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 章 夏玉上書(1 / 2)

加入書籤

待吳道醒、宋榮等人回到巡撫衙門的時候,夏玉正坐在大堂的上首,杜仲明也也沉著臉坐在下麵,見幾人走進來坐下,杜仲明開口問道:

「是誰下令準你們去踏百姓的秧苗的?」

見杜仲明麵色不好,幾人知道他是太子派來的人,一時間都沒有開口。

過了一會兒,隻有吳道醒站了起來,拱手道,「杜大人,這個苗,我們也不想踏,是朝廷明發上諭,說是要改稻為桑,這政令到我浙洲已經幾日啦?」

見杜仲明不說話,其他官員的目光也躲躲閃閃,吳道醒冷哼一聲道,「上麵下了旨意,這稻田要改為桑田,杜大人,昨兒個外邦的人到浙洲織造局去談生意,你也是在場的吧?」

「四十萬匹絲綢,憑我浙洲與蘇洲兩個洲現在的庫存和產量,今年年底能交上嗎?上麵三天一個急遞,五天一個旨意的催,彭相也來了幾封書信……」

「這政令總督衙門頒布下去也有不少時日了,可有什麼成效?不踏苗,您倒是為國為民了,那這事情要怎麼做?你倒是教教在下!」

吳道醒話糙理不糙,糟蹋百姓的秧苗有愧於民,不去踏苗,這政令頒布下來,卻實施不下去,照樣有愧於朝廷。

「你的意思我明白,辦法可以慢慢想,不行本官也可上書太子,陳情其中的困難,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糧食,百姓活什麼?軍士吃什麼?朝廷征什麼? 」杜仲明抿了抿唇,將心中想法說出來。

吳道醒聞言冷哼一聲,拍桌道,「我們在前麵賣命,您要麼給個好法子,要麼就不要事後拆台。乾脆說吧,這政令還要不要人乾,要這麼乾,我們可乾不了。」

宋榮見狀也開口道,「其實到今日這一步,也不能全怪吳大人,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朝廷讓浙洲改稻為桑的國策,我們完成還不到三成,丹閣每天一個急遞責問我們,吳大人這才去蘄州衛調了兵去踏苗。」

知府陳比懷也在一旁開口道,「昨日與外邦談生意,大家都在場,這麼多絲綢,今年底交不出來,我們無法向丹閣交差,彭相也無法向陛下交差,這賬一路算下來,我們這些人,恐怕不是撤差就能了事的。」

聽幾人說完,杜仲明看了夏玉一眼,便聽見一直沉默的夏玉突然開口問道,「以官府的名義向米行上的米市借貸一百五十萬石糧食,現在借貸了多少了?」

突然聽夏玉開口問糧食借貸的事,陳比懷愣怔了一下,遲疑著開口道,「很少,下麵都說缺糧。」

「從其他洲調的糧食呢?」夏玉又問。

「和往年一樣,除了能調的部分,其他一粒稻米也不願多給。」

夏玉點了點頭,看著堂下剛剛爭得麵紅耳赤的眾人,抿唇道,「朝廷改稻為桑的政令要推行,但是踏苗這種暴力征田的行為也不可取,我夏玉是浙洲的總督,又兼著巡撫。」

他頓了一下,目光鎮靜堅定,「改稻為桑,必須改,可桑苗今年隻能養一秋蠶,嫩葉產的絲換不回百姓的口糧,官府不借貸糧食,隻叫百姓把稻田改了,秋後沒有飯吃,就要出反民,每年要多產四十萬匹絲綢,一匹不能少,可是為了多產四十萬匹絲綢,在我浙洲多出四十萬個反民……」

夏玉呼吸重了一下,冷冷道,「我夏玉一個人頭是交代不下來的。」

話音一落,見堂下眾人都低頭不說話,夏玉開口道,「所有的事,我今天就上書給朝廷,先請朝廷督促相鄰的幾個洲給我們調糧食,布政使衙門和按察使衙門,現在立即向各米行催貸糧食,所有的借據,我夏玉加蓋總督衙門的印章。」

「蘭江上每天都有運糧的船,有借有還,為什麼就借貸不到?不願意借糧的,就以囤積居奇問罪,逼這些糧商,總比逼百姓造反好。」

吩咐完這些,夏玉連夜就擬了一份奏章八百裡加急送到了丹閣。

彭樺是第一個收到這份奏章的人,此時他正坐在太師椅上喝茶,他的兩個兒子站在一旁,次子彭錦璋手中拿著的正是夏玉加急遞往京裡的折子。

「爹,什麼『田乃百姓根本,無田則民憂,民憂則國危』,簡直是聳人聽聞的無稽之談。我看就是他夏玉怕失了自己的前程,在您這提前找退路呢。」彭錦璋將奏章『啪』的一下摔在桌上,然後找了張椅子坐了下來。

彭錦璋說完後,彭尺豫皺了皺眉,想到之前得到的消息,開口道,「爹,那個杜仲明去了浙洲,又是太子詹事,夏玉不會不會打量著陛下永壽後太子繼位,臨陣倒戈了吧。」

太子楚慎是永德帝嫡長子,當年早早就立下了,永德帝也是將其作為繼承人培養,隻是對其他皇子,卻也不過分拘束,詩書禮樂騎射兵法與治國之道都是一並傳授的,並不僅限太子一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玩賭石的那個夯貨 記仙途 長生之路之慢慢其修遠兮 艾森諾大陸的故事 詭域之境 許願邀請函 熬夜暈厥,醒來成了蘿莉 我愛你,以盛夏之名 世界夾縫中的行者 渡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