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總崩潰的征兆(1 / 2)

加入書籤

自怪獸危機開始以來,土球已經打掉上百隻一級、二級怪獸,如果放在一個可控環境下,實屬整體文明的巨大勝利。

但打怪獸略有不同,實際局勢越來越嚴峻了。

根據相關統計機構給出的數據,截止xx24年年底,全球有五隻二級怪獸處於流竄作案狀態,有跡象顯示,大中洋的海底可能已經存在不止一個怪獸巢穴。

環大中洋地區的國家,都在想辦法輔助a、c兩國進行搜索,可惜受限於水下作戰能力問題,至今損失了至少五艘潛艇,仍然沒有得出可信結論。

水下作戰不要說土球,哪怕在遊戲裡都體現出一個老大難。

水作為液體,本身對於高速物體的克製,幾乎如同混凝土。

人類所掌握的水下打擊能力,僅限於深水炸彈、水下核爆、魚雷、水雷,並沒有遊戲中的電磁魚叉。

都不差,問題在於這幾種手段對付小小怪獸都不好用。

深水炸彈下沉速度太慢,對於體型相對嬌小的小小怪獸沒有威脅;

用核爆想全麵清除小小怪獸也不現實,水下核爆威力雖大,但高威脅半徑卻比較差,

常規魚雷發射深度則一般不超過三十米水深,更深也能放,性能、安全就沒辦法保障了,水深受限的狀況下,打擊效率可想而知。

其實武器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現代軍用潛艇沒有水下光學觀測能力,絕大多數仍然使用老式聲納裝置,非常依賴耳朵,無法自動模擬數字環境圖形,這就導致其戰鬥方式必須是類似回合製的響應方式,不適合用來對付小小怪獸。

水雷稍好,但是沒有機動能力。

這方麵土球人也做出了努力,有成果,但沒有影響力。

有成果,因為土球人的確造出了能在水下跟小小怪獸剛正麵的潛水器。

這些潛水器,一般都以旅遊觀景潛艇、科研潛艇進行改裝,它們因為體積更小,不需要軍用潛艇那麼高強度的圍殼,保留了加裝光學觀測窗的可能,不強調潛水深度的旅遊潛艇大多乾脆用亞克力(有機玻璃)殼。

護航航線上已經有戰果的型號,都是漁網加魚雷的模式,漁網被故意做成容易纏住目標的結構,加上水下自動充氣浮標(內置壓縮空氣鋼瓶),能夠強行把小小怪獸拉到適合魚雷打擊的深度。

說沒有影響力,則是因為大家還處於扌莫索階段,各地開發的型號差異大,都沒有量產,而且均無法在無光海域作戰。

無光海域,生物學上指一千米以下,二百至一千米則屬於生物學微光區。而對對怪獸作戰的需求,八十米以下就可以定義為無光,沒有強光燈柱基本就是送菜的。

燈光可以解決光線問題,能見度受到海水渾濁度影響,部分海域可以達到作戰視距需要,問題是武器係統在這個深度基本都會變成擺看的。

現在近海海運,除護航艦隊外,最大的防禦武力來自於大量部署的水雷。

水雷沒什麼技術含量,跟地雷一樣都屬於一次部署終生受害的武器,一部分還存在錨鏈腐蝕後隨洋流飄走變成全球隱患的可能,但為了確保最後一點全球運力,不得不大量部署。

在這個環境下,對怪獸作戰潛水器的地位就很尷尬。

要麼作小一點,以類似救生船的形式編入護航艦隊,在水下當眼睛;要麼就在港口,隻負責水雷網被怪獸碰到後做應急抵抗用。

可實際上,護航編隊更願意用無人偵察潛水器與拖曳式探測設備,損失了不心疼。港口方麵,大多數港口外幾公裡水深都不到三十米,高速的水麵魚雷小艇能把任務做得更好!

如果無法突破深水作戰能力,新型潛水器就不會有合適的戰場定位。

然而深水作戰又存在很嚴重的矛盾。

深水,意味著無法實現與水麵體係的數據實時交換,一切信息都需要本艇自己搜集和處理,這樣的要求勢必導致潛水器大型化,很明顯會向現有的軍用潛艇靠攏。

這方麵最激進的是馬拉海峽李家集投資的新企業,采用雙機方案,利用光纖直接連接一個水麵跟隨移動的數據站,以獲得數據鏈支持。

利用水麵站接收其他水麵艦隻拖曳式或投放式聲納搜集並處理過的信息,能夠有效控製水下主體的設備數量和人力需求。

但沒什麼用,光纖十分脆弱,海浪、暗流的拉扯,水上水下移動無法完全同步,負責拖放和回收光纖的集線器時刻不停的工作,各種折騰導致該團隊換了十幾種光纖/光纜型號,都沒有一組能活過一百個工作小時測試的。

畢竟全世界的光纖都屬於固定設施,沒誰閒著沒事做去研發個抗反復折彎和拉伸的,就算現場投資光纖企業,一種沒有其他地方能用到的新型線材,最終全部研發費都要攤到後續的戰鬥潛水器裡,那單價不用開口就不想買了。

總而言之,經過兩年的折騰,現在除了護航編隊還能護送一下船隊走深海路線,現存的海運全部集中在水深六十米以內的海域,隻少數地區因為環境較差,不得已才會維持大於六十米水深的水雷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遊戲相关阅读: 開局十萬死士,橫掃諸天世界 重生之我的文娛帝國 直播:開局拳打紅衣,腳踢怨靈 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妖孽劍尊 丹修之道 唐朝大偵探 人在鬥羅攻略女神 從零開始打造奇幻公園 我在漫威掌控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