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又見花魁(1 / 2)

加入書籤

「晚生正是張彥……」

張彥話音才剛落下,卻聽得上頭韓知府輕描淡寫的說道:「便以汝之名姓二字,試破一題罷。」

「…」張彥頓時傻眼兒了。

哪有這般不講道理,用人名字來做題目的?這不成心刁難我麼!

好在,他尚有幾分應變的功夫,且對於一個做慣了各種題型的人來說,任你題目出得再是千奇百怪,一樣可以給出相應的破題。

真正讓他擔心的,是這韓知府可能來意不善。

換而言之,即使他做出了完美的破題,隻要不合對方心意,就有可能不被取中……比起主考官來,應試的考生本來就屬於弱勢一方,根本無權反抗的。

碰到如此情況,饒是張彥智計百出,也別無法子可想了,隻能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要求破題。

或許,這便是『非戰之罪』罷。

最終,他如是破題道:「姓乃崇文之道,名為掄才之法。」

乍聽如此破題,老知府也不覺一愣,繼而又瞧見站於下方的張彥月要背微微一挺,眉宇間隱約展露出一絲傲然之色……

當然,在張彥自己看來,這叫不卑不亢。

你不是一心想要針對我麼?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再犯賤般的沖你擺笑臉?也唯有這般表現,才能不丟我浙東狂士的臉麵!

卻說老知府也不愧為兩榜進士的出身,士人群體裡的人尖子。

他不光學識淵博,這麼多年的宦海沉浮,早練就了一身玲瓏剔透的本事。隻這片刻功夫,便已然猜出了張彥的幾分心思。

感受到了張彥的對立情緒,他也未有見怪,隻不住的頜首稱善,可見其對此破題二句也甚為滿意。

常見的破題方式,有明破、暗破、順破、倒破、正破、反破等。

很明顯,張彥采用的是暗破。又因為題目不出於四書五經,所以也無須理會朱熹對此二字是否有過注解,隻要語出有典即可。

韓知府當然品得出來,張彥的首句,引得乃是《禮記》當中,孔子對子貢說的一句話,即「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隻不過,此處取的是字麵上的意思,有斷章取義之嫌,但也不算錯得離譜。畢竟,口試不比正規的筆試,出題都不按規矩,答題自然無須拘束太多。

不得不說,這少年人膽子還挺大的,敢這麼破題。而且,你還不能因此而責罵於他……老知府如是想道。

為啥?

政治正確!

既是『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那麼我姓張,對應的可不就是『文』字麼?所以說,此乃崇文之道!

至於『彥』字,同樣可解釋為『德才出眾之人』。

《說文》有雲,彥者,美士有彣。意即美士可知前人所言,這和八股取士的道理十分相似。應考的舉子,既是要『代聖人立言』,那麼首先就得理解聖人所言何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洪荒萌娘百科 教書育鬼 從武俠開始的無限 我能乾嘛 巡夜人之路 叫我鬼爺 金字塔人入侵 我真是負二代 夜幕天光 星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