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為社稷委屈自己 憶往事感念史君(1 / 2)

加入書籤

1

往事不堪回首,歷歷在目,太皇太後王政君感慨萬千,更加鬱鬱寡歡。

性格一向堅強,善於忍辱負重的太皇太後,悶悶不樂地想著過往的舊事,念著多艱的國事,眼淚忍不住地從眼角流了下來。

大漢朝廷的士大夫們,實際上心裡都十分清楚太皇太後王政君當年的遭遇,非常令人同情,對太皇太後忍辱負重,敬慕不已。

士大夫們也都十分清楚,王氏家族的權利和地位的得來,著實來之不易的現實。

大漢帝國的王公大臣們,內心裡都非常能夠理解,為什麼太皇太後(王政君),大司馬王莽,驃騎將軍王根等王氏家族外戚勛舊,在新皇帝繼位以後,始終不願意放棄他們手中掌控的朝廷大權,沒有按照朝廷歷來的慣例,把朝廷大權,交給新皇帝和新帝的皇親國戚。

2

當初,黃龍元年(前49年)之時,宣帝劉詢(劉病已)因病駕崩。宣帝劉詢的太子劉奭,在父皇劉詢的靈柩前即位,這就是漢元帝劉奭。

元帝劉奭正妻王政君所生的嫡長子劉驁,那時最受祖父宣帝劉詢的寵愛。

漢元帝劉奭登基以後,年僅三歲的皇太孫劉驁,也順理成章地被大漢朝廷立為了皇太子。

元帝劉奭的正妻王政君,也順理成章,先由太子之正妃,晉升為婕妤。

接著,大漢新君漢元帝劉奭下旨,晉封婕妤王政君之父王禁,為陽平侯,為確立皇後做準備。

三天之後,王政君終於順理成章地,從婕妤的位置,正式地被立為了大漢皇後。

然而,王政君以後的皇後生涯,卻不是臣民想象中那樣的榮耀輝煌,甚至可以說是忍辱負重,飽守屈辱。

一直以來,生性莊重、不苟言笑的王政君,就不受丈夫劉奭的寵愛。

自從生下兒子劉驁以後,作為太子之正妃王婕妤,後來的皇後的王政君,就很少被自己的夫君劉奭召幸了。

作為皇後的王政君,平日裡很難得見到丈夫劉奭,從此開始過上了一種冷清孤獨,寂寞無聊,遭受猜忌嫉妒的生活,並沒有多少幸福和樂趣可言。

作為皇後的王政君唯一的樂趣,就在於教育和撫育自己的孩子劉驁,把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兒子劉驁的身上。

後宮嬪妃眾多,美女如雲。好色無度,體弱多病的漢元帝劉奭,一心寵愛心愛的妃子傅昭儀等美女,也根本就沒有精力,去一一臨幸其他女人。

年紀漸長,姿色漸衰,不善討好夫君的王政君,就越發被夫君劉奭忽略了。

3

然而,具有好色本性的漢元帝劉奭,雖然寵愛傅昭儀等妃嬪,但也不想放過身邊的美女。

劉奭妃嬪眾多,分身乏術,他常常無暇親臨各宮,去視察巡幸宮中的美女。

於是,劉奭經常命令宮廷禦用畫師毛延壽等,讓他們畫下後宮嬪妃們的肖像,然後根據嬪妃們的模樣和姿色,去翻牌選定應該召見臨幸誰。

就連號稱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當時也無緣得到劉奭的召幸,其他美女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就這樣,在正宮皇後王政君,遭受夫君劉奭冷遇冷落的那些日子裡,傅昭儀(後來的定陶王劉康之母),馮昭儀(後來的中山王劉興之母)等妃嬪,都後來居上,鷂子翻身,先後受到了元帝劉奭的寵幸,大受劉奭的寵愛。

不久之後,傅昭儀、馮昭儀兩位妃嬪,都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皇後王政君母子的日子,也就更加艱難了。王政君時常憂心忡忡,擔心不止,憂慮母子同時被廢。

4

因為特別寵愛美麗的妃子傅昭儀的緣故,元帝劉奭愛屋及烏,因而對傅昭儀所生的兒子定陶王劉康,也十分鍾愛,超過了諸子。

劉奭常常把兒子劉康帶在自己的身邊,對劉康的待遇,超越了所有的皇子。

宴飲聚會之時,元帝劉奭曾經多次對著文武大臣,皇親國戚等人之麵,不加掩飾地誇獎自己的兒子定陶王劉康說道:

「諸君:

