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章 身陷羅馬城(1 / 2)

加入書籤

甘英和張衡率領使團出了大宛國,晝夜兼程趕往大秦國。他們經過的大蔥嶺,雖然地勢總體平坦,但海拔較高,平均3600米,常年積雪,異常寒冷,兩條高大山脈橫貫東西,山高穀深,巨大的冰川如瀑布般掛在山脊,山間盆地河流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張衡沒有走過這樣的崎險山路,心裡慶幸夫人金大順留在了大宛國,不用跟隨使團顛沛流離,吃苦受累,但又為她的安全擔憂,畢竟是異國他鄉,生活習慣和信仰不同,大宛人性格彪悍,胡服騎射,不像大漢民族溫良謙讓,他又後悔不該讓她一人滯留大宛國。張衡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出使完大秦國馬上回到天朝,盡快造出地動儀,把夫人接回天朝。

張衡抬頭看了看這群山峻嶺,腳下的山穀深不見底,心裡不禁打了個冷顫,他有點頭暈目眩,眼前一片漆黑,身體晃了幾晃,緊緊的趴在馬背上,雙手死死的抓住馬鬃,心裡十分恐懼。他心想,這個時候不能從馬背上掉下來,掉下來就會葬身山穀。走在前麵的甘英回頭看了一眼張衡,立馬停了下來,他看到張衡麵如土灰,氣喘籲籲,知道張衡出現了高原反應,馬上叫來隨團郎中醫治。

甘英說:「郎中,張副使得了什麼病?」

郎中回答:「張副使身體並無大礙,隻是遭遇風寒侵襲,瘧疾發作,再加上高原反應強烈,月匈悶氣短,需要熬製湯藥治療。」

半山月要上的羊腸小道,一邊壁立千仞,一邊萬丈深淵,無法埋鍋熬製湯藥,甘英吩咐探馬前去尋找開闊地帶,他和隨從把張衡扶下馬來,使團所有人員依山原地休息。

時辰不大,探馬來報,山腳下有一片平原和一個湖泊,好像有人居住,甘英立即命令使團火速開拔。

山腳下炎熱如夏,樹木常青,繁花似錦,湖泊像一塊天然的綠寶石,鑲嵌在幽深的大峽穀,微風吹拂,湖光粼粼,周圍水草豐美,鳥語花香,不遠處還傳來牛羊的叫聲,原來這裡居住著一個部落民族,鑿山而居,過著男耕女織的原始生活。

部落首領聽說是天朝使團路過這裡,吩咐部下宰殺牛羊,用自己釀造的葡萄美酒盛情款待,甘英贈與金銀,首領分文不取。

部落首領自我介紹說:「我就是樓蘭國的國王,名叫毋待,我們來自天朝西域的樓蘭國。十幾年前,強悍的匈奴想吞並大月氏,天朝有個女外交家叫馮嫽的,多次聯絡烏孫和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誰知烏孫國老國王病死,新國王無貴靡的弟弟叛亂,國內發生了內訌,大月氏獨自抵擋不了匈奴的瘋狂進攻,被匈奴滅國。我們樓蘭國是個小國,人口才兩千人,軍隊不過幾百人,武器又落後,本來就依附大月氏。我看到大月氏都被滅國了,為了我的臣民免遭殺戮和奴役,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就帶領臣民逃離了家園,躲進了這深山峽穀,從此與外界失去了聯係。」

甘英疑惑的問道:「聽說樓蘭國被匈奴攻陷後,國王和王公大臣都被殺害,部分臣民被匈奴擄掠到漠北做了奴隸。」

毋待看到甘英不相信自己說的話,就對甘英說:「樓蘭國消失後,外麵確實傳言我和大臣都被槍殺,這是匈奴迷惑外界的伎倆,他們害怕我的臣民知道我還活著,就會不斷反抗匈奴的統治。」

