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孔子學琴 師氏易學(2 / 2)

加入書籤

師襄出自師氏家族,乃是師氏繼師曠之後的執牛耳者,而師氏起源,可上朔至三皇時期。天皇伏羲創演八卦,此為易學起源,易學傳之人族,學之者甚眾,有成者卻寥寥無幾。而人族巫師之中有一脈傳承家族精研易學,為人族之最,人皇軒轅賜此家族姓師,負責教導人族共主、皇室。

自此,師氏舍棄巫術,精研禮樂易學,無論是五帝還是姒姓夏室、子姓商室、姬姓周室,全都尊此家族為師。無論是夏室少康廣集天下巫師所著《連山易》,還是商室成湯廣集天下巫師所著《歸藏易》,師氏都是絕對的核心主力。

至商室末期,師氏執牛耳者師永更是一手教導出了周文王,對《周易》的誕生功不可沒。至此春秋亂世,周室衰微,師氏也不再單純地教導皇室,在各國皆有族人,如師曠便在晉國任太宰,師涓在衛國任首席樂官。

孔子求學問道於老子之時,便對易學有所接觸,如今又在師襄處習得人族易學正統傳承,為儒家易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老子之易學乃是知伏羲創演八卦之後,結合自身陰陽太極之道,以其無上境界推演完善,後傳通玄、陽子居、關尹喜、庚桑楚、王詡等諸弟子。而這一支易學又經過楊朱、列子、宋榮子、尹文子不斷鑽研,推陳出新,尤其是莊子的完善總結之後,才成為真正的道家易。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孔子至齊,意外見到師襄,並向其學易,但來齊之前想見的孫武卻是失之交臂,令孔子扼腕嘆息不已。原來孫武在孔子來齊國前不久便離開了,前往吳國,過起了亦耕亦讀的生活。

孔子來齊日久,對齊國形勢已然了然於月匈,乃借齊國貴族高氏之力介入齊國政事,與諸多暗中掣肘者展開一係列的鬥智鬥勇。在形勢最好之時,齊景公數次親自召見孔子問政,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言:「政在節財。」

齊景公大為贊賞,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卻被得知此事的晏子極力勸阻。言儒者善辯空談、崇禮破財、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甚至說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話。經由此事,晏子和孔子正式走向了對立麵。

齊景公也明白了他們二人之間根本就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無法共存,所謂的管鮑佳話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笑談。齊景公隻能在二者之間擇其一,該怎麼選擇,相信對齊景公來說並不是太過艱難的抉擇。

晏子已然相齊輔政三代君王,勞苦功高,德高望重,而孔子卻隻是新入齊國,接受他還得麵對諸多隱藏勢力的壓力。而且齊景公已經握在手中的東西有很多,也許重用孔子能帶來更大的宏圖,但他冒不起這個險,也不想冒這個險。或者說齊景公並沒有重用孔子大刀闊斧改革,一洗齊國隱患,再創桓公霸業的大魄力。

隨後,齊景公雖然依舊恭敬禮遇孔子,卻不再向孔子問政,孔子明顯感受到了他的疏離之意。後來齊景公婉言道:「奉子以季氏上卿之禮,吾不能。」後又言:「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搖頭嘆息,乃帶著眾弟子返回魯國,繼續講學授徒之事。而在離開之前,孔子前往城外竹林拜別師襄,這次孔子在師襄身邊見到了一個年輕人。此人正是師氏新一代的年輕俊秀,名曰『師文』,前來向師襄請教學習禮樂易學。

就在孔子回到魯國潛心治學之際,南方楚、吳之地卻是不大平靜,有風雲將起之勢。

楚國自楚莊王之後,國力直線下滑,很快便被晉國反超。楚莊王之弟,時任楚國令尹的羋子重為緩衰敗之勢,與晉國弭兵,平分霸權。楚共王之時,隻能目睹著晉悼公一次次會盟諸侯,聲勢浩天;楚靈王時,欲重塑莊王之盛卻好高騖遠。

至楚平王時,奸逆當權,繼續淪落,時有楚臣伍子胥一家為楚平王所害,幾經輾轉,出逃至吳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靈探筆錄 女帝馴狼夫 葬地密碼 陰夫難纏 傲嬌總裁的貼身兵王 我是陰陽家 洪荒之太清大道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葬天屍墓 黎爺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