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聖賢降世 護道護法(2 / 2)

加入書籤

此時孔宣胎中之迷未曾點破,一身道行全無,簡直是將威脅扼殺於搖籃的天賜良機啊!但現實卻是孔丘平平靜靜地度過了少年時期。

是諸多大神通者自信滿滿,不將孔宣放在眼裡,還是他們道德高尚,不屑於此下作手段?

道途競渡,你為求道,我為護道,什麼手段都無可厚非,無所謂光明堂皇或是卑劣下作。而且為證道聖果,無數大神通者就算屠盡天下而成全一人亦在所不惜。不過是將威脅扼殺於搖籃,再平常不過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句話可是早就有了。

那是大神通者懾於北冥凶威,不敢一捋虎須嗎?若是這樣想就真是太低估這些大神通者了,所謂富貴險中求,為了證道之機,鋌而走險又算得了什麼?而且無數大神通者當中,多得是桀驁不馴,無法無天之輩。

孔丘能得平靜,自然是因為鳳族與北冥之人暗中為其護道,短短十五年間,斬殺的覬覦之徒不計其數。何謂護道?簡單來說就是在其還未成長起來之前守衛保護其安全,保護之人便是護道者。

修士師法自然,追求大道,了悟法則運轉,縱是境界高深,比常人有許多奇異之處,比如長生不老。卻也不會太過厲害,畢竟無敵的防禦,強大的攻擊殺伐並不是大道的本質。隻是道途艱險,無數天資縱橫之輩便依大道法則,創出種種攻伐秘術,包括神通武技仙法道術,統稱護道手段。

隻是後來修者大多不能質,沉迷於強大的力量之中,追求顛倒乾坤之能,毀天滅地之威。如此舍本逐末尚不自知,可悲可嘆!

不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人希望平平淡淡,有人向往轟轟烈烈,有人憧憬逍遙自在,自然也有人追求精彩輝煌。有修士走向追求顛倒乾坤之能,毀天滅地之威的道路,卻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味批判。

就一方宗派勢力教統而言,明麵上有傳承弟子,暗中還有傳道一脈,以保證遭遇重大變故之時道統不絕。而且明麵上有護法,阻災誅敵平亂定禍息劫,暗中更有護道一脈,便是徹底地追求護道手段強大之人。

像明麵上的道門護法便是楊戩,至於暗地裡的護道之人就不得而知了。而佛門此時還沒有明確的護法,若原本軌跡不變的話,當是先有韋陀菩薩,後有鬥戰勝佛為佛門護法。而能成為孔丘的護道者,又豈是等閒之輩,忠心能力樣樣不缺,若非已然走上護道之路,便是追求證道聖果亦是機會不小。

孔丘在平靜中度過少年時期,待至十五歲,自然萌生學習人族禮樂之念,謂之十有五而誌於學。至此時,孔丘胎中之迷雖未覺醒點破,但也時常心靈福至,天人交感,神而明之,學問一日千裡。

待至弱冠之年,孔丘關注天下大事時勢格局,對於治國之策常表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開始踏上仕途。孔丘雖在魯國名聲漸起,但仕途卻沒有多大起色,蓋因那些大神通者暗中掣肘吧!

孔丘繼續過著平靜卻充實的日子,直到有一位賢孝之德名聞天下的郯國國君郯子前來魯國朝見。郯子,己姓,乃是少昊窮桑氏之後,郯國雖小,但名聲卻是不小。魯昭公盛宴款待,觥籌交錯,不少官員坐陪,不過孔子官職太小,還不夠資格出入這等宴席。

而此時的孔丘卻是端坐家中手握竹簡,隻是他此時的心思明顯不在書中,雙目沒有焦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天際泛白,孔丘方才心思把定,放下竹簡,梳洗一番後邁步出了家門。(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18/ht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靈探筆錄 女帝馴狼夫 葬地密碼 陰夫難纏 傲嬌總裁的貼身兵王 我是陰陽家 洪荒之太清大道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葬天屍墓 黎爺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