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禦史台裡行(1 / 2)

加入書籤

段秀實卻說下去,「吏部對你今年的考功定為中上,而去年考功本定為下上,但據說現在也被更正了,故而兩年的考功都為中上。」隨後段秀實頓了頓,「恭喜逸崧升遷為從八品下,試大理評事。」另外,還沒等高嶽反應過來,段秀實又補充句,「新皇踐祚,又特意出敕書至涇原軍府,要逸崧你回京,便又遷為監察禦史裡行,也即是說,逸崧你不能再留在涇原軍府當中了」

言畢段秀實便舉出敕書信封,遞到高嶽的手中。

回京,不能呆在涇原了?

這事態的變化,有些太快。

而監察禦史裡行這個奇怪的官名,其實就是「監察禦史」和「裡行」這兩個詞匯的結合。

高嶽先前在抄錄神道碑文時了解過,監察禦史可以說是很重要的清資官(為什麼,最後還是要我回去當這種清資官?我想要種田),不過卻是禦史台三院裡品秩最低的:侍禦史為從六品下,殿中侍禦史為從七品上,而監察禦史則是正八品上。

可唐人看待官職,並不以品級論高下,特別是禦史台,雖然品秩都不算高,但都是一等一的清貴之官,因他們是執掌「風憲」的,是皇帝最親近的耳目。舉個例子,初唐時期,韋絢本來擔任雍州司戶參軍,是正七品下,後來進入朝廷,當從七品上的殿中侍禦史,韋絢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遭到貶官的待遇了,結果中書侍郎上官儀嘲笑他說,「你真是亂說田舍翁語,殿中侍禦史在皇帝身邊(皇帝朝會時,殿中侍禦史就在旁邊),正可以說是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不比你在雍州當判司強!」

所以就算是正八品上,李適將高嶽招進禦史台,也算是大大的超遷了,故而李適為了避免非議,就給高嶽加了個「裡行」的後掛。

裡行,說白了就算是禦史台的「員外官」。

員外官顧名思義,就是「正員之外的官」,帶著很強烈的「非正式臨時工」色彩(不過注意,員外郎和員外官不同,到唐朝員外郎已是尚書省裡標標準準的正官,並且是美職),通常情況是用來貶黜官員用的:皇帝把你貶為「xx員外置」,那你隻能拿一半的工資,且沒有職田米。

但有時候,皇帝想用某名年輕人(比如我們的主角高嶽),但又因其資歷太淺,便會讓他擔當「監察禦史裡行」之類的職務,也即是監察禦史的活你乾,但薪水待遇要比正員差一截,待到資深後再考慮轉正。

「仆涇原的屯田和營田,仆還想親力親為。」聽到這個消息,高嶽的頭腦一下子還沒轉過來。

隻要回京到禦史台裡去,那麼他方才對段秀實所談論的「反攻原州」的宏偉計劃,豈不是轉眼便化為泡影?

段秀實有些苦澀地笑笑,告訴高嶽另外個消息:「朝廷裡中書門下和司農寺同時發來命令,各鎮節度使務必以銷兵為己任,所以逸崧你規劃的增加營田兵額、擴大軍屯的做法,實際上被否決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木南月 從飛行符裝汽車開始 陳國盛世 籃壇永遠滴神 我的人生選擇器 up從走近科學開始 精靈起源之提前登入 詭異序列 重返奔騰年代 我在鎮魘司裡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