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九龍拱衛,飛鳳朝拜,正該建造大漢都城(1 / 2)

加入書籤

這一茬糧食入倉,農戶也沒閒著,休息一兩日,就開始翻地種豆。

種豆能肥地,這是課農司屬吏告訴大家的,一些老農也知道。

而且,朝廷隻收一茬田賦,大豆收成多少都歸自已家。

所以雖然從早忙到晚,累得不行,心裡卻很充實。

張禎也想去田間觀看種豆的情景,但沒空。

因為,白玉京尋址小分隊回來了!

耗時數月,跋山涉水,初步選了六個地方,全都繪製了周邊輿圖,帶回來給張禎決定。

他們自已內部也是爭執不下,各有各的想法。

「王上請看,此地前有照,後有靠,風水最佳!」

「非也非也,宸王千歲,此地沃野千裡,適宜築城!」

李嚴和張鬆互不相讓,都想讓張禎采納自已的意見。

法正贊同張鬆,「王上,這一處確實最好,某詢問過周遭百姓,此處從無地動,也無大旱或山洪。」

袁尚支持的是李嚴,「王上,這兒最為平整,還有終年不乾的湖泊,不缺水源。」

他堂弟袁曜也支持李嚴,「王上看到了麼?此處有兩座大山,如屏障一般,正好設關護城。」

劉琮卻是自成一家,擠上前,指著一張輿圖激動地道,「神悅妹妹,那兩處都不妥,愚兄請了相士,說此地九龍拱衛,飛鳳朝拜,正該建造大漢都城!」

雖然他是宗室子,又管張禎叫妹妹,但小分隊裡其他人並不怵他。

誰不知道他爹是劉表,誰不知道劉表曾經割據一方,對抗朝廷,坑害張禎。

能留他父子小命,容他父子出來蹦躂,那是朝廷大度,張禎仁厚。

他們這些沒有汙點的忠臣良才,在他麵前月要板硬著呢。

袁尚、袁曜雖有汙點,也不會覺得矮他一頭,隻氣他仗著宗室的身份,在自已麵前擺譜。

——大家都落魄,誰還不知道誰啊!

李嚴當即道,「劉侍中,你請的那相士並無名氣,安知不是隨意胡說。」

劉琮:「此言差矣!正方兄,你沒聽過那位道長的名聲,隻能說明你孤陋寡聞!」

袁尚:「我們也沒聽過!」

劉琮斜睨他,「你們也孤陋寡聞!」

法正、張鬆等人也懟他。

向來肅穆的大將軍府中堂,一時吵鬧得如同菜市場。

張禎聽得頭大,抬手示意他們全部閉嘴。

等眾人安靜下來,看向一直沒說話的秦書、單冬、胡維三人,「諸位師兄,你們傾向於何處?」

墨家已入世,她墨家傳人的身份也不再是秘密,能光明正大地稱呼同門。

選址這種事情,她覺得還是墨家同門比較專業。

白玉京定在河南,已經是考慮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麵因素,具體選址,更多要考慮地質因素。

李嚴、張鬆、法正等人陳述的理由,她聽得進去。

劉琮說的那是什麼鬼?僅憑相士之言就定一國之都,沒這麼兒戲。

三名墨家傳人互視一眼,由秦書代為發言,指向劉琮手中的輿圖,道,「我等以為,此處最佳。」

張禎:

感覺有被打臉,剛在心裡說劉琮兒戲,她認為專業的墨家同門就支持他。

劉琮大喜,這三個悶葫蘆,路上也沒什麼表示,他還以為自已得孤軍奮戰。

「哈哈,三位仁兄」

張禎打斷他,「理由呢?」

她不相信墨家也會迷信相士。

依然是秦書作答,聲音很沉穩,「王上,正平兄所言前有照,後有靠,確實是選址的要點。劉侍中選中的那一處,背靠嵩山,北依黃河,山水皆宜,地質牢固,適合修建城池。離洛陽、開封也近,能與那兩城形成犄角之勢。」

張禎聽他這描述,似乎有點像鄭州的位置。

但也不是很肯定,她還沒那麼厲害,不能記住每個省的地圖。

李嚴反駁,「秦兄,我選的那一處,也地質牢固,周邊也有城池,能守望相助!」

張鬆也不服,「我選那一地,也有這些長處,還更平整。」

秦書:「沒錯,你們選的地方,也能建城,但有一個極大的缺點。」

兩人同問,「什麼缺點?」

秦書淡淡道,「全是上等田地,莊稼長得極好。」

隻這一句,張禎就放棄了李嚴和張鬆的選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回末世,我靠著空間帶隊友度假 我在洪荒當酒神 徐沫的生活碎片 我財神要飯怎麼了? 深秋十一 魂穿女尊我的夫郎又帥又強壯 海賊:我於羅傑處刑時稱皇 為了安心當鹹魚,打爆所有人! 數碼:開局太一重生 暗戀誓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