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外層空間治理(2 / 2)

加入書籤

人類早幾十年開始向地外發送電磁波信號,最初的目的非常單純,尋找外星人。

但不論怎麼想,能接收到信號並且很快回訪土球的文明,並不是土球能對付的。隨著時間推移,主動尋找也變成更多以被動式電子望遠鏡,尋找地外文明跡象。

有沒有,不知道。

會不會在幾百年後,突然有外星團隊接到之前發送的電磁波信號,沿著發射路徑回訪?也不知道。

防備地外文明的攻擊,經過研判,也是由太空人來做更合適。

以今天的電磁發射規模,一個月投送到外層空間的物資勉強超過一千噸。即使科技再發展一些,突破大氣進行物資投送,萬噸級恐怕也到頭了。

夠打太空戰爭嗎?

這點物資,甚至都不夠在太陽係內普遍部署監視探測點。

而小行星開發,隨著飛船與設備成熟,月產能突破十萬乃至百萬噸級並不是很難想象。

因此對外星人的反抗,還是要依賴太空人的太空資源搜集與加工能力,大氣內的人隻負責喊666即可。

基於以上幾個基本觀點,以及對太空人後續進化方向的預判,最終做出分離大氣內外管理體係的決定,在大氣外采用資源決定論,掌握資源的便掌握指揮權。

該管理體係,便於六月起試行。

試行過程中實際還是地麵指揮,月宮相關人員做復讀,積累標準流程經驗,不過月宮也有一定物資協調權,決定儲備物資在各站點的分配比例,調整幅度不得大於總量5%。

之所以有個調整幅度限製,還是土球和月球的距離決定的,哪怕有旱魃乙、丙兩型核動力貨運組,但核動力組本身將貨物從低軌道快遞至繞月軌道,仍然需要傳統發動機近四成的燃料,損失的物資質量相當於抵達月表物資總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具體差異取決於地月相對位置。

六月起,還有一套新東西進入交付階段。

早在近兩年前,航天係統專家們已經意識到工業生產中的全體係通用零件,能帶來設計生產效率的飛躍,並由此啟動了一個子計劃。

這種關係到上百個工業門類的重大工程,難度極高,哪怕其中一個零部件的設計,也要求項目帶頭人對多個工業門類生產裝置有深入了解。

本計劃動用了師生、技工總數約六十萬,其中有八萬左右屬於專項組。

經過二十幾個月的加班加點,少部分成果已經應用到自去年年末以來,送上太空的新裝備裡。

到本年度六月,隨著社會穩定性的顯著下降,人力投入出現一定困難,上層決定部分交付成果。

所謂的部分交付成果,除了數據層麵的資料傳輸,還包括幾套整機。

以其中一套氫氧發電機生產設備為例。

這是一種專門生產太空用應急發電機的裝置,通過簡單的程序切換,就能生產20千瓦、50千瓦、200千瓦三個型號和大小的機器。

注意,該裝置生產的發電機,並不是低溫反應的氫燃料電池,而是直接燃燒驅動轉子發電的模式。

它可以采用低效率模式配合鑄件單元升級(配套裝置),兼職生產出汽油(輕油)發動機,不過太空裡沒有石油來源,就算造出來也隻能燒酒精,隻能說它有造其他東西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還不在於設備能生產什麼,因為采用了全通用化設計,設備本身的零部件也嚴格遵照通用目標設計,可以拆開來重組成其他目標的生產裝置。

由於項目投入的時間、人力、財力關係,在設備重組方麵,做得不算到位,哪怕用八級鉗工,重組後的裝置加工精度也隻有01毫米,還需要額外的步驟進行精度修正,剩下的就交由太空人進行後續深度研究。

本期交付的一級零部件(生產裝置用)共三千兩百多種,可生產的成品部件超過兩萬種,配合後續的軟件開發,數量還要乘十倍以上。

本期生產與發射計劃,排到了九月,將會占用後續幾個月一半的國內投送量。

至於國外,還是送些普通補給。

實際到了這個時間段,國外的電磁發射井,有不少的運力都轉向a國的末日空間站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遊戲相关阅读: 開局十萬死士,橫掃諸天世界 重生之我的文娛帝國 直播:開局拳打紅衣,腳踢怨靈 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妖孽劍尊 丹修之道 唐朝大偵探 人在鬥羅攻略女神 從零開始打造奇幻公園 我在漫威掌控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