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加入書籤

李令月拍拍裴英娘的手,「英娘,你不用擔心執失校尉,他會守口如瓶的。」

裴英娘勉強笑了一下,她完全不擔心執失雲漸的口風,她擔心的是李令月看人的眼光啊!執失雲漸就是個悶葫蘆,而且還是個直來直往的武將,讓他去乾挑撥離間的事,合適嗎?

李治針灸過後,換了身乾爽的輕紗衣裳,歪在憑幾上欣賞歌舞。看到姐妹倆手拉手進殿,笑著道:「別另設坐席了,都坐到我身邊來。」

宮婢連忙撤去準備好的簟席,把盛放茶點瓊漿的小幾移到李治的坐褥前。

裴英娘和李令月挨著李治坐下,殿裡沒有外人,姐妹倆偷懶沒有跽坐,腿一盤,坐得很隨意。

裴英娘仗著自己年紀小,直接把半個身子靠在宮綢隱囊上。

李令月有樣學樣,也抓起隱囊,墊在背後。

舞伎在殿前翩翩起舞,龜茲樂人吹奏音樂,另有幾個戴紗帽、穿彩衣的小童在庭前嬉戲,做出各種滑稽古怪的形態,逗李治發笑。

裴英娘細細端詳李治的臉色,看他笑容滿麵,氣色比昨天好了很多,心裡偷偷鬆口氣。

這才有心思觀賞舞曲,看了一會兒,她發現自己竟然能分辨出龜茲樂人吹奏的是什麼曲子——儒學士看她實在不開竅,最近試著教她學古箏,前幾天才向她演示過打譜,當時彈奏的正好是這首《春鶯囀》。

據說李治有天坐在廊下賞花,聽到枝葉間隱隱有清越的鶯聲,偶有所感,遂命宮廷樂師白明達創作《春鶯囀》。

隋唐兩朝崇尚胡樂,唐朝的宮廷樂師大多是隋朝舊部,白明達是龜茲人,擅長作曲,曾經很受隋煬帝的寵愛。他所作的《春鶯囀》流傳很廣,是宮廷樂曲中的經典曲目。

裴英娘瞥一眼龜茲樂人懷中的鈿螺箜篌,捏捏自己的手指頭,學羌笛是個錯誤,她至今還不能吹出完整的曲調,古箏她也學不來,或許她可以換一種樂器,改學箜篌?

一曲奏罷,宦者躬身進殿,「大家,太子殿下求見。」

李治微微蹙眉。

裴英娘和李令月對視一眼,起身離席,「阿父,我們明天再來陪您。」

李治揮揮手,讓宦者把她們送到殿外。

太子李弘頭束金冠,穿紅地瑞錦紋圓領袍衫,麵色蒼白,神情鬱鬱,看到姐妹倆步出內殿,柔聲問李令月:「三郎挪出宮去了?」

李令月固然埋怨李弘心慈手軟,但對這位自小被冊封為太子的長兄,還是以敬慕居多,「大表兄把他接回府去了。」

李弘點點頭,「三郎是外男,不能久居宮中,搬出去才是正理。」

等李弘走遠,李令月嘆口氣,小聲和裴英娘說,「六王兄是個好人,就是太好了,總讓小人得誌!」

李弘聰穎仁孝,是個無可指摘的君子,但作為一個帝國繼承人來說,他的心思過於纖細敏感。

他小時候讀史書,看到書中一些不符合人情世理的故事,竟掩卷嘆息,不忍心讀下去。哪怕屬臣勸了又勸,也不肯再讀。

他關心民間疾苦,曾多次上書諫言,規勸李治放寬刑律,饒恕逃兵。

飢荒年間,他不忍看飢民挨餓,多次私自命家奴開倉放糧。還曾把自己名下的土地贈送給貧窮的老百姓。

李弘美名遠揚,備受朝臣推崇。然而,那些朝臣,當真是因為李弘的美德而擁護他的嗎?

