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代梟雄(3)——權欲與野心(2 / 2)

加入書籤

這是公然質疑皇室血統,褚太後又是什麼態度呢?當時,褚太後正在佛堂內燒香拜佛,忽然,內侍來報,大司馬有急事來奏。於是,褚太後便靠著窗戶,審閱著桓溫的那道奏疏,才看了一會兒,太後就說:「我本自疑此!」緊接著,拿起毛筆,在奏疏上批示了一行話:「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這等於是默許了桓溫行廢立之舉。

既然有了太後的首肯與批示,桓溫就可以明目張膽地實施廢帝計劃。說乾就乾,桓溫在朝堂召集百官,當眾宣讀太後詔令,廢黜皇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擁立丞相會稽王司馬昱為新帝。緊接著,百官進入太極前殿,桓溫命督護竺瑤、散騎侍郎劉亨,收繳了天子璽綬,而廢帝司馬奕則身著白帢單衣,走下了西堂,乘坐牛車,出了神虎門,《資治通鑒》記載,當時「群臣拜辭,莫不歔欷」。就這樣,堂堂大晉一國之君,便是以如此方式離開了皇位,成為了兩晉歷史上的第一位廢帝。

廢了皇帝,接下來就是迎立新帝。桓溫率領文武百官,乘坐肩輿,前往會稽王府,迎接司馬昱即位,於是,司馬昱拜受天子璽綬,當天即皇帝位,改元鹹安,司馬昱正是東晉歷史上的「晉簡文帝」。至於那位廢帝司馬奕,跌下皇位僅僅一個月,又被桓溫假借褚太後的名義,從東海王降為海西公。

我們都知道,晉朝司馬氏是通過篡逆取得的天下,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擁立高貴鄉公曹髦;司馬昭公然弒殺魏帝曹髦;晉武帝司馬炎後來更是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可以說,司馬家是搞陰謀詭計的行家。然而,兩晉立國百餘年,卻從未發生過權臣廢立皇帝的事情,即使如王敦當年權傾天下,晉元帝皇權旁落,他也沒有廢黜皇帝。可是,桓溫卻在彈指之間,行廢立之事,將一個皇帝拉下了皇位,又將一個皇帝扶上了皇位,這個舉動震驚了整個江左朝野,根據《晉書·王彪之》的記載,「時廢立之儀既絕於曠代,朝臣莫有識其故典者」。不過,桓溫的對手——大秦天王苻堅,卻認為桓溫此舉不過是自欺欺人:

溫前敗灞上,後敗枋頭,十五年間,再傾國師。六十歲公舉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謝百姓,方廢君以自悅,將如四海何!諺雲「怒其室而作色於父」者,其桓溫之謂乎!(《晉書·苻堅載記》)

廢立皇帝,讓桓溫在朝中樹立了絕對權威,更何況,簡文帝司馬昱是桓溫所擁立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傀儡,自然對桓溫萬分敬畏與倚仗。而桓溫接下來的動作,就是著手調整東晉朝政格局,換言之就是重新洗牌。隻不過其手段卻充斥著鐵血、殘酷,即清除異己、黨同伐異,對東晉的宗室朝臣揮起了屠刀。那麼,究竟有哪些人會成為了桓溫弓矢下的獵物呢?

首先,第一個撞到桓溫槍口上的人,就是當朝太宰——武陵王司馬晞。武陵王司馬晞何許人也?他是晉元帝司馬睿的第四子,簡文帝司馬昱的哥哥,說起來,這位王爺,也算是東晉宗室中的老人了。史書記載,武陵王司馬晞「無學術而有武乾」,況且又身居太宰之職,自然被桓溫所忌憚。因此,桓溫便想除掉這位宗室親王,為此,桓溫還專門谘詢尚書仆射王彪之的意見,王彪之卻認為,此事還須慎重,他的理由是這樣的:

武陵親尊,未有顯罪,不可以猜嫌之間便相廢徙。公建立聖明,當崇獎王室,與伊、周同美;此大事,宜更深詳。(《資治通鑒》)

可是,桓溫心意已決,隻回應了一句話:「此已成事,卿勿復言!」於是,桓溫上書朝廷,彈劾司馬晞:

晞聚納輕剽,息綜矜忍;袁真叛逆,事相連染。頃日猜懼,將成亂階。請復晞官,以王歸籓。

不久,武陵王司馬晞與其子司馬綜、司馬口便被褫奪官職,遣返回封地。即便如此,桓溫依舊不肯善罷甘休,想要斬盡殺絕。又過了不久,桓溫威逼新蔡王司馬晃自首,誣稱自己與司馬晞、司馬綜父子、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散騎常侍庾柔等人密謀叛亂。隨即,朝廷下令,將其一乾人眾收付廷尉,桓溫趁機上書,請求誅殺司馬晞。

