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1 / 2)

加入書籤

心若安,可步步生蓮。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癡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癡與執、怨與恨,隻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隻有放下它們,才能輕鬆自然。智慧愚癡心之隔,天堂地獄一念間。煩惱放下成菩提,心情轉念即晴天。

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裡人。聰明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人,事事向後看;聰明人,是戰勝別人的人;智慧人,是戰勝自己的人。修心當以淨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不必勞心。

偶爾看到這樣的故事: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上次我向他借鋸,他就沒借給我!今天肯定也不會借給我的——我又何必自討沒趣呢……,待至鄰家,就對著正開門的鄰居大聲喊道:「你的斧頭留著自己用吧!」之後便怒氣沖沖地轉身回自家了。

此即所謂的「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例證!不過,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曾像那個借斧頭的人,使一些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對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過於認真,過於多心,患得患失——得之則心花怒放或喜不自禁,如瘋如狂;失之則滿腔憤怒或痛不欲生,如喪考妣。世間之人與世間之事,大多如此。

修行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探索出世正道而出外參學,原本無可厚非,可那一顆求法的心隨著愈走愈遠的身影,卻越來越亂:人雲參禪好,便隨之去打坐;人雲修密好,又會去求灌頂;人說念佛好,就趕快去找念珠……忙來忙去,一事無成。歲月流逝,悔之莫及。

當然,世上也不乏異常之輩:或是經過大喜大悲之後看破世事、識透人心,大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淡然;或是宦海浮沉,戎馬一生,又能知止常止,功成身退,歸隱田園,自去體會「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安然;還有那種「坐看雲起處,滿溪流水香」的悠然與「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超然。

修行的人,如果能通身放下,善用其心,自任花開花落、雲卷雲舒,則必能獲得心靈的安詳與寧靜!這才是莫大的財富、微妙的禪那、真正的功夫。

修行的人,之所以灑脫,就是因為明白此理——善識其心,善用其心。那怡然自得的心,如一顆璀璨明珠,雖長陷於淤泥之中,卻纖塵不染。這樣的心,若把握得住,身心無煩惱!無論是處於幽寂的深山,還是繁華的鬧市,皆是清悠閒靜的——於山則 「孤峰頂上一茅蓬,老僧半間雲半間」,於市則「十字街頭好參禪」。

如是可知,心的力量,實在不可思議。「佛門難開,心誠則靈。」

閒時多讀書,博覽聚才氣;眾前慎言行,低調養清氣;交友重情義,慷慨增人氣;困中善負重,忍辱蓄誌氣;處事宜均衡,不爭添和氣;為人講原則,堅守生底氣;淡泊且致遠,修身盪正氣;居低少卑劣,傲然有骨氣;卓而能合群,品高多浩氣;是非要分明,言真滋銳氣;人錯常寬容,灑脫蘊大氣。

今天,我想說說關於修行人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帶仙者一般婚姻都不幸福呢?

我們在人間修行,大多數都是帶著使命下界的,即使不是使命下界,也是犯錯懺悔改過的居多。就是自身認識到了往昔所造的諸惡孽,今生我們得償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開局狂懟拜金女,獎勵布加迪 日娛秋葉原48 總裁老公太霸道 前方末日 他的眼睛都掉你身上了 都市全能神棍 煙火曖昧 都是他寵的 我在大秦開酒樓 投胎前地府簽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