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0章 秦始皇陵(1 / 2)

加入書籤

時至今日,許多人對考古仍不能正確地看待,甚至把考古等同挖墓,考古是對歷史的深入研究,從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新的和補充歷史文獻中的疏漏,對歷史具有重大意義!

身處在社會主義國家裡,我們很難想象封建社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隻依稀通過、影視劇裡從偏向於皇室貴族的角度來窺見一點森嚴而殘酷的階級製度,卻並不能感受到當時百姓的艱難和無力……(菠蘿也無能為力……所以才會選擇寫一部……貫穿歷史……橫跨過去……身臨其境的我從大秦朝來……)

這種皇權管理製度雖然有著巨大的落後和缺陷,但是比起原始的奴隸製度而言,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

而到了近代,國外更加先進的資本主義製度一炮撕碎了我國的封建製度的拐棍,國人不得不尋求更加先進的製度以救國,這才有了現在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事實上,許多人隻看到了電視和上被塑造出來的光鮮亮麗的皇室階層,甚至還有人夢想著能夠發生如同中的情節——穿越到古代,成為皇帝。

事實上,早在秦朝以前,我國是沒有皇帝的,之前的君王稱謂有很多,皇和帝都是分開稱呼,夏商西周都是叫君主叫做是天子,取自君權神授之意,而其他的諸侯國都是以「王」來稱呼。

直到秦始皇統一中華,擴大了當時中國的版圖,還將文化、文字、度量衡等等全都合而為一,他認為自己的功績乃是前所未有,遠超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因此自稱為「皇帝」。

作為我國首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早在他13歲即位就已經在修建了,一直到秦始皇病逝都沒有修完,是在秦二世即位第二年才修建成功,所花時間長達39年。

秦始皇陵由當時的丞相李斯設計,期間一共征集72萬人手進行建造,甚至最多的時候都要到80萬人了。也因此,秦始皇陵是我國施工時間最久、工程量最大,同時也是施工人員參與數量最多的皇陵。

1974年3月,秦兵馬俑的發現震驚中外,前後200多位國家領導人慕名而來參觀,然而這些珍貴的世界遺產卻隻是秦始皇陵外部的一個坑洞,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宮卻還沒有被挖掘出來。

張五常先生曾經感嘆到,如果能將秦始皇陵發掘出來,每年單單收參觀的門票都能賺25億元,當時不僅僅是一些專家們,民眾也十分想要看見秦始皇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然而秦始皇陵相關考古的研究人員卻認為,現在並不是能夠發掘秦始皇陵的時候。

依照現在的技術水平,想要完好無損地打開秦始皇陵,至少也需要400年的時間才能做到,甚至還可能因為一些挖掘時的其他原因而再次將這個本就漫長的時間而延長。

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呢,秦始皇陵地宮到底有什麼?

事實上,直到目前為止,從秦始皇陵建成以來2000多年的時間,秦始皇陵地宮一直都未能見過天日。

作為第一個皇帝,陵墓修建時間如此之長,規模如此浩大,歷史上有過無數的扌莫金校尉,就連曹操也曾盜皇家陵墓來獲取金錢,秦始皇陵一聽名字就能知道裡麵有多少珍奇異寶,要說沒人打過它的念頭,壓根無人相信……

然而神奇的是,秦始皇陵在被考古人員發現以前,地宮一直都沒有盜洞的痕跡,隻有兩個直徑1米,但是還沒有9米深的洞,甚至都不能說它是盜洞,因為它們離秦始皇陵地宮還很遠。

為什麼就沒有人去探一探秦始皇陵呢,難道都是被秦始皇的赫赫威名嚇得不敢動手了嗎?

其實歷史上記載項羽曾經率領30萬的士兵盜掘秦始皇陵,從裡麵盜走了無數的寶物,運了30天都運不完。隻是秦始皇陵並沒有遭到破壞,地宮完好無損,難道項羽盜墓的這件事情是政治因素而虛構的嗎?

考古專家在2012年公布的兵馬俑發掘成果表示,他們在坑內發現了許多火燒、水淹、砍殺兵馬俑等等痕跡,很有可能是當時項羽確實盜掘了秦始皇陵,但是隻是掠奪了地麵上的建築,以及對地宮外部的陪葬坑墓等進行了破壞,卻始終沒有找到地宮所在。

這幾十年裡,考古學家們對秦始皇陵地宮周圍進行了非常細致的研究工作,共打出了4萬多個探孔,發現地宮占地麵積約為5625平方千米,相當於七或者八個北京故宮的大小。

根據最新的考古資料顯示,秦始皇陵的地宮推算下來可能坑口到底部有26米,最深也有37米,但是實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因為沒有具體的勘探,至今還沒有驗證。

依照這樣的高度,如果貿然挖開地宮,極有可能導致塌方,從而使得地宮受到破壞。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關於地宮的水銀,史書上說地宮中有無數的珍寶,比如翡翠、珠寶等等,還有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墓室頂部用珠寶繪製了有著日月星辰的星象圖畫,有人猜測其可能是28星宿圖。

而地下則是用水銀構建的山川地理,形成了上天文下地理的結構。歷史記載秦始皇到過渤海灣,根據水銀的分布情況來看,東南和西南的水銀較多,而這正與我國渤海和黃海的位置相符合。

但是這也隻是歷史的記載,實際上的地宮到底有沒有水銀呢?