朕以為,定陶王康兒,多才多藝,有膽有識。他聰明睿智,最肖朕躬,具明君之才,最堪重用。」

群臣知道皇帝的私愛,一個個麵麵相覷,都不敢隨意附和皇帝,以免因此遭禍,得罪皇後王政君、王氏家族以及其他妃嬪及其家族。

見群臣不敢公開質疑,元帝劉奭越發恣意縱情,常常超越朝廷禮製禮法,與兒子劉康,形影不離。

甚至到了最後,父子兩人親密到了,坐則側席,行則同輦,如影隨形的地步。

傅昭儀見自己母子受到元帝劉奭的專寵,暗暗高興,野心開始膨脹,有了奪嫡之心。

5

眼見傅昭儀是如此美麗迷人,而其兒子定陶王劉康,又是如此優秀,英俊能乾,才智超群,元帝劉奭越發鍾意於傅昭儀母子。

而嫡長子劉驁年紀漸長,對自己的皇後娘親受到父皇的冷落疏遠,日益不滿,開始叛逆。

劉驁不學無術,不思進取,桀驁不馴,人見人嫌,元帝劉奭更加不喜歡嫡長子劉驁了。

漸漸地,元帝劉奭,對皇後王政君所生的嫡長子太子劉驁,就越來越不滿意了。

元帝劉奭不僅僅是不喜歡自己的嫡長子劉驁,而且是看嫡長子劉驁,越來越不順眼了。

尤其是後來,太子劉驁長大成人,逐漸懂事以後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更是讓父皇劉奭,憤怒不滿,對兒子的叛逆和桀驁不馴,恨之入骨。

而長大成年後的劉驁,對父皇厚此薄彼的不公行為,更加痛恨,對娘親王政君受到的冷遇,更加憤憤不平。

劉驁的叛逆之心更加強烈,與自己的父皇的關係,也日漸疏遠隔閡,甚至與自己的父皇公開對立,唱起了反調,越發觸怒了父皇。

元帝劉奭更加厭惡自己的嫡長子劉驁,覺得自己的兒子劉驁太不懂事,不務正業,隻知道飲酒作樂,荒淫嬉戲,忤逆父皇,無德無能,不堪皇家大任。

因此,元帝劉奭,數次有了廢掉自己的嫡長子劉驁的太子之位,改立次子定陶王劉康為太子的打算。

那時,王政君的大哥王鳳,已經繼任了他的父親王禁的陽平侯侯位。

王鳳雖然已經是陽平侯了,在朝廷中,也有了一定的官職和地位。

但王鳳此時,隻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侯爵,實際上無職無權,也沒有多大威望,也無力左右皇帝的喜好愛憎,無法決定太子的廢立之事。

元帝劉奭,明目張膽地欲另立太子的打算,時常攪得皇後王政君、王政君的大哥王鳳等王氏家族族人和太子劉驁等人,是如坐針氈,憂懼不安,茶飯無味。

好在最終,王家遇難成祥。

多虧了元帝劉奭的寵臣-駙馬都尉、侍中史丹等正統文武大臣的多方斡旋,鼎力相助,王政君母子,才最終化險為夷,保住了劉驁的太子位置。

6

駙馬都尉、侍中史丹,字君仲。史丹的祖輩,原籍魯國,後來,史家舉家遷移到了杜陵居住。

史家也是官宦子弟,大戶人家,名門望族。但他們最終的發跡,卻有著一段十分悲慘難忘的因緣。

史丹的祖父名叫史恭。史恭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妹妹史盈盈。

漢武帝時,史恭的美麗妹妹史盈盈,嫁給了皇後衛子夫之子太子劉據,成為了衛太子劉據的良娣。

最後,史盈盈為衛太子劉據,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被宣帝劉詢稱為「悼皇考」的史皇孫劉進。

