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節、婚禮倒計時(1 / 2)

加入書籤

又到了每個月都有的大朝會,薑大人不出群臣意料的又被叫到禦書房問對,除了匯報最近的造艦計劃以及海軍發展目標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與張韜商談北伐的後勤問題。這件事薑田是個絕對的外行人,別看他在內部課程中開設了《動員學》,但是那種囫圇吞棗的東西也就算得上是啟蒙,真要展開了講絕對不是薑田這種偽軍迷所能通曉的。但是他有個優勢被張韜所看重,那就是掌握著這個時代並不具備的物資儲藏技術。

「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鐵皮罐頭的製作成本過高,無法作為大軍的常規補給。而陶製罐頭的重量與堅固程度也限製了它的使用,除非是類似於番茄醬之類的維生素補充品,否則一般的騎兵攜帶並不方便,反倒是脫水蔬菜與壓縮餅乾堪稱絕配!」薑田看著手中的從軍隊各部門反饋上來的報告說道:「另外我建議加大土豆的收儲工作,這玩意無論是營養、口感還是儲運、充飢的能力,堪稱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必備良品。」

張韜點點頭,深有同感的說道:「想當年我在打遊擊的時候,一般都是在戰鬥間隙啃一塊烤山芋或是蒸土豆,這就算是戰鬥時的營養加餐了……可惜現在隻有皇莊的農戶種植土豆,推廣工作還要加快才行。」

「已經很快了!」薑田從一堆報表中翻出一張紙:「京城周邊的民田因為皇莊的帶動作用,玉米、紅薯、土豆的種植麵積已經相當廣泛,但是南方的百姓還並不理解這些作物的真正價值,隻是在看到了軍隊大力收購,這才出於經濟目的種植,想要讓普天下的農民接受新作物,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長江以南的地區還是以稻米為主,產量也比北方要高。」

作為一個從夏朝開始延續至今的農業文明,雖然商朝立國是以工商為主,但畢竟從周朝以後中華文明就再也和農業分不開關係。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傲視全球領先兩千年,也是和重農主義分密不可分的,但凡農業技術出現革命性的提升,或是農業生產製度發生重大改革,都能帶動一個朝代走向輝煌,任何一個地區的農業一旦發展起來,都會迅速的在幾百年內從落後的蠻夷之地變成天府之國,四川如此江南亦如此。而即便是文明的發源地,一旦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則會迅速的退化成老少邊窮,比如陝西的黃土高原。

也難怪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能延續百年以上的朝代,都無不重視農業的發展。滿清能在關內站住腳,除了血腥屠殺反抗者之外,最重要的也是在明末這些海外經濟作物傳入之後,到了一個開花結果的集中爆發的時期。從這一點看明朝也堪稱是倒黴到家了。不過正因為明末三農問題沒解決好,所以它的衰亡也算是咎由自取。

三農問題基本上就是中原王朝一個永遠無法摘掉的魔咒,即便是完成了工業化改造,費除掉農業稅的21世紀,三農依然是國家政府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誰讓農民的人數多,而且還都是小資產階級呢。中國的經濟基礎就建立在這個占總人口六成,卻擁有大量土地的農民手中,別看他們麵朝黃土背朝天,真論起資產與創造的價值,比絕大多數的城市人口要多得多。哪怕是08年的金融危機,幫助第二產業度過第一次大沖擊的也是這幫平時被人瞧不起的農民,一個家電下鄉政策挽救了多少產業工人的飯碗,又壓製了多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這一點沒人能夠睜著眼睛說瞎話。

每當提起這段歷史,張韜作為一個純粹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支持者,都會無限的感嘆。從他的經歷中可以很自然的總結出這個結論,中國之所以能迅速的建立起完整的工業,完全是靠農業做支撐抵消掉所有可能出現的危機,這才磕磕絆絆的迎來了改革開放,所以在這個時空,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八成以上的情況下,張韜怎敢一味地推廣工業化而不關注農村。也隻有當農業能產出足夠多的剩餘物資時,才可能會讓剩餘勞動力向工業轉移,工業化也才會逐步成型。歷史上歐美靠販賣黑人來充當農奴完成了工業化轉型,現在薑田則將眼光放在了日本身上,這幫吃苦耐勞的小矮子的確很適合變成農莊裡的契約奴。

「從你的數據上看……」張韜看著薑田搞的工作銷項表:「似乎在今年冬天就能完成第一次戰役的物資積累,並且足夠先遣部隊建立前進據點支撐到來年開春!」

薑田瞥了一眼張韜,沒看出對方有什麼喜形於色的樣子:「是的,前提是出兵總規模不能超過10萬!否則後勤壓力驟增,且冬季不確定因素過多,但是咱辛苦,草原上的更苦!我還是建議穩紮穩打遞次推進,直到靠國力將草原上所有的反抗勢力徹底擠壓致死,不要搞朱棣那種千裡奔襲直搗黃龍的戰法。明朝因為後勤及國力的原因無法支撐幾十萬大軍常年征戰,搞閃電戰雖然見效快但是後遺症也不少,大軍前腳撤退人家降而復叛的事情上演了幾千年,該是結束的時候了。」

