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印度洋,海盜的墳墓!(1 / 2)

加入書籤

1684年5月18日,雲霧島(今塞舌爾馬埃島)。

1502年,葡萄牙人達·伽馬帶領他的船隊第二次繞過好望角時,在馬達加斯加與非洲大陸之間發現了一些無人居住的珊瑚島。由於島上並沒有土著人口,也沒有什麼有價值意義的物產,達·伽馬隻是將這些小島標注在了自己的航海圖上,並給了他們一個總稱:「七姊妹島」,隨後便棄之不顧,未再涉足這片美麗的群島。

大齊乾武二十二年(1664年),當時的印度艦隊副司令、昭信校尉(上校)何宗源率領四艘戰艦探索和考察非洲東海岸水文和地理情況時,不經意間又「發現」了這片群島。

鑒於當時非洲東海岸許多條件更為優越的港口皆被葡萄牙人所占據,何宗源遂決定將該群島納入齊國治下,使其成為海軍在西印度洋地區關鍵的補給點。

他臨時任命了一名仁勇校尉(中尉)為地方民政官,帶著十餘名海軍官兵,以及數十多名科欽仆從人員登陸其中最大的島上(今塞舌爾馬埃島),開始著手建立據點,升起齊國旗幟,宣示這片群島及海域皆為齊國轄地。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建設,這片群島已建立三個定居點,擁有五百六十多名居民。該地民眾主要以種植木薯、甘蔗和玉米為主,輔以近海捕魚,溫飽無虞,但口袋裡絕對沒有多少閒錢,日子苦逼得很。

而今日,對於雲霧島四百多居民而言,可能是一個極為幸運的日子。無他,在清晨九時許,一艘海盜船貿貿然地闖到了島上,給窮得叮當響的當地民眾送來一船搶掠而來的財寶。

嗯,準確地來說,這艘海盜船其實是一艘獲得英格蘭政府頒發了私掠許可證的武裝商船,是有「執照」的海盜。按照許可規定,私掠船在海上虜獲的10%財富,將歸英格蘭王室所有,他們可憑此許可證,獲準進入英格蘭所屬的各殖民港口停靠補給。

嚴格來說,隻有在戰時,私掠行為才是被允許的。1674年,英格蘭與荷蘭簽訂和平條約後,便一直處於中立狀態,所有獲得的私掠許可的私掠船或武裝民船就應該停止此類針對敵國的海盜行為,更不得肆意攻擊其他國家的商船。

但是,敢於在海上跑船的人,自然都是一些無法無天、膽大妄為的凶悍之輩。而且,大海上無邊無際,哪有什麼法律和道德約束。湊巧遇到一艘實力弱小的商船,若是眼睜睜地任其離去,那豈不是太暴殄天物,放任財富的「丟失」?

因而,在廣闊的海洋上,別說擁有私掠許可的武裝商船和海盜船會表現的窮凶極惡,肆意搶劫武力弱小的商船,就是那些正常貿易的商船,在獲得絕佳有利的機會麵前,也會毫不介意地臨時客串一把海盜,做一次殺人越貨的勾當。

曾幾何時,私掠船和海盜船最為盛行的海域是在富饒的加勒比海,那裡無數的島嶼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甘蔗園,一艘艘滿載著蔗糖或者錢幣的商船往來不斷。更讓眾多私掠者和海盜垂涎不已的是,眾多的西班牙寶船會途徑該海域。若是能劫持一艘寶船,那完全可以讓一個普通人立即獲得巨額財富,實現迎娶白富美,攀上他的人生巔峰。

西班牙寶船隊的航線相對簡單,西班牙人將南美開采出的白銀和黃金通過水路運送到巴拿馬,再運送到中美地峽另一端的波多貝羅,由輸送船隻分批運送到哈瓦那後,最終由本土來的大型武裝蓋侖帆船統一運回本土。而這種運輸模式,最多時曾經達到了50多艘蓋侖帆船的水平——這種絕無僅有的超大規模船隊,已經基本不用海盜們費盡心思去跟蹤了。