這個史皇孫劉進,就是著名的漢宣帝劉病已(劉詢)的父親。

史皇孫劉進的身世,十分悲慘,非常令人同情。他並沒有能夠享受多少幸福,後來年紀輕輕,就遭遇江充的巫蠱之亂,與自己的父親衛太子劉據一道,被逼自殺身亡了。

而史皇孫劉進的懷有身孕的妻子史盈盈,也被關入了天牢中,收入了郡邸獄。

史盈盈在監牢之中,生下史皇孫劉進的遺腹子劉病已以後,也被朝廷下令處死了。

史皇孫劉進、史盈盈夫妻的獨生兒子劉病已,即後來的漢宣帝劉詢,就是在監獄中出生的。

依賴邴吉等賢良、善心人士的救助,史皇孫劉進、史盈盈夫妻的獨生兒子劉病已,最終才得以蒙受漢武帝的大赦,躲過一劫,僥幸出獄,幸免於難。

在繈褓之時,劉病已就父母雙亡,命運非常坎坷,地位十分卑微。

出獄之後,劉病已就被交給了外祖父、舅舅的史家進行撫養。

劉病已隻得依傍娘親史家的外祖父、舅舅等親戚,苟延殘喘,苟且偷生。

而此時,因史家是叛逆衛太子劉據父子戚屬的關係,也受到巫蠱之案的牽連,家境凋零,生活也十分艱辛。但史家親人,依然全力養護這個可憐的孤兒外孫劉病已。

因此,宣帝劉詢(劉病已),從小就在外祖父、舅舅的史家庇護下長大,與史家的感情非常深厚,關係非同一般,視同最親的親屬。

後來,昌邑王劉賀被廢,劉病已被大臣霍光,擁立為漢帝,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宣帝。後來,劉病已改名為劉詢。

此時,宣帝劉病已即皇帝位之時,外祖父、舅舅史恭等史家至親已死。

舅舅史恭,留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劉病已的表兄弟史高、史曾、史玄。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劉病已即皇帝位以後,劉病已的表兄弟史曾、史玄等,都以外戚舊恩而封侯。

劉病已的二表兄史曾,被封為將陵侯,三表兄史玄,被封為平台侯。

大表兄史高,為侍中,受到宣帝劉詢的恩寵而尊貴。後來,因為侍中史高,檢舉揭發大司馬霍禹造反有功,而被大漢朝廷封為了樂陵侯。這樣,史家就有了三個侯爵,顯赫一時。

宣帝劉詢病重之時,自知無法治愈,遂任命大表兄侍中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兼管尚書事,輔佐皇帝。

宣帝劉詢死後,宣帝的太子劉奭,就是宣帝劉詢的那個結發之妻,被霍家害死的著名的皇後許平君之子,繼承了父皇之皇位,這便是孝元帝。

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淡泊名利,協助孝元帝劉奭穩定朝廷,輔佐政事五年以後,申請退休,回家養老。

孝元帝劉奭,感念史家的養育、輔佐大恩,賜給表舅舅史高,安車駟馬及黃金,免去史高的官職,讓史高回到自己的家宅中養老。

幾年後,史高因病死去,被漢元帝諡為「安侯」。而史丹,就是安侯史高的兒子,劉奭的表兄弟輩。

自元帝劉奭當太子時起,史丹便因父親史高的保舉,而擔任中庶子,侍從宣帝劉詢十餘年。

元帝劉奭即位以後,任命史丹,擔任駙馬都尉,加官侍中。史丹常陪乘元帝劉奭車駕出行,深得元帝劉奭的寵幸和信任。

史丹以駙馬都尉侍中職位,侍奉漢元帝劉奭,對漢元帝劉奭一直忠心耿耿,關係親密。

史丹智謀過人,說話幽默風趣。

當時,漢朝廷很多國家大事的決策,史丹都參與磋商謀劃。元帝劉奭喜歡聽史丹的建議,對史丹很是寵信。

所以這時,盡管傅昭儀受到元帝劉奭的寵愛,力壓群美,其兒子定陶共王劉康,也因英俊多才,獲取父皇劉奭的歡心,母子均受元帝劉奭恩寵,超越了宮中所有人。

但元帝劉奭還是認為,史丹是前朝舊臣,又是自己的外祖父的直係親屬,非常值得親近信任。

所以,元帝劉奭特別下詔,任命史丹,去做太子劉驁的師傅,監護太子劉驁,務必培養太子劉驁成才。

可太子劉驁呢?卻記恨父皇的不公,並不領情,依然沉迷於飲酒、女色之中,無所作為,父皇劉奭更加不悅。

而劉驁的母親皇後王政君,年紀漸長,也因不善於侍奉夫君劉奭,而不受元帝劉奭的寵幸。

元帝劉奭對皇後王政君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王政君常常得不到夫君召幸。

皇後王政君母子,皆不受元帝劉奭之寵,劉驁的太子之位,王政君的皇後之位,都岌岌可危。

駙馬都尉侍中史丹,一向傾向於宣帝劉詢最喜愛的嫡長孫劉驁,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7

宣帝劉詢在流落江湖落難之時與妻子許平君相識相愛,當時還未發跡,娶親之時,家境非常貧寒。

因此,嫡長子劉奭,小時候就一向體弱多病,病懨懨的,長大成人以後,病體也沒有多大改觀。

建昭(前38-34年)年間,元帝劉奭再次生病,病勢十分沉重。

劉奭暗暗擔心,自己的壽元不長,開始謀劃自己的後事,以防不測。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元帝劉奭常常不能親理朝政,幾乎整天沉醉在音樂歌舞之中。

