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1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1 / 2)

加入書籤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操作,雖然起源於《左傳》,且在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人「精於此道」,但最廣為人知的恐怕還要數三國時期。

董卓算是「首創者」,曹操則是將其玩的輕車熟路達到巔峰,而司馬懿則是祖孫三代「接龍」,最終從「挾天子」到自己「作天子」從而成功上位!

不過除了這幾位「實踐者」以外,同時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貴為名門之後,並一度成為實力最強「諸侯」的袁紹袁本初,也曾經多次謀劃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與上述幾位不同的是,袁紹卻始終處於「未遂」狀態,到最後也並沒有真正實施過……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操作,雖然起源於《左傳》,且在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人「精於此道」,但最廣為人知的恐怕還要數三國時期。董卓算是「首創者」,曹操則是將其玩的輕車熟路達到巔峰,而司馬懿則是祖孫三代「接龍」,最終從「挾天子」到自己「作天子」從而成功上位。

不過除了這幾位「實踐者」以外,同時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貴為名門之後,並一度成為實力最強「諸侯」的袁紹袁本初,也曾經多次謀劃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與上述幾位不同的是,袁紹卻始終處於「未遂」狀態,到最後也並沒有真正實施過。

袁紹的「另立」行為之所以失敗,其實原因是很顯而易見的。

首先,漢獻帝劉協雖然是董卓這個「亂臣賊子」擁立,但他也是漢靈帝之子、漢少帝弟弟,還是「根正苗紅」的劉姓皇室。

其正統的地位也是得到朝野上下一致認可的,就連「十八路諸侯」起兵也隻是討伐董卓,可沒人敢說獻帝是董卓立的「不算數」,在這種情況下,袁紹的「另立」舉動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分裂國家。

也因為如此,除了袁紹的「老鐵」冀州刺史韓馥(這位連手裡的地盤都拱手相讓給袁紹,還標榜「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不愧是袁紹的鐵粉,結果地盤給給袁紹奪去了,人也被逼自殺了)等極少數人以外,其他「大佬」們基本都不支持。

曹操對此嗤之以鼻,一向與老哥不和的袁術則不僅堅決反對,更是給自己貼金說什麼「慺慺赤心,誌在滅(董)卓,不識其它」。

當然袁術嘴上說要做「大漢忠臣」,實際上卻在日後自立為帝,其「自立」的舉動,上麵那些「廢立」「另立」之流一比就「相形見絀」了(當然結局是兵敗身亡)。

其次,袁紹「另立」的對象劉虞本人也是堅決反對,還痛罵袁紹「反造逆謀」,讓袁紹好不尷尬。

除了劉虞本身忠於漢室之外,作為宗室的他其實也清楚,就算做上了這個「皇帝」,也會成為天下討伐的「偽帝」,就算僥幸「成功」也不過和獻帝一樣都是傀儡的命,結局都是不妙。

麵對董卓亂政,袁紹身為盟主卻在謀劃另立新君、渾水扌莫魚,可謂是亂上加亂,這點小心思當然瞞不過各方勢力,最後也隻能無人問津,成為笑柄。

那位連曹操都贊譽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的謀士沮授,早在袁紹起兵之初,就建議其「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當然此時的「大駕」還是漢少帝)。

而在袁紹在河北立穩腳跟之後,沮授又建議袁紹「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此時的漢獻帝剛剛經歷過董卓之亂,又被李傕、郭汜等人爭來搶去,確實是一個好時機,加上袁紹也具備這樣的實力。然而,袁紹經過一番猶豫特別是郭圖等謀士的反對下最終還是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於是再一次不了了之。

袁紹之所以拒絕了沮授之策。

首先在於袁紹和漢獻帝之間有很大的「隔閡」。對於袁紹來說,漢獻帝登基本來就不是他的意願,他試圖擁立劉虞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而對於漢獻帝來說,他對袁紹當然不會有什麼好印象(董卓某種意義上說還算有「擁立之功」)。如果獻帝不是個傀儡天子而是個實權皇帝,恐怕也不會有袁紹的好果子吃。

其次,袁紹認為把獻帝迎來,有個皇帝在身邊會讓自己的行動處處受限製。

對此郭圖(此人不止一次給袁紹出過餿主意)就奉勸袁紹「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袁紹也認同這個觀點。

從以上可以看出,說到底除了袁紹這個名門之後的麵子問題在作怪,其為人也確實缺乏戰略和長遠眼光。

就拿曹操來說,一方麵君臣禮儀做足,另一方麵還不是為所欲為,完全「無拘無束」,獻帝又哪敢去對曹操「多管閒事」!可見同樣的事,換做不同的人去操作,結果也是大不一樣的。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袁紹不願意乾,曹操當然不傻,於是就將獻帝「迎接」到了自己的地盤許昌,之後的形勢一片大好,「太祖(曹操廟號魏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袁紹這才恍然大悟、悔不當初。

於是袁紹想了一個自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他準備讓曹操將獻帝遷到離自己地盤較近的鄄城。這樣既便於自己給獻帝「施加影響」,說白了就是想和曹操分享「獻帝」,又便於在「必要」的時候直接發兵「搶走」獻帝。同時,甄城還是屬於曹操的地盤,袁紹認為這樣做曹操也不會太反對,可謂是「雙贏」。

然而,袁紹的如意算盤打得很溜,可這個計劃確實太不高明,不要說曹操這樣的梟雄,就是水平一般智力正常的都能一眼看出來袁紹的小心思,於是結果自然是「太祖拒之」。

袁紹這次失敗,原因就是太過於想當然,自以為是,把別人當傻子,其結局自然可想而知。

多次「錯過」天子的袁紹,其辛辛苦苦打拚下來的基業和地盤,在其死後最終也被自己的兒子們輸得個一乾二淨,全被老朋友、老對手曹操「笑納」了。

客觀來說,袁紹身為一個名門公子哥,能在亂世之中一度成為最為強大的軍閥,除了其人脈背景以外,其自身的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就好比竇建德遇上了李世民、陳友諒遇上朱元璋一樣,無奈自己遇上了曹操這麼一號敵手,最終也隻能是出局。

而從袁紹在多次謀劃挾君自重卻最後都未果而終來看,統領一方的他到底在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當機立斷等「領導力」方麵還是存在相當不足,這也導致了其最後失敗的必然命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帶著醫院回80年 我有無盡礦產 我在仙界種田苦 我有雙倍契約天賦 戰神歸來:女王馬甲A爆了 洪荒之兵主竟是我 重生直播係統 地獄通關後的英靈 全球神祇蟲族降臨 我在東京當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