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 章 茶馬古道(1 / 2)

加入書籤

碧山巍峨緊關秦嶺千重鎖,白水洶湧沖破江河萬裡濤。

碧峰這個地方出好茶!

茶香,景美,醉人。

碧峰茶馬古道,曾經鼎盛繁華,馬幫往來不絕,碧峰鎮就是一個茶馬碼頭,茶馬市場。

種茶、製茶、販茶就是茶馬的形式。

岷山山脈連綿,河水蜿蜒,地貌種類繁多,自然資源復雜,氣候類型多樣,森林茂盛,植被類型豐富,為各種動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在綠樹蔥蘢的群峰之間,有巨大的一池碧水,宛若擺放在群山翠穀之中的一塊寶鏡,更像鑲嵌於峰巒疊嶂之間的一顆明珠,遠遠望去,熠熠生輝,楚楚動人 碧峰水庫。

摩天嶺碧峰茶市歷史悠久。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說:「巴蜀茶葉集中到成都,再運到武都賣給西北遊牧部落,成都和武都都是中國最早的茶葉市場。」

碧峰有多條茶馬古道線路,一是因為茶葉由蜀地進入隴之後,分運各處,再則,官府雖將茶馬銷售壟斷,但其可觀的利潤使得私販茶馬的人也不少。這些人是能走小路則不走大路,逐漸形成了一些不一樣的岔道。

文州是川茶小商品入甘的必經之路。甚至連福建等地的茶葉也從文州進入,再源源不斷運往隴青藏疆各地。

文州毗鄰四川,一方麵,古蜀道經茶馬古道向南經劍閣與蜀中各茶市相接。中原王朝的軍馬與官府用馬均來自於西北地區,多經由絲綢之路獲得,這就使得處在絲綢之路隴右中線與秦蜀道北端的文州,在明代以前成為茶馬互市的中心地帶。

明清以來,碧峰至四川昭化的白龍江、嘉陵江兩百裡水道,成為水上「絲綢之路」,商船列隊,搏擊驚濤駭浪,號子聲聲震峽穀,纖夫肩上的纖繩勾通了甘、青與巴蜀的聯係。

清朝乾隆以前,碧峰的風家溝隻有十幾家茅舍。當時。白龍江的舟輯在距碧峰四十裡的廟中行店,後遷至蕭家壩的旋灘,乾隆初年遷至碧峰。

至此,碧峰成為繁華興旺的水陸碼頭,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貿易中心,隴蜀的物資集散地,木船沿白龍江入嘉陵江可直達重慶。

凡甘、青及四川鬆藩等地藥材、土特產品運出,西南各省、江浙、江西、兩湖一帶日用物品進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須經過碧峰集散。

商賈雲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在碧峰建有會館五處,藥材行棧四十多家,古鎮名播隴原,享譽華夏。

清代有詩《碧峪鎮登紫雲宮樓》。紫雲樓閣最高層,遙眺關河遠是增。山勢千重盤隴蜀,江聲一氣赴嘉陵。川原形勢仍古今,人數代遷感廢興。今日皇圖垂鞏固,須知寰海水清澄。

隨著水運業的日益興旺,碧峰古鎮繁華至極,各地客商紛紛解囊建館修宮,一時間工商船幫會館林立,成為商鎮發達的象征。江西會館三元宮、四川會館川主宮、陝西會館忠義宮、船幫之所魯班廟等,各具風姿。

清乾隆七年,一七十二年開始修建以供奉鎮江龍王為主的紫雲宮,為船幫會館,俗稱王爺廟,歷時六十載建成,至民國十八年經兩次修葺,此廟富麗堂皇,宏偉壯麗,為鄰近諸省少有。同時帶建有不少廟宇,如紅廟子、南山寺、土地廟、響浪寺等。

碧峰古鎮可謂萬商雲集,遂成為隴四大名鎮之冠。民國年間,碧峰陸續增設了煙酒營業稅局、直接稅局、特稅局、海關稅局等行政機關。

民國初年,碧峰街居民五百餘戶,二千多人,除本地十幾戶張姓農民外,餘者皆為外來商族。每日來碧馱運騾馬一百多匹,肩挑背負及來往客商一千多人。

每逢集日,四鄰農村來趕集交易者尤多,市場喧囂繁榮,行人摩肩接踵,日商品交易額達八九萬元。

抗日戰爭後期部分海關淪陷,藥材出口滯銷,經營藥材的商家改營大煙生意,碧峰至此大煙生意交易躍居全省首位。

年稅收曾多達兩萬多銀元,占全省稅收的一半以上。民國十六年(1927年),碧峰統捐局達七萬六千元(銀圓)。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征地價稅六萬六千多元,碧峰經濟之繁榮由此略見一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開局:殺向恐怖組織主神空間 精靈之常磐傳說 啊?獸也要上班? 凡塵落定 千年老公太黏人,我的靈異守護者 國手民心 函夏探秘 驚唐穆 這個外來者不對勁 十倍返利係統復活?我直接開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