考古專家研究發現秦始皇陵地宮上土壤存在嚴重的汞異常,隻有少數的石榴樹存活,甚至樹木的生長也並非是完全健康的,與其他地方的石榴有著明顯的區別,不僅很少結果,就算接觸了石榴,也是有著劇毒,根本無法食用。

考古學家經過了研究和分析以後,發現地宮最少有著100噸的水銀,甚至經過強弱分析對比以後,發現根據水銀所繪製的圖像與秦朝的疆域有著高度相似。

水銀是一種有毒的液態金屬,不僅能夠防止屍體腐化,還會隨空氣揮發,如果不加保護就開掘秦始皇陵地宮,一旦不小心吸入,極有可能導致死亡。

據說除了水銀,地宮還有各種防止盜墓賊而建造的機關,比如利器、尖刀之類,但是我們目前無緣得見。

深埋地下的文物一旦重出天日,很容易會與氧氣發生反應,從而導致毀壞,比如秦兵馬俑,據說當時被挖出來的時候兵馬俑有著五彩的顏色,隻是因為環境原因,沒過多久都暗沉了下來,顏色幾乎消失不見了。

因此,在我國文物保護技術沒有做到能夠完美保存地宮所有文物的準備之前,秦始皇陵的地宮或許都不會進行挖掘,貿然地開掘隻是在毀滅如此珍貴的珍寶,隻能耐心地等待下去,或許要花上幾代人的研究和努力,但為了保護好這個世界級的遺產,這也是必然的。

關於秦始皇陵的未解之謎還有很多,比如傳說中的鮫人油做成的長明燈,比如傳說中地宮的水銀河是流動的,而秦始皇的棺木就防止在奔流不息的水銀河上麵,但是我們都知道地宮環境有限,古代也沒有動力裝置,水銀為什麼會流動呢?

然而這些都隻是一些歷史記載或者是人們的猜測,事實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目前沒人能夠知道……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陵墓都要挖,也不是所有的陵墓都值得去挖掘發現,如清朝皇陵,由於文字記載較為充足,所以一般不考慮挖掘,因為清朝文字記載足夠研究之用。

再如目前最為神秘的秦始皇陵,盡管知道其所在位置,卻一直是按兵不動的,跟清朝皇陵相比,任何一座兩千年前的皇陵都更具挖掘價值,更別說是秦始皇陵了。

可是為什麼不挖呢?如果換成盜墓賊,在具體盜挖條件的情況下,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去盜墓,挖出寶貝賣錢,可是在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乃至其他學科的專家麵前,秦始皇陵整體是一個寶貝。

並非隻有裡麵的金銀玉器才是寶貝,自從1971年偶然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以來,在宏偉的兵馬俑的震撼下,世人對秦始皇陵地宮的發掘充滿期待,然而40多年過去了,始終沒有動工挖掘。

以至於外界議論紛紛,說是考古專家和科研人員不敢挖掘秦始皇陵,很顯然並非如此,因為在考古專家和其他科研人員眼中,挖掘不是最終目的,根本的目的是對其進行保護。

正如人們說的「愛花不摘花」,就目前出土的兵馬俑來看,在發現之初兵馬俑都是有色彩的,而不是如今所見的單調的泥土色,不過在出土之初的十幾秒裡,兵馬俑的顏色都剝落了。

專家給出的解釋是氧化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在這一點上就說明目前我們的科技水平不夠高,能滿足挖掘手段,卻不能滿足挖掘後的目的,也就是不能保護。

這樣一來就沒有挖掘的意義了,試想如果挖掘出的文物,都被氧化了,如馬王堆出土的藕湯一樣,稍微一震動,兩千年前的藕片就消失不見了,這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

中國目前主動挖掘的皇陵是明定陵,也就是萬歷皇帝的墓,在挖掘的過程中也同樣遇到了氧化問題,龍袍和一些絲織品跟新鮮空氣接觸之後,瞬間發生化學反應,幾乎被毀。

從這些事例來看,這是一種教訓,如果挖得不是定陵,而是秦始皇陵,那麼秦始皇陵會不會有發生這樣的事呢?在秦朝時期,大多文字是寫在竹簡或是布上的,尤其是重要的文字記載,一般是布上。

一旦這些有文字記載的布料遭到氧化,後果是無法彌補,此外其它珍寶也是如此,歸根結底,挖掘隻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保護這些文物,如果不挖是最好地保護,那就堅持決不去挖!

在傳說中,秦始皇陵有一個神秘的機關,隻要碰觸一下,便可觸動陵墓中的水銀在一瞬間貫通整個陵墓特製的水銀通道,從而達到散發毒氣的效果,讓人中毒身亡。

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秦始皇陵的秘密也差點被揭開,也差點開始了挖掘工作。

關於秦始皇陵墓中是否真的存在水銀,這並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即便現在的考古工作者還未能進入到皇陵,但是在古代史料中關於水銀一事卻有著明確的記載。

根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秦始皇陵用水銀匯成了江海,通過機械操控水銀流動,就像是真正的江海一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帶著醫院回80年 我有無盡礦產 我在仙界種田苦 我有雙倍契約天賦 戰神歸來:女王馬甲A爆了 洪荒之兵主竟是我 重生直播係統 地獄通關後的英靈 全球神祇蟲族降臨 我在東京當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