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節、組合絕戶計(2 / 2)

加入書籤

「先……先生!這些就是全套的平板玻璃生產線?」僅僅是大概瀏覽了一眼,宋懿就已經被震驚的說話都不利索了:「若是這些都造出來,恐怕還真要幾萬兩銀子!」

喝著茶勉強支撐的薑田嘆口氣:「反正也不是你花錢,陛下都沒心疼你就別操心了,再說這套機器算是定製,少不了科學院的工錢,隻是這圖紙你們不能復製。」

宋懿搞明白了來龍去脈之後隻剩下了感嘆的份:「這手筆也隻有天家能拿得出來,換做別人就是圈下這麼大的土地都不可能,若是依照此法真的能製出大塊的玻璃。今後西夷的貨就甭想賣給咱們了。」

薑田心說可不僅是賣不出去這麼簡單的,說不定咱們還能返銷歐洲,誰讓這條生產線提前五十年問世呢:「這幾天可還有新磨製的玻璃?」

「有,按照您的要求已經製出了幾塊,水銀我也備齊了,隻等您來製鏡。」

薑田嘆口氣:「這工廠的投資,其實十有八九要從這幾麵鏡子裡出,明明活都是我乾的,卻隻落下個五成的股份。」

宋懿可不敢接口,但是他心裡也明白,從製備玻璃到研磨成片,最後製成玻璃鏡子,除了最後安裝鏡框之外,所有的工序都是薑田指導下才完成的,但是皇帝一句話就吃掉了一般的好處,換做是誰都要抱怨。可誰讓你還做著人家的官呢,鬥牛服是那麼好穿的?

薑田強打著精神製作了三麵鏡子,然後就是等著自然風乾。實在堅持不住的薑田回到自己專屬的一間屋子裡補覺去了,隻留下宋懿對著一箱子圖紙發呆。好在薑田對每一套圖紙都進行了編號,並且有著詳細的文字說明,這還不算甚至連他設計的那些量具該怎麼使用都有著圖文解釋,搞得宋懿唉聲嘆氣的直撓頭,這薑大人也真是的,自己好歹跟著你完成了那麼多的發明創造,哪能笨得如同劉寶鎧那般不開竅?好在這設備說起來是皇上訂購由科學院打造,但實際上還是薑田獨自發明,不過這些並不用太著急,那片工廠占用的土地都還沒有準備好,工廠更是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開工呢。

就在薑田睡大覺的時候,乍暖還寒的北京城被另一件事攪得雞犬不寧,因為皇帝在一天之內通過內閣連下兩道旨意。首先就是宣布新的度量衡,並且向各地州府頒發新的量器,今年夏糧完稅要以新標準執行。這件事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甚至不少人還覺得聖命下的太晚了,畢竟歷朝歷代都是這個規矩,新朝廷坐穩之後必然要有新的章程。可是今年不同往日,以前各朝各代雖然標準不一,但是變換並不是太大,就好比元朝的一尺和明朝的一尺相比差不了多少,有時候民間總要適應個十幾年或是幾十年之後才能熟悉。至於前明更是頒發了標準的斛,收糧的時候往斛裡一倒該多少就多少。今年的規矩反倒是變了,在尺之上不是丈了,而是變成了米!還有一堆聽都沒聽過的新名詞,並且不頒發斛或是鬥,隻給個砝碼和計算公式,收糧要自己算清楚,哪怕是交銀子你也想好了,一斤變成十兩不說,這兩還大的離譜……

如果說新度量衡隻是造成了民間的困擾,那麼另一條命令則是讓全國的讀書人為之振奮,皇榜上說的明白,為了不絕士人上進之路,明年春天特開恩科,凡舉人功名者皆可參加!還沒等那些舉人老爺們歡呼雀躍,皇榜上的另一條解釋馬上就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隻見上麵寫著,為仿古訓,除八股文之外,另加策論與算學兩篇,三文合一才是最終的成績!

