到陳平、劉章等人的信後,才敢於開始行動,在此之前,也無不是唯唯諾諾、主動配合。

這是為什麼呢?

名正言順的呂後呂後專權,是名正言順的。

漢承秦製。盡管漢朝人一口一個「暴秦」,但在漢武帝改革前,其中央製度基本上襲承秦製。

所以,與秦國宣太後、趙太後時期一樣,「後即小君」,太後不但可以臨朝稱製,還可以以「朕」自稱!而諸大臣、王,甚至天子(無論是否已經親政),在太後麵前都要以「臣」自稱。

同時,漢以「孝」治天下,除了兩位開國之君劉邦、劉秀外,所有天子的諡號都有「孝」字。

呂後隻有太子一個親生兒子,但呂後在宗法上是所有王的嫡母!

所以,呂後專權,是名正言順的。

反對呂後,是以臣反君,以子逆母,是說不通的,令人畏懼的呂後呂後,也不是一般的太後。

劉邦是平頭百姓時,呂雉就是他的妻子了。所以,早在民間時,呂雉就是蕭何、曹參、夏侯嬰等人的嫂子了,甚至是樊噲的妻姐,關係緊密。

而在後來,呂後「佐高帝定天下」,又在高祖外出期間留鎮長安,其間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所以,劉邦想換太子時,「為群勸止」,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在穩定江山過程中,呂後的手段令人畏懼。

韓信、彭越,都死在她手上。

即便是功成名就,處於半歸隱狀態的張良,也在她的威逼下,獻「商山四皓」之計,助劉盈保全太子之位。

所以,劉邦在放棄改立太子的的想法時,悲傷地對戚夫人唱到:(太子)羽翼已豐,沒辦法了!

劉邦尚且畏懼,何況功臣、諸侯們呢?

所以,陳平等人侍奉呂後都極為小心翼翼。

他們知道:呂後一旦不安,舉手就是殺招,連個招呼都不會打。

功臣、諸侯王,不但不敢輕舉妄動,甚至還要想在太後前頭,替太後消除疑慮,才可能保全自己!

齊王主動讓出琅琊,周勃等人請讓呂家掌握兵權,群臣請諸呂為王,無不是在這種威脅下,「凡事想在領導前頭」,主動做出讓步。

以擅長陰謀著稱的陳平,直到高後七年,也就是呂雉快去世時,才敢與周勃「交歡」!注意,隻是「交歡」哦!呂後病前,這些功臣們都隻能靜居獨思,連彼此交道都不敢多打!

他們對呂後的畏懼,由此可見一斑!

氣候未成的諸侯王們而當時的諸侯王們,實力也未成氣候。

劉邦去世前,異姓王們已經被鏟除得差不多了(剩長沙吳芮),隻剩下劉姓諸侯王。

後來七國之亂時挑頭的吳、楚兩國,在幾年前英布叛亂時,遭到完虐,在英布門前不堪一擊。

而梁、趙、代、燕等國,在幾年前還是異姓王彭越(梁王)、陳郗(代相,自稱代王)、盧綰(與藏荼先後為燕王)等人所據,剛被平叛一次不說,劉姓諸侯王自己的屁股都還沒有坐穩。

隻有齊王的實力比較強大。事實上,在「誅呂」中,真正起兵的諸侯王,還就是齊王的軍隊,其他代王(後來的漢文帝)等人的軍隊都是打醬油的。

而齊軍要單獨起兵,也是實力嚴重不足的,成不了事,後來還是在陳平、劉章等人的內外配合下才敢起兵!

後來,「誅呂行動」後中起兵有大功的齊,內有劉章,外有齊軍,卻在選擇新帝問題上毫無發言權,任憑陳平、周勃等人選擇新帝,最後新帝不是齊王,他們也不敢造次。

以此足見:當時的諸侯王,尚沒有與朝廷叫板的實力!

嚴密的軍製諸侯國軍不敢單獨造次,關鍵在忌憚南、北軍。

可是,無論是陳平、周勃如何位居高位,其都無法調動南、北軍。

要調兵,需璽、符、節三位一體。

璽、符為呂後所掌,無論你位置多高,都無法完成五十人以上的調動(秦製,五十人以上的調動需要王符)。

所以,隻要呂雉不犯二,牢牢把握住軍權,陳平等人鬧不出什麼花來。

完全依賴呂後的威望、能力然而,一旦呂雉不在場,呂氏的一切就都要灰飛煙滅。

首先是功臣、諸侯再無顧忌,開始大膽聯絡、策劃。

陳平、周勃由「交歡」變成合謀,劉章與齊王開始聯絡,各諸侯王之間又開始聯絡,諸侯王與內部支持者之間開始謀劃。

壓在頭頂的山倒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帶著醫院回80年 我有無盡礦產 我在仙界種田苦 我有雙倍契約天賦 戰神歸來:女王馬甲A爆了 洪荒之兵主竟是我 重生直播係統 地獄通關後的英靈 全球神祇蟲族降臨 我在東京當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