可是,簡文帝卻不同意殺掉兩位宗室,桓溫拗不過皇帝,隻能退而求其次,將司馬晞、司馬晃廢為庶人,分別流放新安、衡陽。而殷涓、庾倩、庾柔等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桓溫一聲令下,這三人被全部族滅,殞命於權臣的屠刀之下。

在桓溫殺掉的這三個人之中,其中,殷涓是殷浩之子,而此時殷浩已經去世了,庾倩、庾柔則出身於潁川庾氏一族。前文提過,潁川庾氏在晉室南渡以來一直就是高門大族,曾經湧現出了庾亮、庾翼兩位朝廷重臣。而且,又因為庾氏一族與東晉皇室存在著姻親關係,所以,庾氏六兄弟在朝中皆身居要職,比如,庾希擔任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庾蘊任廣州刺史,並假節,庾友任東陽太守,庾倩為太宰長史,庾邈為會稽王參軍,庾柔為散騎常侍。

正因如此,桓溫便想借庾倩、庾柔之事,大開殺戒,徹底誅滅庾氏一族。繼庾倩、庾柔被殺不久,之後,庾氏六兄弟中的庾蘊,也在廣州飲鴆自盡,如此一來,庾氏一族的三位子弟,相繼死於非命,不是被桓溫所殺,就是被桓溫間接逼死。

庾希目睹了兄弟們一個個無端慘死,開始惶惶不可終日,他明白,終有一日,自己也會成為桓溫的刀下鬼,索性溜之大吉。於是,庾希便與弟弟庾邈、兒子庾攸之,一起逃至海陵陂澤。當時的青州刺史武沈,由於是庾希的表兄,所以暗中為他提供糧餉。庾友沒有隨他們一起逃走,加之他的兒媳桓氏,又是桓溫的侄女,與桓溫是姻親關係,經過多方斡旋,才保住一條性命。

鹹安二年(372年),桓溫知曉了庾希一行人的蹤跡,立即派出軍隊,前去搜捕。事態已經發展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桓溫步步緊逼,庾希決定鋌而走險,和桓溫對抗到底。於是,庾希便與武沈之子武遵,聚眾於海邊,搶奪船隻,然後趁夜攻入京口,驅逐晉陵太守卞耽。之後,庾希、武遵一眾,又打開監獄,釋放出了數百名囚徒,並發給他們兵器,當眾宣稱,桓溫「廢帝殺王,稱海西公密旨,誅除凶逆」,這是公然樹起了反旗。

對於庾希的反叛行為,桓溫當然不能容忍,更何況,庾希手下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足為懼!晉陵太守卞耽被趕出京口後,不甘失敗,逃往了曲阿(今江蘇丹陽),又在當地征集了兩千人的縣兵隊伍,屯兵於新城,準備隨時反撲。

庾希手下的那群散兵遊勇,哪裡是訓練有素的地方武裝的對手,很快就被打得大敗,隻能關閉城門,嬰城自守。之後,桓溫又派東海太守周少孫,率軍討伐,攻克京口,生擒庾希等人。最終,庾希、庾邈及子侄五人,被全部斬於建康,武遵及其黨羽,亦被盡數族誅。至此,叱吒東晉朝堂數十年的潁川庾氏家族,在桓溫的鐵血清洗之下,被誅滅殆盡,黯然退出了政治舞台。

自從第三次北伐之後,桓溫滅袁氏、奪壽春、操縱廢立,獨攬大權,又在朝中推行殘酷的鐵血政策,大肆殺戮、貶斥東晉宗室朝臣,瘋狂地剔除反對勢力,使得他在朝中樹立了空前的權威,史書記載:「溫既仗文武之任,屢建大功,加以廢立,威振內外」。可以說,此時的桓溫,在朝中真的是一言九鼎,似乎他離那張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隻有一步之遙。

那麼,桓溫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坐等晉室交出政權嗎?不,因為有一個人的存在,自始至終,都是桓溫的心腹大患,隻要此人在一天,桓溫想要取代晉室,便是難上加難,如鯁在喉。他就是時任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的謝安。

謝安此時已經進入朝廷中樞,更何況,桓溫清楚,謝安絕非殷浩、袁真、庾希之流,此人高深莫測,屬於宗師級別的高手,必將是自己帝王之路上的最大障礙。同時,隨著桓溫狼子野心的逐漸顯露,謝安與他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謝安明白,自己與桓溫之間終有一戰,不僅是為了謝氏家族,更是為了晉室江山。所以,無論於天下大義,還是於家門小義,謝安都必須要阻止桓溫的篡權陰謀。

那麼,謝安與桓溫,究竟會上演哪些驚心動魄的高手博弈?謝安又是如何步步為營,徹底挫敗了一代梟雄桓溫的稱帝夢,終結了他的狼子野心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與黑刀 柯南,我真是好人 將你融合 旅行日記本:鬼滅之刃篇 覺醒後我追殺死對頭 高冷校草真會裝 驚呆!係統和主角居然是真愛 無極之代號2023 凡塵亦仙 嗨!你是我的起點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