「這……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一個本來還很開心的看著皇榜的年輕人,一瞬間就眉頭緊鎖,若不是因為看榜的兵丁眼神不善,估計他就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了。

他雖然比較聰明,可擋不住有缺心眼的在那裡叫屈:「豈止是本末倒置,照此看來,若是道德文章一文不通,卻於那策論與算數精通,一樣能金榜題名,這可真是別有用心!」

話說的很直白,可周圍人並不附和,反而是站的離他遠點,若是真的因言獲罪自己也好免受牽連,氣得那個傻小子直叫嚷人心不古。當然這都是小插曲,因為人們馬上就發現了皇帝的良苦用心。隨著榜文一起下發州府的還有一套基礎算數教材,據說這是太子根據禦教院的課本改良的,並且親自主持印刷了幾千套,就是要普及到縣學這一級,然後聖命上明確寫著,每月都要指派軍中文職按此書免費授課四天,天下人皆可聆聽,這也算是給那些隻懂得八股的老家夥們一個臨時抱佛腳的機會,免得你們到時候說皇上不教而誅。等他們看見這個課本之後,更加肯定了皇帝這使出的是連環計,因為這本屬於掃盲性質的教材裡。開篇就用新老度量衡的換算做題,直到讓人搞明白四則運算。

「唉……不學也得學啊!」這是不少人的直接感嘆,甭管你是否要進京趕考,最好都要盡快學會,要不然就是上街買個東西都能讓人騙了。

還沒等這兩條聖旨造成的轟動效應平息下去,張韜這個軍人皇帝又出重拳,以前那些有功名的人是不當差、不納稅的,如果混上了舉人、進士之類的身份,不僅他自己不納稅,還有不少人拿著地契等著投效,寧可做他家的下人也不願意交納稅款。所以明末土地兼並嚴重,豪紳大戶們卻一分錢都不交納,空有近兩億人口卻隻收上來幾百萬兩的稅款。

所以張韜明確規定,現有的土地不算,從聖旨發布之日後算起,新投效的土地一概作廢,明年科考中第者也不再享受免稅待遇!也就是說你要是個前明的舉人或進士,哪怕已經占了良田千頃也沒關係,反正你的子孫就是當上了六部尚書也不再享受免稅,隻要你一死,家裡的田地該交多少錢糧一分都不能少!而且稅款還不是按照人頭收取,改為了按田畝計稅!說白了就是雍正的攤丁入畝加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隻是沒有一竿子打死所有人,讓那些老東西留下個緩沖的時間。而且明文規定,不管你有沒有功名在身,隻要超過六十歲就都不用當差了。

這才是挖讀書人的祖墳啊,北方還好說,被農民軍加韃子連番洗劫,本就沒剩下多少大地主。就是剩下了也可以安一個「從賊」的帽子嚇唬一下。江南可真是被震的天翻地覆,且不說長江以南是傳統的文人匯聚之地,就因為當年南明劃江自守,加上當今陛下強勢整合諸路軍閥,所以當地的生產關係並沒有被破壞多少。那些個靠土地吸血的士紳們沒能傷筋動骨。結果當今陛下一登基,先是和東林廝殺一番,一幫根深蒂固的大族被舉家遷移,人心惶惶之下又傳出朝廷要廢棄科舉,這就有點釜底抽薪了,好在他們這回比較冷靜,沒有搞出太大的動靜給朝廷留下把柄,眼看著熬到了新的一年,皇上看到官員青黃不接也動了開科取士的念頭,卻被告知就算你考上狀元,隻要家中有田就要交稅,這皇帝究竟還是不打算放過整個江南士林啊!於是……鬧事吧……

明朝的時候受到地區教育水平的限製,所以發明了分區錄取的辦法,當時叫南北雙榜。這個辦法一直沿用到新中國的高考上,便有了地區錄取分數線的差異。畢竟中國太大了,窮富差距也十分懸殊,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平等。這種平等放在考試大省卻是一種災難,一幫子考試機器們大眼瞪小眼的為了幾分的差距拚了老命,可別的地方比自己少十幾分還能上一樣的大學,於是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考試移民。問題是在明末這個時代,不是你想移民就能移民的,戶籍寫的是哪就要在哪考。那些沒遭兵災的地方人口一點沒少,錄取比例和北方相差懸殊,諸多因素匯聚之後,江南的學子們覺得自己被朝廷給耍了,紛紛聚集在各地的衙門前示威抗議,有的還寫下血書要聯名上京請願,搞得各地父母官們一腦袋兩個大。

朝廷這邊也很奇怪,你們愛怎麼鬧就怎麼鬧,隻要不違法隨你們便。誰要是將和@平@示@威搞成了暴@力@抗@法,可就別怪執法機關不客氣了。然後就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中,朝廷的另一道聖旨又下達了,這回命令比較簡單,那就是誰要覺著在老家考試吃虧,秋收前可以在當地衙門裡辦理移民手續。考試的時候自動將你算成北方人,不過移民之後半年之內必須搬家,並且十年不得挪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遮天:葉凡稱他為最強 無限世界的吞噬之旅 逐道在諸天 超級教師 穆少夫人又掉馬了 她切回滿級大號了 癡纏 元希修真錄 重生超模 巨星問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