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3章 將心比心(1 / 2)

加入書籤

事實上,劉備選擇殺劉封而不殺馬超,根本原因與關羽無關,這背後的一切都是諸葛亮在謀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取得大勝。

不久之後,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大敗曹軍,還把前來增援的於禁七軍給打了個全軍覆沒,令華夏震動。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關羽和曹軍在樊城外鏖戰時,孫權卻突然偷襲了關羽的後方,占領了荊州,這一下關羽懵了,隻能後退,並最終被吳軍擊敗斬殺!

可以說,關羽的死,和孫權有直接的關係!但分析起整個襄樊之戰,其實一直是撲朔迷離的,因為這場戰爭本來是不應該打起來的!

往大的方麵說,孫權和劉備的聯盟關係,早就已經破裂了,早在漢中之戰前,孫權就曾經率軍攻打過荊州,逼得劉備割讓了三個郡給孫權,由此可見,兩家的關係其實已經是貌合神離了。

關羽這個時候把軍隊全部調往樊城前線,去和曹軍作戰,不防備孫權,這本身就犯了大忌!

往小的方麵說,劉備集團無法提供有效支援。劉備率領的蜀軍精銳才在漢中和曹操打了一場大仗,雖然最終的獲勝者乃是劉備,但是這隻能說是個慘勝!

漢中之戰持續了兩年左右,益州境內已經到了「男子戰,女子運」的地步,而且曹操這個人非常狡猾,他在撤退之前已經把漢中的大部分人口都遷走了,所以說劉備根本無法從漢中得到有效補給,說白了劉備就像是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

這種情況下,劉備集團最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對外發動大戰!

從上麵兩個原因便可以看到,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間節點是很有問題的!那麼到底這場戰爭是關羽主動發動的,還是劉備命令他乾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三國演義的解釋是此戰是劉備命令關羽發動的,而三國正史則沒有名言,但我們從劉備沒有對關羽提供支援的情況來看,此戰很可能並不是劉備要求的,而是關羽自作主張發動的!

所以說,其實關羽的死,荊州的丟失,關羽自身是要負很大責任的!但關羽已經去世了,你不可能去找個死人來背鍋吧,於是劉封和馬超冒出來了!

事實上,關羽之死和馬超並沒有多大關係,之所以有人會把馬超扯出來,主要是因為三國誌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三國誌》: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三國誌》: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看到了吧,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讓他督臨沮,而關羽最終的死亡之地便是臨沮,於是不少人便認為,關羽之死乃是因為馬超沒有提供救援!從表麵上來看,這個說法似乎是有點道理的,不過當時的馬超,很可能並不在臨沮這個地方。

漢中之戰時,劉備曾命令馬超和張飛出兵下辯,馬超負責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牽製曹軍先鋒主力,所以說漢中之戰時,馬超正在和曹軍作戰呢。

漢中之戰大勝後,以馬超為首的眾人,又在策劃擁立劉備為漢中王,由此可見當時的馬超,應該就在劉備的身邊,他不可能跑到臨沮去。也就是說,馬超雖然頂著個督臨沮的頭銜,但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在臨沮,所以馬超不救關羽的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馬超和關羽之死扯不上關係,那麼就隻有劉封能和關羽之死扯上關係了。於是三國演義中便虛構了關羽逃到麥城,派廖化向劉封請求援兵,而劉封拒絕援救的劇情。

按照三國演義的這個劇情,劉封確實該死!首先,關羽進攻樊城,乃是劉備的命令,劉封應該顧念大局,去救援關羽;其次,關羽有假節鉞之權,劉封不去救援,就是違抗軍令;最後,關羽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乃是劉封的二叔,對於自己的長輩都見死不救,這是犯了大忌的。

就演義中劉封的表現來看,劉備殺他,是他罪有應得,但是就正史來論的話,其實劉封死得非常冤枉,他完全就是整件事情中的背鍋俠,是被諸葛亮給坑死的!

從正史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關羽的襄樊之戰乃是劉備命令他發動的,而且從劉備對此戰的冷漠態度來看,很可能劉備並不支持此戰開打,畢竟蜀漢才打過漢中之戰,實力還未恢復!

正史中,並沒有關羽被困麥城,劉封拒絕救援的記錄,正史中記載的是關羽在還未兵敗時,就曾經命令劉封前去增援,但是劉封並沒有答應!

《三國誌》: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關羽讓劉封去增援,但是劉封沒去,這件事情使得劉封飽受大家的詬病,發展到後麵,眾人便一致認為,劉封就是坐視關羽兵敗,不救關羽。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劉封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當時關羽圍住了樊城,但由於缺乏兵力,遲遲拿不下樊城,所以他隻能命令劉封前來增援。

而若是劉封前去增援的話,估計樊城就守不住了,關羽也沒必要抽調防備東吳的荊州兵了,這樣就不會被吳軍偷襲成功了。按照這種劇情發展的話,關羽能夠拿下樊城,荊州也不會丟失,蜀漢的實力將會更進一步!