李治多病,武皇後臨朝聽政,名不正言不順。對於野心勃勃的皇室貴戚和大臣們來說,脾性軟弱,但思想固執的李弘繼承皇位,正是他們樂見其成的。

事實上,李弘也和李治一樣體弱多病,近幾年他隻參與朝廷的重大決議,很少過問日常瑣碎政務,監國理政的重任,主要由幾名東宮屬臣代他打理。

裴英娘回頭看向含涼殿,李弘清瘦伶仃的背影漸漸隱入朱漆宮門。

殿中的舞伎、樂師已經從側門離開,空氣裡還殘留著一股馥鬱的馨香。

李弘一步一步走到內殿的屏風前,姿態端莊優雅。

李治抬起頭,看著自己最喜愛的兒子一步步走近。

別人以為李弘和武皇後作對,是為了爭權奪利。唯有李治相信,李弘沒有想那麼多。

他隻是單純不滿武皇後的逾矩,覺得自己身為人子,必須規勸警戒母親,讓母親做一個賢良恭順的後妃。

「倭人使團的事查清楚了?」李治輕聲問李弘。

李弘先肅然行禮,然後才回答李治的問話:「兒臣惶恐,倭人使團有何不妥?」

李治猜到他被蒙在鼓裡,吩咐左右:「傳執失進來。」

執失雲漸交班過後,在仗院休息。

宦者一路小跑,足足花了半刻鍾,才找到他。

執失雲漸疾步進殿,麵色平常,但腳下的步子邁得飛快。

李治神情疲憊,指一指太子李弘,「大郎,你和太子說說,那個雪庭武吉,為什麼會故意重傷三郎?」

執失雲漸應喏,把他連夜調查的結果如實道出。

倭國的遣唐使團規模不小,每一次大概有四百人左右,其中有倭國官員,有僧侶,有學者,有留學生,個個都是倭國精挑細選的傑出人才。這些人才,或多或少都和倭國的皇族有姻親關係,有些本身就是皇族血脈。

波羅球場上發生的一切,說起來很簡單。倭國的掌權者老了,可他遲遲沒有立下嗣子,幾個繼承人勾心鬥角,想嫁禍對方,借上國之手,除掉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敵人。

雪庭武吉是倭人內鬥中的一枚棋子。

李弘聽到一半,臉上浮起一絲愧色,「兒臣錯怪三郎了。」

波羅球戲對孱弱的李弘來說,隻能遠觀,無法親自嘗試。場上的比賽激烈粗野,他遠遠坐在高台上觀看比賽,根本看不清雪庭武吉的那一杖到底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

從頭到尾,隻有薛紹的馬童言之鑿鑿,其他人都是意氣用事。

一旦雪庭武吉的罪名成立,他隻有死路一條,而且整個倭國使團都會被他連累。

李弘再三思量,決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平時處理紛爭時,崇尚「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的禦下原則:

罪行輕重有可疑時,他會選擇從輕處置。寧願不依常法,自己失職,也絕不錯殺無辜的人。

李弘不想因為胡亂揣測冤枉倭人,影響兩國情誼,加上以為馬童是為了替薛紹報復雪庭武吉才故意汙蔑他的,在處理此事時,自然而然會偏袒處於弱勢的倭國使團一方。

李治深知李弘至純至孝,沒有過多苛責——李弘天性如此,無法扭轉。

他暫且撇下薛紹受傷的事,轉而問起東宮屬臣:「這件事理當由他們為你料理,為什麼大郎能迅速查明倭國使團的異樣,他們卻沒向你提起?」

李弘眼眸低垂,「想是因為政務繁忙的緣故。」

李治擰眉,李弘可以軟弱,可以認死理,但他必須能掌控自己的部下屬臣,否則一旦他撒手走了,李弘要怎麼威懾群臣?

執失雲漸直接反駁李弘,「戴至德和倭國僧侶來往甚密,十分同情倭國的大王子。薛紹受傷後,倭國大王子的使者前往崇仁坊戴府求情,戴至德和他密探了足足半個時辰。」

戴至德是李弘的左膀右臂之一,輔佐李弘多年,是陪伴李弘長大的良師益友。

李弘微微變了臉色,「戴公是個君子,不會做出這種欺上罔下的小人之舉!」

執失雲漸默然不語。

滿室寂然,殿前的鎏金獸香爐靜靜噴著一股股清冽的香煙。

李弘心底發沉,雙手握拳,直起身,「阿父,兒臣著相了。」

李治嘆口氣,耐心道:「戴至德確實忠心耿耿,勞苦功高。但是人都有私心,他今天可以因為同情倭國大王子瞞下倭國使團的內亂,誰知以後還會瞞下什麼?你可以饒恕他,也可以接著重用他,但你必須要讓他明白,隱瞞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隻有你才有權決定要不要寬恕倭國的大王子。」

李弘閉一閉眼睛,再睜開雙眼時,神情頹唐落寞,「兒臣謹遵阿父教誨。」

他行了個鄭重的稽首禮,起身告退,早忘了自己求見李治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李弘,大部分蠢作者胡謅的,千萬別當真……

分享一個小八卦:據說唐朝時有女子馬球隊,然後名譽隊長是——武皇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妖妃她母儀天下了(重生) 全球神祇之死亡主宰 少年巫師的煩惱 重返90:天才嬌妻美又颯 目標進球 雙生初雪 極道真仙傳 總裁專寵:替嫁嬌妻狠可愛 開學報到,我開了一輛限量款超跑! 財務自由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