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觀《典籍裡的中國——天工開物》有感(1 / 2)

加入書籤

現代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相隔三百多年前的明代科學家宋應星通過一顆種子找到了屬於科學家「禾下乘涼,天下富足」的共同夢想。而連接起這場跨越古今對話的正是《天工開物》這本典籍。

提到《天工開物》,我們並不陌生。它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幾乎涉及了工業文明以前的所有農業、手工業各部門各領域各工種的生產技術、工藝流程、設計文化以及諸多技巧問題。全書一共三卷十八篇,收錄了耕種、紡織、染色、穀物加工、製鹽、製糖、製油、陶瓷、舟車、錘煆、煤石燒製、造紙、五金、兵器、礦物顏料、酒曲、珠玉等生產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它不僅推動了當時的農業和手工業發展,還在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仍舊啟迪造福人類。

字裡行間流淌著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的科學態度,迸發著熠熠生輝的智慧光芒。

人們雖然清楚它紙上的大致內容,但在其背後發生的經歷與故事卻是鮮為人知。

第一,《天工開物》究竟因何而得名?

「天工開物」引用了《尚書》中的「天工,人其代之」和《易經》中的「開物成物」。其中,天工可以理解為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職責;而開物則可以理解為開創萬物,開發萬物,成就萬物。

第二,《天工開物》因何背景而創作?

宋應星,江西奉新人,明萬歷年間出生於一個「三代尚書」的沒落官僚地主家庭。他自幼就機敏過人,據說能夠過目不忘。他還精通經史子集,廣泛涉獵天文地理、農業手工業等領域。當年宋應星與兄長宋應昇一起應鄉試,同中舉人,他名列第三,宋應昇名列第六,一時有「奉新二宋」之稱。二人後與好友塗紹煃(字伯聚)進京參加會試,卻遇到了科場舞弊案,三人皆名落孫山。後來塗紹煃在第二次會試高中,可是宋應星會試六次卻仍未及第。然而,多次科考並非一無所獲。在戲劇演繹中,宋應星曾說過:「為方萬裡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他在上京趕考的這段過程中,遊歷多地,見到了許許多多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藝,並將其記錄下來。數次科舉碰壁後,他回家將精力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上來。宋應星滿懷熱情,希望通過撰寫科技書籍來造福國家和百姓。

第三,「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典籍裡的中國》中,由宋應星撰寫,宋應昇和塗紹煃協助完成的《天工開物》成書的那一刻,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不作溢美之詞,不做浮誇文章,書中要包羅先人智慧,書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藝,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的時候,令我尤為驚嘆。「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這句話出自《天工開物·序》的最後一句。前麵提到的宋應星和宋應昇兄弟二人六上京城趕考最終卻都名落孫山,這無疑讓我了解到了中國古人對於功名有多麼看重。其實自科舉製度形成以來,「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已經成了所有讀書人心目中最堅定的信仰。但這也從側麵展示了宋應星最後與功名進取決裂,反而轉向田間地頭、山林作坊,力求為現實生產出力,投身廣大勞動人民之中,選擇著書的堅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皇上,你竟然是太監 仙帝歸來:斬虛空,成至尊 蘭曼 縣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錢 胡亥:哪個天殺的把我父皇復活了 混沌無雙 一二三四伍 少爺我被迫從良 精靈:看好了,羈絆是這樣築就的 墨太太又在擺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