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雷霆手段收拾局麵(2 / 2)

加入書籤

有一個不參與爭奪皇位的皇十二子胤裪,沒有得罪雍正的地方,但是因為康熙重用了他,叫他總管正白旗的滿、漢、蒙三軍,又讓他擔任滿洲鑲黃旗的都統,雍正極不放心,即位後,先封郡王,再降為貝子,又降為鎮國公。胤裪後來也聰明,在方方麵麵獲得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八年又受封為郡王。

剛剛所說都是打擊的異己,現在說說雍正即位所依靠的力量。

雍正所倚靠的力量,在皇子之中是皇十三子胤祥與皇十七子胤禮,大臣中文臣乃隆科多,武將乃年羹堯。

胤祥被他封為「怡親王」,作為總理事務的大臣之一,與大學士馬奇、吏部尚書隆科多、皇八子胤禩同列。胤祥實實在在做到了對雍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忙碌到了雍正八年五月,病死。雍正賜了他一個「賢」字,也送給一塊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

胤禮被封為「果郡王」,先後擔任理藩院的「管院大臣」與工部、戶部的管部大臣(位在兩部尚書之上),又叫他在西南各省巡閱過駐防兵(滿人)與綠營兵(漢人),在中央主管過西南苗疆的事務,雍正六年封為「果親王」,死於乾隆三年二月。

隆科多和年羹堯的下場,就遠不及胤祥和胤禮二人了。

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後的弟弟,可謂是十足十的「國舅」,雍正也和他很親密,叫他「舅舅」。康熙絕命的時候,他在臥榻之畔,當眾宣讀遺詔,如果沒有他,雍正的即位或許沒有那麼容易。

那個時候,隆科多是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兵權在手,雍正封他為「總理事務大臣」,又把他調至吏部當尚書,承襲了他佟國維的「一等爵」爵位。

雍正三年,突然被解除了步軍統領的職務。

年羹堯是漢軍的鑲黃旗人,科班出身,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改庶吉士」(翰林),當了翰林院檢討、四川廣東的鄉試考官、內閣學士,在康熙四十八年為四川巡撫,在康熙五十九年的時候掛「平西將軍」印,指揮嶽鍾琪等人打入西藏,擊敗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駐藏軍官策淩敦多卜。第二年,康熙升他為「兼理四川陝西總督」。

雍正即位後,讓年羹堯「管理大將軍印務」,留待繼任的延信到任。雍正元年任命為「撫遠大將軍」。

這個時候青海的蒙古人首領為羅卜藏丹津,他造起反來了以後,年羹堯指揮嶽鍾琪加以討伐,到了雍正二年三月,將羅卜藏丹津擊潰後,掃清了青海全部。

十月的時候,回京接受雍正的賞賜,雍正一舉賞賜他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ei)、金幣。

年羹堯囂張跋扈也好,雍正加強集權的需要也罷,在雍正三年二月在奏疏上將「朝乾夕惕」改寫成了「夕惕朝乾」,讓雍正震怒。四月,雍正免去他大將軍職務,調任杭州將軍,到了十月,拘捕進京,賜死。

年羹堯的妹妹在宮中作雍正的妃子,死後被譽為「敦肅皇貴妃」。年羹堯一邊依仗自己的軍功與幫助雍正即位的功勞,一邊依仗著妹妹在宮中,為自己撐月要。其妹妹在其死前一個月左右,便去世了。

當時民間尤其是文人角度,對於雍正的政策有著極大不滿,大抵是因為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而正是這個時候,發生了數起「文字獄」,其中包含呂留良案、曾靜案等。

而更讓雍正這個作為滿洲少數民族入住中原的政權統治者感到棘手的是「華夷之辯」,這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然存在的話題,在這個時候被文人拿起來繼續使用,來打擊清朝的統治合法性。

雍正對於這個問題,發明了一套神權理論,說皇帝是上天指派的,而上天隻問這個人是否有「德」,夠不夠當皇帝,不問這個人到底是出生在什麼地方。「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聖德?」「我朝既仰承天命,為中外生民之主,凡所以蒙受此撫綏愛育者,何得以華夷殊視?」

對於清軍入關呢,雍正覺得當年多爾袞的話語可以直接拿來用,說清朝得天下於李自成,而不是得之於明朝之手,況且明朝「自嘉靖(世宗)以後,君臣失德,盜賊起於四方,疆域無寧,其時可謂之田地閉塞。本朝自鼎定以來,掃除窮寇,文物日盛,黃童白叟,一生不見兵革……尚可謂之昏暗呼?」「我朝之有造於中國,大且至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鍾愛蹲大牢的我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 鬥羅:表白不接受,變心你哭什麼 暮年修仙,我成長壽道尊 歡迎來到詭夢世界 剪個頭老婆擦肩而過 病美人師兄有尾巴 咬玫瑰 春色難渡 小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