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代梟雄(3)——權欲與野心(1 / 2)

加入書籤

第三次北伐功敗垂成,晉軍大敗,精銳幾乎折損殆盡,令桓溫顏麵掃地,威望大損,這對年近花甲的桓溫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本來,桓溫登上權力巔峰,掌控東晉軍政大權之後,希冀通過發起第三次北伐,一舉滅掉前燕,收復北方故土,迫使晉廷對自己加「九錫」之禮,從而效仿曹魏、西晉故事,取代晉室江山,實現自己的稱帝夢。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此次北伐卻出師不利,徒勞無功不說,反而損兵折將,一敗塗地,幾乎折損了晉軍近一半的主力精銳。如此一來,桓溫企圖以北伐建功取代晉室的計劃便徹底宣告破產了。

況且,北伐兵敗,東晉朝廷在短期內肯定再也無力舉兵北伐,與此同時,桓溫年事已高,身體一天天地衰老,他已經沒有時間和耐心繼續耗下去了。所以,現在的桓溫,對於篡奪晉室江山的想法,愈發迫切,也越來越不再掩飾自己的吞天野心。

因此,桓溫決定另辟蹊徑,加快奪取江山的步伐。怎麼辦呢?自第三次北伐慘敗之後,桓溫清楚地意識到,想要繼續通過北伐,以達到取代晉室的做法,顯然是行不通了。所以,桓溫改變策略,將目標從外部轉移到內部,從戰場轉移到朝堂。希望通過在朝堂上的殺伐決斷、大權獨攬,樹立自己在東晉朝廷中的絕對權威,鞏固自己在朝中的絕對地位,從而一步步取代晉室、篡奪晉鼎。

那麼,桓溫究竟會有什麼計劃來樹立自己在朝廷中的絕對權威呢?首先,在正式將目標轉移到朝中之前,桓溫必須要處理好第三次北伐的善後事宜。說是善後,其實就是收繳兵權,正如第一次北伐前設計奪了殷浩的兵權、第三次北伐前奪了郗愔的兵權一樣。這一次,桓溫決定故技重施,再次拿一個人開刀,誰呢?豫州刺史袁真。

桓溫北伐兵敗,心裡自然十分窩火,可是,他又不能公開承認是因為自己指揮失誤而導致第三次北伐的失敗。所以,桓溫必須要揪出一個替罪羊,而袁真則成為了桓溫案板上的魚肉。桓溫拿袁真開刀,一是為了平息眾怒,桓溫認為,第三次北伐之所以最終功敗垂成,就是因為袁真沒有及時鑿開石門,致使大軍水運阻塞,所以讓袁真承擔戰敗之責,理所應當;二一個則是桓溫想趁機奪了袁真的兵權,這才是桓溫真正的目的。

出於這種企圖,第三次北伐剛剛告一段落,桓溫便上書朝廷,彈劾袁真,將一切戰敗之責全部歸咎到了袁真頭上,請求朝廷嚴懲袁真,將他廢為庶人,同時,又將冠軍將軍鄧遐革職。可是,袁真也不是吃素的,他可不像殷浩那樣任人宰割。既然桓溫已經揮起了屠刀,袁真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鋌而走險,造反!於是,袁真占據壽春反叛,投降前燕,並且暗中與秦、燕兩國私相授受,相互勾結。

應該說,袁真完全是被桓溫逼反的。可是,盡管如此,朝廷依然不能追究他的責任,畢竟,桓溫已非昨日吳下阿蒙,而是執掌江左朝野軍政大權的大司馬、第一權臣,即使北伐失利,也無人可以撼動桓溫在朝中的地位。因此,朝廷派遣侍中羅含,攜帶牛酒前往山陽,犒勞桓溫,又下詔任命桓溫的世子桓熙為征虜將軍、豫州刺史、假節,之後,朝廷征發州人,修築廣陵城,讓桓溫移鎮廣陵,希望可以穩住桓溫這隻趴在晉廷門口的老虎,同時也希望桓溫可以感念朝廷恩德,安分守己,不要有非分之想。

太和五年(370年)二月,袁真病死,其部將陳郡太守朱輔,擁立袁真之子袁瑾為建威將軍、豫州刺史,與此同時,朱輔又委派其子朱乾之,前往鄴城,向前燕求援,希望燕廷可以承認袁瑾的合法地位。於是,燕廷任命袁瑾為揚州刺史、朱輔為荊州刺史,不久,秦、燕兩國相繼出兵,救援壽春,幫助袁瑾抵抗晉廷圍剿。

袁氏父子勾結秦、燕,占據壽春,擁兵作亂,這是要反抗到底,桓溫自然不能姑息。所以,桓溫決定以武力圍剿袁瑾,奪下壽春,徹底收回豫州權柄。四月,桓溫派遣督護竺瑤、矯陽之,先行率軍迎戰。當時,前燕援兵已至,竺瑤率軍在武丘與燕軍交戰,結果,燕軍大敗而歸,前燕的救援以失敗告終,這是第三次北伐兵敗後,東晉首次擊敗前燕,算是在某種程度上洗雪了北伐兵敗之恥。

