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2 / 2)

加入書籤

而現在,付出兩千萬就能獲得50輛坦克,還能獲得今後第一代歐洲坦克的組裝生產權和一部分技術轉移。這對於法國來說還是很合算的!

因為此時戴高樂視察相關法國企業時才發現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發計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那個所謂的最樂觀估計三到五年開始生產的說法水分太大了,這麼說吧,不樂觀的估計法國新一代中型坦克可能十年之後才能投產。

也許有同誌要說,十年就十年吧,自己的東西就是一百年也要造出來,發展自己的坦克工業總比今後永遠求人要強吧?

話是這麼說沒錯,如果花十年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投入能讓法國坦克工業逐漸追上世界第一集團,那戴高樂也忍了。問題是按照現在製定的法國新式中型坦克的技術標準,就是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也沒能追上世界第一集團的技術水平,反而是被越甩越遠。

是的,法國人遇到了很多跨不過去的技術障礙。比如說坦克裝甲,比如說高膛壓坦克炮和更先進的反坦克彈藥,還比如新式的發動機和變速箱。

幾乎是涵蓋坦克技術最重要的幾個部分法國人一個也搞不定,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所達到的水平也就是二戰那個層次,而現在二戰已經結束了七年,這七年幾乎是一個時代的跨越。

而法國人搞出的中型坦克(停留在紙麵上的技術標準而言)還僅僅是德國二戰黑豹的蹩腳山寨型號。減輕了部分重量,但與此同時也削弱了裝甲,火力勉勉強強也才達到了黑豹的水準,但是穿甲彈質量和精度很差勁,而且火炮身管壽命相當的有限。更糟糕的還是發動機和變速箱,幾乎是黑豹那個可靠性不高的發動機的山寨型號,跟現在的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甚遠。

總而言之,大概還要個三五年時間,法國人才能獲得一款1943年水平的重型坦克,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將拉大到十幾年以上。你說說,換做你是戴高樂,這能忍?

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目睹了法國坦克工業的現狀之後,戴高樂覺得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引進技術,去跟世界先進水平合作,而所謂的世界先進水平也隻有那麼幾家,美國啦、英國啦、蘇聯啦,現在英美都沒戲,唯一也就是能跟蘇聯說上話了。

而且這次的合作辦法也很理想,有德國的精密加工做保證,又有蘇聯高超的總體設計和二戰經驗做後盾,搞出來的坦克能差到哪去?更何況李曉峰還跟戴高樂說明了:「第一代歐洲坦克不是全新研發的,而是在t-55總體設計的技術上拔高改進。」

這麼說吧,這個所謂的第一代歐洲坦克其實就是蘇聯的殼子裡換用部分德國部件的攢機版。不對總體設計做太大的改變,就是換用部分德國零件予以加強,可以說是蘇德合流版t-55。

其中t-55的整體設計予以保留,僅僅是稍微拉長一點底盤,以便換用u剛剛研發的8v90四沖程柴油機,該柴油機最大功率620馬力,外形呈矩形體,結構采用一缸一蓋,並列連杆、推挺杆傳動、聯身箱體,因而便於拆裝和係列化生產;采用機械增壓和預燃室燃燒係統,總體布置緊湊。傳動裝置則采用z公司(zahnraederab日k日ed日hshaen)(腓德烈斯哈芬齒輪製造公司)的4h250型液力機械式、帶有雙流雙半徑差速轉向裝置的綜合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每檔有大小兩個規定轉向半徑,由於規定轉向半徑較多,轉向功率損失較少)。

可能有同誌要問了,t-55上的b54柴油機源自b2,性能可靠也很緊湊,繼續用多好,何必改呢?

呃,實話實說,b2係列確實有點老了,雖然緊湊性不錯,但是性能尤其是壽命跟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有差距了。從後來的發展看,繼續吊死在b2這棵樹上不是一個好選擇。更何況b2係列拆卸維護還麻煩(無法整體吊裝)。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還不在b2,而在於蘇製坦克蛋疼的傳動裝置,t-55固定軸機械傳動雖然簡單可靠,但是性能確實一般,跟後來的液力傳動差距很大,而偏偏法國人對機動性還相當的癡迷,對機動性的要求很高,哪怕是正版的t-55也有點無法滿足法國人的表態需求。所以李曉峰也就授意北方工業在法國人身上試驗一下先進柴油機和液力傳動,拿法國人當小白鼠。

除此之外,第一代歐洲坦克的火力也從t-55的d-10t換成了德國貨。因為第一d-10t暫時是不對北約出口的,其次,d-10t的性能也一般。而法國人對德國二戰中精良的坦克炮是贊不絕口,既然法國人這麼喜歡德國貨,那就給他們德國貨好了。萊茵金屬直接就將虎式坦克的88炮改進版安裝在了第一代歐洲坦克上,通過適當的改進工藝該坦克炮跟7和8上的美製90毫米坦克炮基本處於同一水平,對於現在的法國人來說也是夠用了。而且萊茵金屬還承諾,一旦更新式的大口徑坦克炮研發成功,可以很方便的改裝到第一代歐洲坦克上使用。

戴高樂對此是非常滿意,新鮮出爐的第一代歐洲坦克全重39噸(因為底盤的改動和發動機傳動係統的變化,略有增重),最大公路速度65公裡/小時,基本使用德國裝甲技術,全車的防禦水平比t-55略有下降,炮塔正麵大約是150毫米,車體正麵也是150毫米的水平。不過這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法國人的期望值,原本對他們來說正麵裝甲有個百來毫米他們就很滿足了。而且克勞斯瑪菲還承諾,正在研發中的第一代附加裝甲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安裝此種附加裝甲之後,第一代歐洲坦克的防禦力還能提高30到50毫米,而車重不會大大增加。

戴高樂二話不說就拍板決定投資,並且立刻對外公布,他就是要告訴美國人:「沒有你張屠戶,老子也不用吃帶毛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災厄紀元 渡劫失敗,我開了一所大學 我們的1649 封神大天王 重生電子帝國 傲世武皇 抗日之兵魂傳說 百煉成仙 無敵藥尊 烽火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