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甘屬守選(1 / 2)

加入書籤

過堂參謁完宰相後,日近中午時,高嶽又在潘炎的引導下來到舍人院裡,參謁中書舍人崔佑甫。

崔佑甫身著官服,在舍人院的台階上鋪席招待了眾人,接著勉勵高嶽等人道:中了進士隻是開始,馬上諸位一經吏部的關試,便全是「前進士」了,可謂真正釋褐,「屬吏部守選」,可想要即刻舍田就祿,還必須參加吏部的兩科考試,即「博學鴻詞試」或「書判拔萃試」,隻要這兩科考中,便不用再等待,立刻有官做。

崔舍人的這番話,坐在席位上的高嶽深有觸動:

考中進士隻是「及第」,不算完,還有道叫「登科」的關卡沒過。

原來,在唐朝的舉子,通過禮部試的便叫「新及第進士」,可以免除自身的賦稅徭役,自白身邁入「衣冠戶」的行列,然後再去參加吏部的「關試」(也即是劉晏先前所說的,到吏部南曹試短行判文兩道),才算是真正釋褐,便叫做「前進士」;何謂「關試」?關,即是關白的意思,古指官府內文書往來,進士去參加吏部的關試並通過,禮部便將進士的姓名、材料(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人事檔案)移交給吏部,自此進士即「屬吏部守選」,以前歸禮部管,此後就要歸吏部管,算是取得做官資格。

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即便通過關試,進士也隻是「屬吏部守選」——最關鍵的是後麵的兩個字「守選」,說白了就是等著做官,正如崔佑甫所說,守選是件很折磨人的事:可能三五年甚至上十年不會有闕員,就算有了也可能被他人捷足先登,每年還有不少雜色入流的官在排隊,也要往裡麵擠;另外,就算很多官職有了闕,你身為進士也不可以去做,因為你當了進士,隻能走「清資官」路線;再者,朝廷也可能對你說,守選累了沒,長安物價高昂不,是這樣的嶺南某個縣有個縣尉空缺你去不去,隻要幾年後你還能活著回來,朝廷是不會忘記你的,銓選時給你優惠政策——簡而言之一句話,「要官還是要命。」

當然最關鍵的是,守選期間因你沒有職務在身,是沒有俸料錢可拿的,也就是窮呆著。

所以唐朝有的進士,雖然早早及第,但卻一輩子浪盪於湖海之間,未做過一官半職,也就不足為奇。另外吏部選不是那麼容易過的,舉兩個例子:韓愈在好不容易考中進士後(三次落第),連續三次參加吏部選的博學鴻詞科遭黜落,一度搞得韓愈懷疑人生精神崩潰;和韓愈同年及第的文學家歐陽詹,也稱自己「五試於禮部,方售鄉貢進士;四試於吏部,始授四門助教」,同樣是命苦的可以。

離開舍人院後,高嶽坐在光範門東廊下,心事倒是比先前參加春闈時還要忐忑。

再用傳奇文去要挾吏部尚書?可吏部尚書是劉晏,他在這位麵前怕是走不到一個回合。

王團團看見他這副模樣,關切地靠過來問「高郎君到底怎麼回事?」

「百仞之梯,我費盡艱辛地踩上了第一步,但卻發覺接下來要走的路,卻更加不容易啊」高嶽重重地嘆了口氣,看著大明宮起伏巍峨的宮闕樓台,接著不再作聲,不由得想起他第一次遇到劉晏時,對方所說的,從自家宅第日復一日地走向這座帝國的權力中心,不知不覺就走了數十年,走到鬢發染霜了。

然後進士的期集,高嶽也沒有什麼心思籌劃,他在猶豫:

現在到底該如何,通過吏部關試後,何去何從,去參加書判拔萃,還是博學鴻詞?得趕快拿定主意,因為吏部選自去年孟冬開始,通常到今年的三月三十前結束,也剩不下多少日子了(高嶽可參加當年的吏部選,而鄭絪這樣的隻能參加下一次的,具體原因後述)。

書判拔萃,據說難度和關試不是一個檔次的。

而博學鴻詞,怕是更

當高嶽心中沒底時,他很自然地首先想起個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木南月 從飛行符裝汽車開始 陳國盛世 籃壇永遠滴神 我的人生選擇器 up從走近科學開始 精靈起源之提前登入 詭異序列 重返奔騰年代 我在鎮魘司裡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