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節、科學的定義(1 / 2)

加入書籤

能來參加這次會議的商人,無不是在這一畝三分地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還有不少全國性大商號的代理人。他們對於經營的理解自然不是飽學鴻儒所批判的那樣,也不是一句商人重利輕離別所能概括的,所以不用薑田深入講解,隻需聽著他和張環一問一答似的聊天,便能看出其中的奧秘。

如果說以前到一個城市開設新的商號,需要個一年半載的時間打點地方官員,籠絡當地的士紳階級,同時還要和同行、商會的人打好交道,再有頭麵人物引薦才算是有了立足的資格,至於能不能經營下去,則要看個人的手段,以及自己的後台能不能力壓地頭蛇了。

現在在天津做買賣,完全不用考慮哪些,隻需要到本地工商局登記注冊,找到鋪麵招齊夥計,就算是正式開張了。可是收益的好壞卻更依賴於專業的管理與營銷,他們這些人雖然不一定知道這些新詞匯,可基本的道理卻比任何人都清楚。

於是哪怕一個站在櫃台前的學徒小夥計,都不是以前隨隨便便找個良家子弟就能充任的。至於那些開辦作坊的就更加理解一名熟練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很多作坊主在采購了新式機器設備之後,哪怕是從老號那邊支援過來的老工人都看著發懵,隻有那些識字機靈的才能最快的上手生產。

所以如果是過去地方官府和這些商人說拿出點錢來,咱們一起興辦本地的教育,大概率是要不到多少錢的。可薑田今天跟他們說,隻要是慷慨解囊的商號,到時候可以優先去學校招人,這些人立即像聞到了腥味的貓一般,雙眼就差冒藍光了。

當這些人認購了自認為十分慷慨的股份之後,薑田內心中卻搖頭不止,看來所謂的歷史局限性,在這個時代哪怕是相對開明的階級身上,也是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的。這些錢離自己搭建全套的地方教育體係還差了不少。

見沒人再報出新的數額了,薑田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然後從後邊的文吏手中接過了統計數字:「嗯……大家還是很給我薑某人麵子的,十幾家商號認購了不下八萬元的股份……」

其實這筆錢已經不少了,若是放在明朝,足夠組建一個規模龐大的舊式書院,並且還能請來名聲在外的大儒前來講座。但是和薑田要做的事情相比,這點錢就不夠看了。

其他人也不知道他究竟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總之看薑大人的表情是什麼都沒看出來,這時有心思活絡的還想再出一點,好在太子麵前留個好印象,可是又怕做的太露骨反倒弄巧成拙。

正在這糾結的時候,隻聽薑田自言自語的說到:「原本需要二十萬的……算了,剩下的十二萬我出了!」

這話說的在座諸人心中一震,既驚訝於薑田的計劃如此費錢,又感慨薑大人不僅自掏月要包還出的比所有人都多。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就聽薑田接著說到:「在商言商,諸位興辦教育本是好事,但也不能過於依賴你們輸血,今後就按今日出資比例劃分招工比例,股份可以轉讓,除了小學、中學之外,職業教育可以酌情收費,也算對你們這些股東有個交代。」

義務教育的問題落實之後,薑田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雖然短時間內不可能搭建出完整的基礎教育,並且在未來十幾年內,所謂的職業培訓更像是掃盲班加技能速成班。但是這第一步至少是邁出去了,好在張韜歲數不算大,再活個一二十年不是問題,屆時新的學生已經成長起來,任何人想反攻倒算都不可能成事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那些窮人子弟心甘情願的入學,而不是被家長打發到商鋪、作坊裡當個學徒。至少也要讓他們上幾年小學,將來才能適應越來越快的發展速度。想了半天之後,薑田隻能祭出行政乾預的這個手段。

「從今往後,凡是年滿六歲的孩童,無論男女都要入初小上學,三年學滿之後考核發放畢業證,入學期間學校負責中午的夥食以及必要的文具。」說完這話,薑田用筷子夾起了一塊魚肉塞進嘴裡:「必要時管吃管住,可以減輕窮人家的育兒壓力,還能讓他們有機會接近富家子弟,降低疏離感。」

