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公道(1 / 2)

加入書籤

亥初,岐州巡按的人馬扣押著青靈縣令,穿過輪蹄大街,沿官道向東,走了十二裡地,便進了武隆峽。

一乾人馬穿過百丈峭壁間的驛道,四周古木林立, 岩石奇崛。一座公廨落在道旁,飛簷翼角,灰陶瓦當,門前垂著紅燈籠,照亮「鳴沙官驛」的牌匾。

寧光興帶人將馬拴到柵馬樁前,把鄭君山暫押到官驛裡。待天亮再啟程,兩天內,就能把鄭君山帶到州府。那時,就算鄭君山身具神通, 在重重關押下,也是插翅難飛了。

此時,距鄭君山離開青靈縣縣府,已過去半個時辰。鄭君山被抓的消息,首先傳到了鄭宅。宅中那位鄭氏,晨間去了孟章神君廟裡問來年春事,午時便見到家中管事,看到了獨子的佩劍。一聽到鄭君山被岐州巡按帶走,當即昏了過去,不省人事。

縣府左近,有不少目睹了鄭明府被帶走的百姓, 消息很快也傳至青靈縣各處。不多時, 縣南的書齋裡亮起油燈,八人齊聚一堂。其中那個穿青衣的年輕儒生是青靈縣的教諭, 另外七人, 雖然衣著各不相同, 一個個的,卻都是鶴發雞皮, 拄著拐杖。

這些老者,是青靈縣的耆老。耆老們是縣人推舉出來的德高望重之人,雖沒有官職加身,卻代表了青靈縣的民意。

燈前,教諭麵色凝重。

「鄭明府有難,如今唯有請諸位幫忙了。」

眾耆老麵麵相覷,其中一個寬衣博帶的老者斟酌了一會,說:「鄭明府被寧巡按帶走的事,我們也有所耳聞,但不知具體情況。還請陳教諭詳細說一說,究竟發生了什麼?」

說話的人是青靈蔣氏的族長,做過些修橋鋪路的善舉,頗有名望。但他這話一說出來,教諭便聽明白了,此人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眼看鄭君山已被帶走,恐怕明天一早就要被押去州府,隻剩下短短一夜時間,已無暇耽擱。教諭直截了當道:「鬼兵過境的事,縣裡百姓看不明白, 諸位卻都是心知肚明的。鄭明府前途遠大,這青靈縣對他而言,不過一方泥潭。這等出將入相的人物,卻用前程換了青靈縣許多百姓的性命,如今鄭明府有難,我等豈能隔岸觀火,坐而視之?」

有人說:「陳教諭若有了法子,隻管直說,鄭明府愛民如子,我等若能幫上忙,一定盡力而為。」

教諭目光掃過七名耆老,「如今青靈縣雖鬧著飢荒,但有幾家卻存了糧食。我懇請諸位出麵,去借些糧食出來,但凡能把彌補倉中虧空一分,鄭明府脫身的機會也就能多一分。」

蔣氏族長道:「敢問陳教諭,倉庫裡缺了多少糧食?」

「三千石。」教諭知道,若將縣中那幾個大族囤積的糧食盡數掏出來,兩萬石都遠遠不止。但指望這些人把糧食掏出來,便跟讓他們交出性命無二。他頓了一下,補充道:「這三千石糧食,自然是借的,待災情過後,鄭明府定會連本帶利還回去。」

蔣氏族長遲疑了一下,點頭道:「原來是要捐糧。鄭明府有難,我等自然要幫,不過三千石,可不是小數目。」

另一人道:「明日老夫便親去劉家一趟,怎麼也得讓劉家拿出些糧食來。」

又一人說:「可惜老夫家中也無甚存糧了……也罷,老夫這就回去,厚著臉皮找人討要糧食!」

說罷,四名耆老告辭離去。這些老者路都走不穩當,一手太極功夫卻比先天高手還要純熟,雖滿口答應,卻顯然是在拖延。隻需拖過今夜,鄭君山被帶走,也就萬事皆休了。

教諭暗嘆,鄭君山在時,都沒法從士紳手裡掏出糧食。憑他這個教諭的三言兩語,更不可能做到連鄭君山都沒做到的事。今夜請來縣中耆老,隻是不甘的嘗試而已。

教諭心中失望,書齋裡還有兩名耆老沒走。其中一人走上前,輕聲道:「陳教諭。」

教諭一看,這才發現老者提著一個麻袋,老者把麻袋放到桌上,「老夫剛聽到鄭明府被抓走,便知道是因那鬼兵之事。來之前,便搜集了家中存糧,不過兩升米而已。」

老者衣衫粗陋,生活清貧,自稱沙溪叟。教諭看著米袋,俯身行了一個大禮。

另外一名號稱野舟老人的耆老道:「老夫住的蒼梧裡那邊,百姓知道鄭明府被抓,便自發開始募糧了。老夫走時,裡正已收集了一些糧食,陳教諭且隨我來。」

……

青靈縣西南處,蒼梧裡的民居內,麻衣男子露出為難的臉色,對裡正說:「鄭明府給咱們發了糧,咱們當然不能讓他因為這事被逮了去。可家中米缸,的確是快見底了……」

一旁的婦人荊釵布裙,大聲道:「當家的,咱們就算餓死,也要明事理!咱家的糧都是鄭明府給的,如今鄭明府有難,咱們豈能忘恩負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真不是嫌疑人 我老婆是巨星 鬥破之絕世雲韻 史上最強屍祖 大唐的玩家們 無敵願力係統 帶著仙門混北歐 環球挖土黨 全職高手番外之巔峰榮耀 超科技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