然而,這都是我們後世人的想象的,是虛構的!試問一下,誰能保證劉封出兵,就一定能夠拿下樊城呢?

曹仁在樊城,那可是擺出了一副死拚的樣子,而曹操那邊也非常重視樊城,曹軍正在源源不斷地過來增援,關羽怎麼就能保證一定能夠擊敗曹軍,拿下樊城呢?

到時候劉封來了,樊城也沒拿下,關羽會不會抽調防備東吳的荊州兵呢?這些荊州兵一動,孫權會不會立刻就命令吳軍偷襲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即便是劉封率軍前去,關羽的結局也不好說,麵對曹魏和東吳的聯合絞殺,關羽此戰還是很可能大敗的,最終很可能仍然會被殺!說實話,如果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見好就收,那麼荊州很可能還是能夠守住的,可關羽當時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還想擴大戰果,殊不知沒有劉備的全力增援,他一個小小的荊州,怎麼可能玩得過魏吳兩國的全明星陣容?

總的說來,本文認為,劉封不增援關羽,有其不對的地方,但也有其正確的地方,因為關羽此戰,注定失敗,沒有後方劉備的增援,荊州能守住就不錯了,像關羽這樣全力北伐,不顧後方的行為,本身就是戰略錯誤!而事實上劉備在得知這一係列事情後,雖然曾責備劉封,但也沒有誅殺劉封的想法,因為劉封在整件事情中確實沒啥大錯,或者說罪不至死,批評一頓就夠了!

《三國誌》: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劉備是個實在人,並不想讓劉封背黑鍋,但是諸葛亮卻不這麼想!

《三國誌》: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製禦,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諸葛亮說的這番話,壓根兒沒提劉封和關羽之死有什麼關係,也就是說他也知道想借關羽之死來搞死劉封,是不現實的,因為人家劉封確實沒有大錯。

但是諸葛亮用了另外一個更厲害的借口來打壓劉封,這便是「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製禦」!

這話什麼意思呢?說白了,這就是說劉封這個人太剛猛了,不好控製,萬一劉備你去世之後,劉禪該如何控製劉封呢?劉封可是你的養子啊,是有繼承權的哦!

諸葛亮認為劉封日後可能會威脅到劉禪的皇位,所以勸劉備殺掉劉封,而劉備經過深思熟慮,想到了當年袁紹二子爭鬥,荊州劉表去世後的權力爭鬥,也擔心他死後劉封和劉禪爭權,所以采用了諸葛亮的建議,命令劉封自盡。

看完了劉封之死,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劉備之所以殺劉封,其實並不是因為他不救關羽,而是因為劉封威脅到了劉禪的皇位,為了免除後患,所以劉備才痛下殺手!

不得不說,在此事件中,諸葛亮其實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角色,這和他忠義的定位有很大的矛盾,於是後世在寫三國演義時,抹去了諸葛亮勸殺劉封這件事情,把這件事情直接改編為劉備因為劉封不救關羽,對劉封失望了,所以賜死了劉封!

《三國演義》:玄德怒曰:「辱子有何麵目復來見吾!」封曰:「叔父之難,非兒不救,因孟達諫阻故耳。」玄德轉怒曰:「汝須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命左右推出斬之。

歷史真的是任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劉封明明在關羽之死這件事情中沒啥大錯,結果他卻被諸葛亮以日後會威脅到劉禪為由勸殺了。

千年以後,含冤而死的劉封,又再次被安上了一個不救關羽,死有餘辜的罪名,而整件事情中最為關鍵的諸葛亮,卻似乎並未參與,真是令人感慨!

關羽死於臨沮,而馬超督臨沮,貌似關羽之死乃是因為馬超不救他,但事實上當時的馬超並不在臨沮,所以馬超和關羽之死沒關係,不能殺馬超。

而劉封這邊,其實他和關羽之死也沒啥關係,關羽完全是自己作死,誰也救不了。事實上,劉封被誅殺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存在威脅到了劉禪的皇位,所以劉封必死!

三國英雄說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劉備是英雄,而我們不隻不是英雄,我們連成為英雄的一腔熱血都沒有,又怎麼能讀懂他?

人均壽命七十多的今天,也常有人感嘆說「四十不惑」:世界上知道的事情就知道,不知道的,也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帶著醫院回80年 我有無盡礦產 我在仙界種田苦 我有雙倍契約天賦 戰神歸來:女王馬甲A爆了 洪荒之兵主竟是我 重生直播係統 地獄通關後的英靈 全球神祇蟲族降臨 我在東京當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