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陳泰(1 / 2)

加入書籤

很多很多年後,中原王朝的史家們在記載陳塵與希蘇二人這一段歷史的時候,習慣將其稱為「錦屏之誓」,並且以此作為陳塵經略西南時期的重要功績而不吝贊美之詞。

直到幾千年後,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一種奇談怪論:就是因為陳塵的一味懷柔、躊躇不前,錯失了苗國內亂這一武力吞並的良機,若非如此,這三苗之地說不定早就納入神國版圖了,哪還有什麼如今的金三角、電詐園區之類的遺禍。

這種論調很快得到了一部分網民的支持,特別是那些深受電詐之害的部分網民,真是恨不得直接把陳塵噴成古往今來第一膽小鬼、糊塗蟲、害人精。

然則對於後世的評價,當下的陳塵無從得知,即便能夠知道,隻怕他也隻能很無辜地攤攤手,然後說一聲:三苗內亂,我哪知道?另外我這手頭就這麼三十六個能打的,你們指望我帶著他們滅一國,是不是有點太高看我了?

西南從來不是大楚朝廷關注的重心所在,這也是魯王殿下把陳塵這顆閒棋冷子落在龍隱的原因。事實上將史書一頁一頁地翻過來,能夠威脅中原王朝統治的大患,從來都在北邊。

被楚國人蔑稱為「建奴」的建州女真部,在景元四年十二月十二這一天,終於攻破了楚國在遼東最後一個堡壘——金州城。湊巧的是,這也恰恰是陳塵與希蘇立下「錦屏之誓」的同一天。

「遼東總兵崔明下落不明,副將時延國戰死,參將祖道之開城投降。遼東全境至此全部淪陷,隻在蛇島、皮島等外海小島還有部分兵卒,其中修士不超過十人……」

漁陽城燕遼經略府內,參將武元熙將最新的軍情奏報念了出來。他的聲音有些機械,聽不出任何感情色彩,而他的眼神則不住地在這廳中二人之間來回遊移。其中一位身著蟒袍的五旬長者,便是燕遼經略使陳泰,而另一位頭戴銀色麵具的,自然是溧陽長公主殿下了。

陳泰聽著這冗長的匯報,一雙老眼眯成兩條細線,眉間的川字深如溝壑——武元熙知道,這是陳泰極度憤怒即將發飆的前兆。所以他很識趣地選了個段落處,掐掉了後麵並不中聽的內容。

「沈陽丟了,崔明說是建奴勢大寡不敵眾;海州丟了,崔明說是薛膺、曹彬救援不及;如今金州丟了,老夫本來想聽聽他會怎麼說,可沒想到他崔明崔大總兵,能把自己也搞丟了。」

陳泰強壓著怒火,用盡量平和的語氣說了這樣一段話,然後補充道:「崔家的窩囊廢,就應該呆在京都城裡好好地煽陰風點鬼火,為什麼要貪一個燕國公的名頭,特意跑來前線給老夫添堵?」

「三萬精銳!裡頭還有五百修士!就這樣三仗給打沒了!如果不是他姓崔,我真的懷疑他是建奴派來禍害楚國的奸細!」

陳泰說著說著,終究還是沒能控製住情緒,恨恨地捶了一下書案,然後指著武元熙道:「傳我的命令,山海關一線各鎮兵馬隻守不攻,絕不準下關迎戰。誰敢擅自出關,老夫捶爛他的狗頭!」

武元熙得令後正要轉身,忽然想到了一事,便又一禮問道:「大帥,崔總兵的事,我們先壓一壓,還是直接向京都奏報?」

「屁話,當然直接報。」陳泰瞪了武元熙一眼,似乎在說你小子這是皮癢了,哪壺不開提哪壺?武元熙心裡一涼,趕忙要走,卻又被陳泰叫住了。

「算了,這事你的考量也沒有錯,緩幾天再說。傳令給燕飛營,讓他們派修士潛入遼東找人。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也算是給他那老不死的爺爺一個交代。」

陳泰的話不好聽,但他就是要說給這位出身於清河崔氏的武參將聽,並且十分期待他能將這些話轉述給燕國公崔確,好讓那遠在京都的某些人知道自己內心此刻盛熾的怒火。

「老夫一直認為,邊事就是邊事,行軍打仗這種事,不應該和朝局這樣的醃臢事摻和到一起去。崔家代代文臣,他家子弟血裡就沒那個將才的種。遼東這個仗,本來就隻能拖著打悶仗,像崔明那樣焦躁冒進,死得不冤。」

武元熙走了,陳泰才對著溧陽長公主說了這樣一番話:「這個時候你來漁陽,我不是不明白陛下和魯王爺的意思,但是依我看,時候不對。老夫還沒糊塗到會被崔家牽著鼻子走的地步,也沒有老到拿不動刀槍的地步。唉,丟了遼東固然可惜,但要是能讓那位燕國公清醒一些,老夫也是樂觀其成的。」

溧陽長公主聽著這話,知道陳泰意有所指,心說您老借建奴之手除去了崔明,現下果然也不喜歡我在這裡了吧。

於是她回道:「舅爺,您這是在趕萱兒走了。」

陳泰身為保國公陳端的長子,溧陽喊他一聲舅爺自然是對的。不過這一聲舅爺出口,陳泰就沒法子單說公事了,隻得「嘿」了一聲不置可否,轉而道:「老爺子給我來了信,說你很有眼光,找的那個叫陳塵的小情郎,本事很大,人也單純,日後必然是拱衛宗室的一把利劍。要依我說,他既然也姓陳,倒不如讓他和潁川陳氏聯宗,這樣大家關係都容易緩和些。總歸是一口鍋裡吃飯的人,添雙筷子,能省了不少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末世:係統帶我成神 當以我為仙 天道終將輪回 武之極:突破星際 西克安羅國案 開局一本西遊記 救你狗命而已,用不著以身相許吧 想擺卻不敢,我在修仙界卷成大佬 快穿之宿主懇懇業業 血肉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