張環看著魚盯了半天,也學著薑田的樣子夾了一筷子,送進嘴裡嚼了嚼,雙眼不自覺的放出光來:「此魚……」

「沒吃過吧!」薑田炫耀般的說到:「這是海裡的魚,與你平時吃的河魚不同,味道別樣鮮美不說,魚刺還少。」

「海魚我倒是吃過,隻是如此鮮美的卻不曾見過。還有這……」張環指著另一個碟子裡的韭菜炒魷魚圈。

不等他問薑田就繼續說:「那是魷魚和烏賊是近親,雖然俗名中有個魚字,但因為沒有脊椎所以屬於軟體動物。這些魚是我讓海軍研究院試驗的捕撈冷凍船,從山東南部以及江浙一帶打來的,出水後即刻冰凍保存,所以到了咱這裡還能保持新鮮。」

「從這麼遠的地方過來的?」劉寶鎧震驚的看著盤子裡的魚,雖然這是他家而且廚子也是他家自己的,但是因為教義中規定不能吃沒有鱗的魚,所以那盤魷魚他一直沒碰。可作為出海去過台灣的人來說,很清楚從這麼遠運來的魚還能保鮮意味著什麼。

「對!所以這第一船運來之後就讓太子和你家老太太嘗嘗鮮。」

所謂的冷凍保存,其實和後世的水平相差太遠,但是以現有的技術做一個保溫倉,裡邊提前放好冰塊並且一路有人利用硝石製冰來補充,就這還是有不少魚沒能挺過這條漫長的運輸線。所以試驗的結論是目前這種船隻能適合近海捕撈,而且出海一次的成本也不低,因為製冰要用到寶貴的淡水。

「但是,如果有人投資建造大型捕魚船,自然可以獲得這種新鮮的海魚,並且能販賣到內陸賺大錢。」薑田話鋒一轉:「可惜短時間內天津的造船能力不會有大的提升,我準備改幾艘舊船,隻在附近海域捕魚再加工成罐頭。」

「罐頭?」張環不太理解的問:「那成本不是更高嗎?」

「成本是高,但是你想想,如果大草原或是西域大漠能吃到海鮮是個什麼光景?不僅能為我軍的戰士們補充營養,還是不錯的外銷品吧!」

其實限製海產品捕獲的不是捕撈技術與儲藏技術,而是現有的捕撈工具不稱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不是個形容詞,而是這個時代捕魚的真實景象,天然棉麻纖維的漁網損壞過快,絲綢又太貴不可能用來做漁網,這個問題在後世需要化纖工業來解決。

歷史上的歐洲在大航海時代之後,不隻是海運貿易大幅增長,遠洋漁業也占了出海船隻的很大比例,尤其是捕鯨業最為人所熟知,其實要論對歐洲食品供應貢獻最大的,還有一個中國人不太熟悉的龐大船隊——遠洋鱈魚船。

歐洲人愛吃魚,這可能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使然,與後世人們笑話美國人不會吃鯉魚不同,東歐遠離海洋的地區,直至21世紀還是保留著聖誕節吃鯉魚的習慣,而吃海魚是西歐那些海洋國家的傳統,比如十分著名的鯡魚。

鯡魚是近海魚類,捕撈難度小,尤其是西北歐許多大城市都在海港的附近,鯡魚就成了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和我國的臭鱖魚相同,鹽醃鯡魚也是因為醃製時鹽度不夠才臭的。

到了大航海時期,近海的魚類顯然不能滿足出海貯存的需求,於是歐洲的漁夫們除了傳統的鯨魚和金槍魚之外,找到了另外一種可以大量獲取的魚類,這就是鱈魚,而他們可沒有冷凍保存技術,所以他們使用了最原始的辦法——曬乾!

有意思的是,歐洲常吃的這些深海魚類沒有一種是用網捕撈的,金槍魚和鱈魚都是靠魚鈎釣上來的,隻不過釣鯨魚的魚鈎特殊了一些,所以薑田讓海軍研究院調查一番之後發現,要想發展遠洋捕撈,隻能是學習西方的經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遮天:葉凡稱他為最強 無限世界的吞噬之旅 逐道在諸天 超級教師 穆少夫人又掉馬了 她切回滿級大號了 癡纏 元希修真錄 重生超模 巨星問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