而彼時的加勒比地區,大陸沿岸已幾乎被西班牙人所占領,僅有的法國殖民地也被西班牙人剿滅。古巴、多米尼加、牙買加等等大島嶼也已都成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因此西班牙人才能如此有恃無恐地進行如此大手筆的運輸。

不過呢,隨著歐洲新教徒(英、荷)與天主教徒(西)之間的對立,以及法國流民的湧入,在加勒比先後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海盜港」,英國的拿騷以及羅亞爾港,法國的海地以及托爾蒂島等等。這幾個海盜聚集地分布於寶船隊航線的沿線,以狼群圍剿馴鹿群的攻擊戰術搶劫寶船,驅趕—鎖定最弱目標—圍捕。到了後期,英、法、荷三國的海軍和私掠船也加入了這場圍獵。

而隨著寶艦隊被搶掠的損失越來越大,西班牙開始積極圍剿加勒比地區的海盜,並且將其寶船艦隊的輸送暫停。

為了謀生,一些具有非凡勇氣的加勒比海盜開始擴大他們的業務範圍,盯上了從印度洋返航的遠洋船隊。這個時期,印度及東方貿易商品價值已經超過了歐洲,瓷器、絲綢和香料的收益已經成為財富聚集的最快方式。而更讓海盜們為之雀躍的是,該地區幾個大國的海上力量極為孱弱,對他們幾乎構不成任何威脅,也自然談不上對海盜勢力的打擊。

拓展東方貿易的幾家東印度公司,在商業上都處於競爭關係,因此出賣對方船隊情報也自然成為了競爭手段之一。所以對於這一時期的海盜來說,想要獲得商船隊的資料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盡管航程遙遠路途艱難,但每次搶劫的對象都是無招架之力的滿載財富的大船,這使得海盜們樂此不疲地投入了印度洋搶劫的行列之中。

然而,好景不長,迅速崛起的齊國逐漸將其勢力擴展至整個印度洋地區,為了維護其日益增長的印度洋貿易,開始派出專業戰艦為其商船護航,並頻頻打擊和清剿肆虐的海盜行為。從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東西海岸,及至波斯灣、紅海、非洲東海岸,到處都有齊國海軍艦船的身影。

凡是被齊國海軍捕獲的海盜船,船長及大副、水手長等為首的頭目,無一例外地都被判處死刑,船員被罰做十年到二十年不等的苦役,至於船隻和搶掠而來的財富,則被對方予以全部沒收。

任何膽敢包庇和私藏海盜的港口和據點,都會遭到齊國海軍無情的攻擊,馬斯喀特、塞拉萊、摩加迪沙、拉穆島、桑給巴爾、科摩羅,都曾為海盜提供補給和銷贓的服務而被齊國的炮火轟擊過,不論是沿海的素丹王國,還是地方土著部落,乃至歐洲殖民據點,在齊國的威脅下,均承諾不再給予海盜任何便利。

在這種情勢下,無數的海盜要麼被迫離開印度洋,要麼隻能「從良」,在齊國的貿易主導下,規規矩矩地從事海上商業活動。在這片海域,齊國成為貿易秩序的維護者和貿易規則的製定者。他們的海軍可以任意攔截疑似海盜的船隻,進行質詢和檢查,但有不從者,一律予以擊沉。

然而,在這片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域,流淌著無盡的財富,荷蘭東印度公司返回歐洲的船上裝滿了香料、寶石、絲綢;印度王公朝覲的豪華客船上載著無數的黃金、錢幣、寶石、棉布;還有數量眾多的齊國商船上,堆滿了各類工業製成品,以及茶葉、瓷器和絲綢的東方特有的商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別想騙我做東京頭牌 龍裔的軌跡 我在東京當能力者的那些年 末日從噩夢開始 首席人生體驗官 瘋狂從2000開始 見鬼,我居然是反派富二代他爹? 震驚!開局變成美少女 情深入骨:總裁夫人有點甜 他從彼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