除了女人,就是飲酒、音樂,劉奭一心享樂,身體也越發不濟。

有時,元帝劉奭不肯上朝理政,就把軍用的戰鼓-鼙鼓,安置在宮殿台階之下,演奏取樂。

劉奭自己,技藝高超,親自站在大殿前的軒檻(欄杆)旁,投銅丸擊鼓,使之發出疆場進兵時的那種急促的擂鼓聲,悅耳動聽,完全合乎音樂的節拍。

後宮嬪妃和皇帝身邊的樂師們無人能為,或者故意假裝不行,以滿足皇帝劉奭的好勝之心,討取皇帝歡心。

隻有定陶王劉康,仗恃父皇的寵愛,而又年青聰明,反應敏捷,他耳濡目染,融會貫通,能夠輕鬆達到甚至超過父皇的技藝水平。

元帝劉奭對心愛兒子劉康的這手絕活,大加贊嘆,認為劉康聰明能乾,善於學習,領悟能力超強。

不止一次,劉奭在駙馬都尉史丹等文武大臣以及皇親國戚的麵前,提及此事,數稱定陶王劉康之才,發出更換太子的種種暗示。

定陶王劉康的母親昭儀傅佳慧暗喜,活動更加積極,欲為兒子劉康爭奪太子之位。

劉康的母親昭儀傅佳慧,原本地位卑微,隻是漢昭帝上官太後宮中的一名普通的才人。

元帝劉奭即位之前,一次奉父皇之命,去問候漢昭帝的妻子上官太後。

偶然之間,劉奭看見聰慧美麗、氣質非凡的侍女傅佳慧,一時驚為天人,便在心裡喜愛上了她,開始與傅佳慧有了來往,產生了情義。

劉奭即位之後,不忘舊日情義,便順理成章地下旨,將才人傅佳慧納進皇宮,專門為傅佳慧設置了一個新的嬪妃品級—「昭儀」,以安頓傅佳慧。

昭儀在漢宮庭的地位很高,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後,與外朝丞相的品級相同。

8

駙馬都尉史丹這人,性格樂觀開朗,言談風趣幽默,外表看起來大大咧咧,其實見多識廣,足智多謀,心思十分縝密,希望護衛皇家正統。

史丹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元帝劉奭的動態,以及大漢朝廷內外的細微變化。

史丹一次次聽到,元帝劉奭在大庭廣眾,如此頻繁地誇獎自己的兒子劉康,數說嫡長子劉驁的種種不是,史丹便敏銳地預感到了不祥的苗頭。

那一天,駙馬都尉史丹,再次聽到元帝劉奭誇獎兒子劉康的音樂才能時,終於忍不住了。

史丹急忙快步上前,以幽默的語氣,委婉地向元帝進諫說道:

「陛下啊:

臣私下以為,所謂才能,在於聰敏好學,溫故知新,沉穩莊重。臣以為,皇太子就是這樣的人。

至於說到,在絲竹鼙鼓之間,有特殊才能的人,那麼黃門鼓吹中的陳惠、李微等人的技藝,便遠遠地高於了宰相匡衡等賢良了。

如此看來,他倆都可以代替宰相匡衡大人,去協助皇帝,治理國家了。」

史丹直言不諱的一句話,一下子把興致勃勃的元帝劉奭噎住了。

元帝劉奭一向思維敏捷,言辭流利,聽了史丹的質問,竟然一時語塞,忍不住尷尬地乾笑了幾聲。

「哈!哈!哈!哈!侍中大人言辭犀利,把朕說得無話可講了。其實,侍中大人是誤解朕的意思了。」

元帝劉奭本想借題發揮,在文武大臣、皇親國戚們麵前,再次釋放出換立太子的信號,試探一下朝中大臣及左右近侍們的反應。

沒有料到,劉奭這一次借題發揮,理由實在是太過牽強,明顯站不住腳,沒有達到自己預想的目的。

元帝劉奭的後話,還沒有乘機說出來,就被史丹無法反駁的話,給擋了回去。

元帝知道史丹忠心耿耿,一心親近和維護太子劉驁。

這件事,元帝也就隻能一笑了之,無法怪罪史丹,也不敢違背眾意,更換儲君。

然而,元帝劉奭對嫡長子劉驁的厭惡之情,並沒有因此消散,反而更加厲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