毋待說著,就讓部下拿出了當年天朝皇上授予他的金印和綬帶。

甘英看了金印和綬帶,確實是大漢天朝的信物,就對毋待說:「你們現在可以回到西域居住了,匈奴已被大將軍李廣和竇固率領的大軍趕到了漠北,西域已歸天朝管轄,天朝還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有強大的軍隊駐守。」

毋待對甘英的話有點不相信,他說:「幾年前,我派人到家鄉樓蘭看了看,匈奴確實撤離了,剩下一片廢墟,宮殿成了殘垣斷壁,民房也是千瘡百孔,整個都城成了鬼城,我的臣民也打消了回去的念頭。」

甘英說:「現在西域和前幾年不一樣了,各民族安居樂業,和諧相處,經濟繁榮昌盛,不同區域的商品貿易,暢通無阻,特別是天山腳下各國客商雲集,商品琳琅滿目。」

毋待說:「我和臣民也想回到家鄉去,由於匈奴沒有很好的管理樓蘭國,家鄉的河流改道,沙漠吞噬了牧場,環境嚴重惡化,已經不適合人居住。」

甘英說:「你們可向天朝皇上上書,申請援助,重建家園,你們待在這深山穀底多憋屈呀!」

毋待說:「我們也這樣想過,可是重建家鄉談何容易,再說了,我們現在過得挺好,雖然生活是苦了點,但是這裡沒有戰亂的襲擾,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倒也安逸。」

甘英說:「看來你們是不打算回到西域了?」

毋待說:「我再征求一下臣民的意見,如果都想回到西域,就派人上書天朝皇上。」

這個時候,張衡走了進來,甘英看到他身體恢復的差不多了,就高興地向毋待介紹道:「他叫張衡,我的副使。」

毋待說:「我知道張副使的大名,天朝傑出的天文學家,可惜我們以前沒有見過麵!」

張衡說:「謝謝您和樓蘭的郎中對我精心的治療和照顧!」

毋待說:「張副使,您客氣了,我們都是天朝的臣民,本來就是一家人,照顧好您是我們的義務。」

張衡說:「我的身體已經完全康復,使團可以馬上出發了。」

毋待說:「您現在身體完全好了,我還沒有盡到地主之意呢!」

毋待說著,吩咐禦廚殺雞宰羊,置辦酒席款待張衡和甘英。

毋待又說:「張副使,您來了多日,一直臥病在床,還沒有嘗嘗我們上好的牛羊肉,一來給您補補身子,二來祝賀您身體康復。」

張衡說:「再次謝謝您了!」

毋待說:「張副使就不要客氣了,我還有事相求。」

張衡說:「您救了我的命,隻要我張衡能辦到的,一定給您辦好!」

毋待說:「我們住在這深山峽穀,已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請求您給我們製定一部歷法吧!」

甘英說:「這可是張副使的拿手絕活,您算找對人了!」

張衡說:「這個好辦,我把天朝的歷法給您復製一份,您再找兩個人,跟我學習年歷的編製方法,以後你們就可以自己編製年歷,再也不用悶頭過日子了。」

不幾日,張衡就將歷法的編製方法傳授給了樓蘭人。使團將要西行,國王毋待請求張衡:「我兒德靡從小好學,苦於樓蘭沒有學者,教授其文化知識,懇請張副使收他為徒,我將感激不盡!」

毋待叫人把德靡喊來,張衡上下打量著德靡,小夥子丈八的身材,粗壯有力,卷曲的烏發,濃眉大眼透露出精靈。

張衡看到德靡很有靈氣,很是喜歡,又覺得毋待熱情好客,與己有恩,就對毋待說:「您容留天朝使團在此休養,特別是對我張衡照顧有加,我很願意接受德靡為徒,隻是這次出使大秦國路途遙遠,德靡年齡尚小,能否受得了路途的辛苦?」