同年八月,桓溫親率兩萬大軍,討伐袁瑾,進攻壽春,準備一舉攻下壽春。桓溫此次進攻壽春,采用了一種圍城打援的戰術,一方麵,桓溫在城外築起長圍,將壽春城死死圍住;另一方麵,則布置精銳兵力,阻擊前來馳援壽春的前秦軍隊。

太和六年(371年),大秦天王苻堅派遣秦將王鑒、張蠔,率兵救援袁瑾,駐屯洛澗,以五千精騎次於淝水以北,數年之後,秦、晉兩國的生死決戰,也正是在這裡打響。而桓溫則命手下將領桓伊與自己的侄子南頓太守桓石虔,揮兵逆擊,秦軍大敗。

不久,桓溫攻入壽春,生擒袁瑾,之後,桓溫對袁氏一黨展開了殘酷的清洗。他下令將袁瑾、朱輔及其宗族數十人,全部押往建康,斬首示眾,袁瑾的妻女,被盡數賞賜給將士,其所侍養的數百乞活軍,皆被坑殺,袁氏一族,基本被桓溫清除乾淨。《晉書·廢帝本紀》中,是這樣記載桓溫此次親征壽春,剿滅袁氏一役:,

六年春正月,苻堅遣將王鑒來援袁瑾,將軍桓伊逆擊,大破之。丁亥,桓溫克壽陽,斬袁瑾。

桓溫收復壽春,徹底拔掉了袁氏父子的根基,從此,豫州全境,便完全落入桓溫的控製之中。而桓溫也從此死死扼住了通往京師建康的咽喉要地,若有朝一日,桓溫像王敦那樣意欲起兵作亂,完全可以從豫州直接攻入建康。壽春一役的勝利,是桓溫對第三次北伐善後事宜的處理,之後,桓溫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將目光轉移到朝堂。

壽春一役後,桓溫開始在朝中一步步實施自己奪取晉室江山的計劃。在桓溫看來,什麼培植勢力,黨同伐異,已經不足以彰顯自己在朝中的絕對權威,不足以削弱晉室的力量。所以,桓溫必須要乾出一些驚世駭俗之舉,因此,一個驚天陰謀,開始在桓溫的腦海中醞釀:廢帝!這個陰謀一旦實施,一定會震驚江左朝野,也一定會撼動東晉司馬氏的命脈,而且對司馬氏的打擊是致命的。

其實,廢黜皇帝的計劃,並不是桓溫的原創。眾所周知,桓溫心懷異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根據《晉書·桓溫傳》的記載,「溫既負其才力,久懷異誌,欲先立功河朔,還受九錫」。桓溫本來打算通過北伐,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直接逼迫晉室禪讓。不料,事與願違,第三次北伐折戟沉沙,使得桓溫威望大損,而「還受九錫」的計劃,顯然也已經胎死腹中,看來隻有另想辦法了。

所以,壽春一役後,桓溫專門問計於郗超:「此足以雪枋頭之恥乎?」此次收復壽春,剿滅袁氏,是否可以洗雪北伐戰敗之恥,郗超則認為不可。同時,他為桓溫獻上了一條計策,他建議桓溫可以效仿伊尹、霍光,廢帝以立威:

明公既居重任,天下之責將歸於公矣。若不能行廢立大事、為伊霍之舉者,不足鎮壓四海,震服宇內,豈可不深思哉」(《晉書·郗超傳》)

郗超的這條計策,正中桓溫下懷,他其實早就有廢黜皇帝的想法,郗超的一席話,不過讓桓溫堅定了廢帝之心,桓溫終於下定決心,廢黜皇帝。於是,桓溫便與郗超籌謀廢帝。

可是,廢黜皇帝非同兒戲。當時,在位的皇帝司馬奕,是晉成帝司馬衍的次子,晉哀帝司馬丕的同母胞弟。興寧三年(365年),晉哀帝駕崩,由於哀帝無子,所以褚太後下詔,選定哀帝的胞弟琅琊王司馬奕,繼承皇位,就這樣,司馬奕陰差陽錯地登上了大晉王朝的皇帝寶座。客觀來講,司馬奕是名正言順的一國之君,況且又無失德之處,桓溫如果要廢掉司馬奕的帝位,並非易事。那麼,桓溫是如何實施自己的廢帝計劃呢?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溫自廣陵屯兵白石,不久帶兵入朝,求見褚太後,給太後遞上了一道奏疏,威逼褚太後,廢黜皇帝司馬奕,另立丞相會稽王司馬昱為新君。並且,桓溫還給皇帝羅織了一條帶有人身攻擊的罪名:

帝早有痿疾,嬖人相龍、計好、硃炅寶等,參侍內寢,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將建儲立王,傾移皇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與黑刀 柯南,我真是好人 將你融合 旅行日記本:鬼滅之刃篇 覺醒後我追殺死對頭 高冷校草真會裝 驚呆!係統和主角居然是真愛 無極之代號2023 凡塵亦仙 嗨!你是我的起點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