張韜盯著書房裡懸掛的地圖久久沉吟不語,他的眼光停在長城一線,沒有比這裡更適合作為前進基地補給中心的地方了,萬裡長城一直以來都被世人看成是防禦設施,其實在雄才大略的君王眼中,這裡應該是進攻的橋頭堡才對。

薑田順著他的眼光看去,知道對方的盤算,所以探尋著問到:「當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您還有印象嗎?」

張韜還是沒出聲,但是點了點頭。

如果說共和國的三大對外戰爭中,抗美援朝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兵團陣地戰,和這一世的復國之戰很像。那麼對印自衛反擊戰就是出奇製勝的步兵版閃擊戰,作戰思想契合了歷史上的朱棣掃北。而對越自衛反擊戰則堪稱國力碾壓戰的經典,流盡敵人最後一滴鮮血的說法不再是一句口號!這也是薑田極力推薦的北伐戰術,也許耗費的時間比較長,但最終效果卻絕對完美,幾十年後草原上將隻剩下徹底歸順的牧民,這些幸存者還會口口相傳當初招惹中原的愚蠢。就像漢末的南匈奴都自認為是漢家傳人。

知道薑田所思所想的張韜不得不在心中思索,這家夥平時不顯山不漏水,戰略規劃上的毒辣之處簡直堪比那些搞了一輩子政治的老油條,難道說這也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學會的?但是不得不說這條計策的狠毒之處就在於一開始並不顯露出其威力,等敵人甚至是朝堂上的反對派發覺其根本目的時,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不可逆轉。這個政策一旦執行下去,首先被坑的並不是草原上遊盪的韃子,而是那些靠壟斷糧食產銷而控製國家的士紳!軍隊拿著大筆的現金征糧,那些有著地主、官員背景的糧行就會因為無法正麵對抗,而逐漸邊緣化,自己就可趁機完成糧食統購統銷!

在國戰的大義名分下那些家夥除了反對戰爭規模之外,無法從任何一個角度阻止國家接管糧食收購。而薑田的規劃中戰爭規模卻並不龐大,隻是每年在邊境上不停的襲擾敵對部落,確定周邊安全或無人反抗之後戰線前移,再建設一串軍事堡壘重復前邊的故事,這種層層推進緩慢擠壓的做法控製著戰爭節奏不說,還使得缺乏攻堅能力的草原騎兵機動範圍逐步縮小,直至徹底被消滅,至於對方會不會逃進西伯利亞,薑田表示隻要不推進到北極圈,這個戰略就不會停止!

糧價穩定之後農民的收入就穩定了,新作物的推廣也可解放人力進入工商業,而後帶動工業生產能力的提升,工業製成品因為附加值高又可以拿來和周邊國家進行貿易,推動工業化改革。人力缺口會因為經濟繁榮而吸引到優質移民,尤其是日本人,這幫小矮子無論是發配到邊疆屯墾,還是直接操刀子上陣殺敵都是理想的人選。最後是北方和中原周旋了三千多年的遊牧民族,在充沛的物資以及人力資源下磨光最後一點反抗的念頭,隻得乖乖的接受中原統治並成為整個經濟鏈條中的一環。

張韜不知道的是,這套戰略在後世並不稀奇,網絡上的事後諸葛亮們幾乎將中國發展中可能采取的做法研究殆盡,並一個個哀嘆自己生不逢時不能揮斥方遒重振中華,至於這幫人真的穿越後能不能做到他們說的那些天方夜譚,也不會有人和他們較真。可不成想薑田這個半吊子偽軍迷,看過了這些雜七碎八的東西之後竟然穿越了。真的有機會施展那些yy狂魔們的「偉大設想」,怎能不優中選精挑出一套最適合當下的戰略來加以利用。至於其中是否有漏洞,不是還有張韜這個決策者去審查嘛。

談完了正事,張韜又將話題扯到了此時京城之中大家都在關心的問題上,那就是薑田打算什麼時候正式迎娶孟大丫:「說實話,自打朕認下你這個師弟之後,不少軍中的老人都在向我推薦自家的適齡女子,有個老東西竟然把自己12歲的小女兒都推出來了,不過都讓朕給回絕了。」

「吾皇聖明!」薑田不得不稱贊一聲:「您要是保媒拉纖我就得懷疑您的動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遮天:葉凡稱他為最強 無限世界的吞噬之旅 逐道在諸天 超級教師 穆少夫人又掉馬了 她切回滿級大號了 癡纏 元希修真錄 重生超模 巨星問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