毋待說:「張副使盡可放心,德靡從小騎馬射箭,身體強壯,我相信他能經受住考驗。」

張衡收了德靡為徒,毋待又準備了牛羊肉,以備使團路上食用。穿過大蔥嶺,使團到達安息國。安息國國王阿爾撒息在都城泰西封設宴款待天朝使團。

阿爾撒西國王說:「再次歡迎甘英大使率團到訪我國,你上次到訪,給我們帶來的絲綢、瓷器很受我國臣民喜歡。」

甘英說:「貴國的金銀製品也很受我大漢天朝的喜愛,特別是金鏤玉衣很受王公貴族的青睞。我這次帶來了皇上的身體尺寸,我皇要定製一套金鏤玉衣,以供百年之後使用。」

阿爾撒西國王說:「我會安排最好的能工巧匠為大漢天朝陛下精心製作,請大使放心。」

甘英說:「我代表天朝皇上感謝國王陛下。」

阿爾撒息國王說:「你我兩國經貿交流,繁榮了兩國經濟,東西兩個文明國度的交往,也增加了多個民族的相互了解,意義非凡,我也準備派出大型商團出使貴國。」

甘英說:「國王陛下,您有這樣的想法太好了,我代表大漢天朝,熱烈歡迎貴國商團到訪,您的英明決策更加有利於兩國的交流合作。」

阿爾撒息國王說:「甘大使這次來到我們安息國,帶來了多少絲綢和瓷器呀?」

甘英說:「我這次來到貴國即帶來了上好的絲綢和瓷器,還給您帶來了一位文化使者。」

甘英說著把張衡介紹給阿爾撒息國王。

看著眼前這位膀大月要圓而又陌生的麵孔,阿爾撒息說:「張副使就是張衡啊,我早就聽說您的大名了。幾個月前,一位大臣告訴我,大漢天朝發生了地震,有個叫張衡的科學家發明的地動儀,準確報告了地震的方位,我覺得不可思議,這也太神奇了。」

甘英接著說:「國王陛下,張副使不僅對地震有所研究,還在機械製造方麵也有很深的造詣,希望我們兩國的科學家多多交流。」

阿爾撒息說:「等戰爭一結束,我就派年輕學者到大漢天朝,向張副使學習機械製造技術,我們安息國現在就缺少這方麵的人才。」

甘英帶著疑問的眼神問阿爾撒息國王:「安息國在打仗嗎?」

阿爾撒息國王說:「我們和大秦國正在打仗。大秦國依仗著先進的火器多次犯我邊境,侵吞我的領土,我們本著和平的願望一再提出嚴重警告,可大秦國步步緊逼,我們就發起了特別軍事行動。」

甘英說:「看來我們去不了大秦國了。」

阿爾撒息國王洋洋得意的說:「大秦國就要亡國了,羅馬人在東麵,我們在西麵,兩麵對大秦國進行夾擊,戰爭很快就要結束。」

甘英說:「羅馬人也參與進來了?」

阿爾撒息國王說:「是呀,羅馬人一看我們和大秦國打起來了,他們也想占領大秦國的領土,就從東邊動手了。據快馬來報,羅馬人已經快到大秦國的國都了。」

甘英說:「國王陛下,必須馬上進行和平談判!」

阿爾撒息國王說:「大秦國欺人太甚,我怎能咽下這口氣。前天大秦國一看形勢不妙,派使臣前來求和,我沒有答應。」

甘英說:「聽說羅馬人野心勃勃,一旦他們占領了大秦國,安息國的安危就擺在了麵前,不如和大秦國舉行和平談判,締結和平條約,然後讓大秦國趕走羅馬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一界誅仙 末世馴鯊魚,怎麼舒服我怎麼騎 快穿之對不起,我不做人了 綜武:授徒返還,開局收徒白狐臉 獸爭 修仙:從感受殺氣開始 歸夢:雪女與麒麟 重生科研,這一次不要猝死 反派:開局多子多福係統 公主何方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