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府試開考(1 / 2)

加入書籤

府城同樣建有貢院,規模也遠非蕭山縣可比,足可容納兩千號人。

參加府試的學童,雖還達不到兩千之數,卻也足足來了千多人,場麵甚為壯觀。

然而,每一科的紹興府試,錄取數量頂多也就在百人之間,名額隻比縣試多了一點。可以想見,競爭該有多激烈。

要知道,紹興府下轄有八縣,平均一分,每縣也就十來個名額罷了。

當然,小考是不會平均分攤給各縣具體名額的,中榜全憑各人本事。也正因此,『案首不落榜』的潛規則才應運而生。換個角度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務求平衡的方式。

不然的話,某縣要連一個上榜的考生都沒有,豈不得鬧翻天了?

總的來說,童生試各階段的考試,錄取概率基本都維持在百分之十左右。

大縣考生多點,所以錄取人數也會高於小縣,通常都在四十到一百名之間。今科的蕭山縣試,就取了足足有七十人,中等縣也就這標準了。

來到府試階段,競爭則要相對殘酷一些。隨著每一科考生的增多,錄取概率開始逐年降低,這並非是名額減少的原因。

府試的名額,其實一直都比較固定,並不因人數的增減而上下浮動太多。

再怎麼說,童生也算半個秀才功名了,能過府試的,都有資格到提學衙門去掛個名字。得到選拔的人,便可在鄉裡任社學塾師了。

當然,這也僅僅隻是理論上而言,畢竟教書也看年齡的。

那些年紀一大把的老童生,倒是比年輕學子機會更大些。嘴上無毛的人,總是難以給人穩重之感的,朝廷也怕你會誤人子弟。

府試同樣隻考一場,仍是兩道四書文題,流程大體上與縣試一致。入場搜檢、點名唱保等一係列過程也和原先差不多,自是無須贅言。

總之,縣、府兩考是最為寬鬆隨意的,有人懷挾入場也很正常。隻要你能藏得隱蔽,或者早就買通了搜檢的衙差。

對於這次的考試,張彥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本就有著過人的記憶力,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用功,已然將《朱子集注》的內容給記得差不多了。隻要運氣不是太背,不至於答不上題。

能夠決定他命運的,也唯有文章水平和考官因素了。

坐在考場裡休息一陣,兩道題目就被展示出來了,其一為「朱張」,是道不太常見的小題。其二,則為「有攸不惟臣東征」。

這兩道題,都比盧知縣所出的縣試題難很多,尤其是第一題。

朱張,語出《論語?微子》,原句為「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大概意思是說,「被遺落的賢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

朱子集注中,則如此寫道:「少,去聲,下同。逸,遺逸。民者,無位之稱……夷逸、朱張,不見經傳……」

說白了,朱熹他老人家也搞不清楚朱張是誰,所以不好作注解。

由此觀之,朱子集注也不是萬能的,死記硬背下來,不見得就一定能讓你考中。運氣不錯時還好說,一旦點背遇上這種題型,多數人都要鎩羽而歸,隻能爭取下一科再碰運氣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洪荒萌娘百科 教書育鬼 從武俠開始的無限 我能乾嘛 巡夜人之路 叫我鬼爺 金字塔人入侵 我真是負二代 夜幕天光 星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