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傳佳訊劉縯報喜 賀喜事親戚臨門(1 / 2)

加入書籤

1

第二天一大早,劉縯與奴仆劉安,就辭別爺爺等親人,興高采烈地騎著馬,急急忙忙地趕往了湖陽,前往外祖父樊重的家裡,去報喜信。

說起到外祖父家,劉縯的心裡就十分的高興。

劉縯從小,就很討外祖父樊重的歡心。

外祖父樊重,也非常喜愛,特別欣賞自己的外孫劉縯。

外祖父樊重,常常在樊家、劉家的親友們麵前,毫不掩飾地贊揚外孫劉縯道:

「伯升這孩子,小小年紀,卻豪爽大度,不拘小節。

他既聰明機靈,又很有男子漢的氣概,不愧為劉氏家族的英傑,將來定有大成。」

2

「伯升,劉安,你們來了,快進屋裡去!

你們的外祖母和舅舅舅媽,還有孩子們都在家呢!」

今天,一看見外孫劉縯與仆人劉安一道,興沖沖地帶著禮物,來到樊家做客,外祖父樊重,心裡特別的高興,率先出門,樂嗬嗬地招呼著劉縯主仆。

樊重接著吩咐自己的兒子們道:

「樊宏、樊丹,你們弟兄幾個,快去叫你娘出來,就說伯升從濟陽回來了。

讓大家都出來,一道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很快地,舅舅樊宏、樊丹弟兄幾個,就陪著母親,弟妹等走了出來。

看見劉縯從濟陽回來,大家都高興地出來問候劉縯,打聽著劉縯一家的消息。

一瞬間,樊家寬闊的堂屋裡,就擠了滿滿一大屋子人。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

就連外祖母樊陰氏,也急切地問劉縯道:

「縯兒啊,你一路辛苦了!你的父母以及兄妹的情況,怎麼樣啊?他們都好吧?」

劉縯被問急了,一時間也不知道,究竟應該率先回答誰的問題,從何處說起才是。

劉縯口渴極了,他沒有及時回答外祖母樊陰氏的話,隻是大口地喝著水。

還是外祖父看不過意了,為劉縯解圍道:

「大家著急什麼呢?伯升剛剛來,你們就不能夠讓伯升先歇一會兒再說嗎?急什麼呢?」

聽了外祖父樊重的乾涉,大家才靜了下來,默默地看著劉縯狼吞虎咽地喝水。

3

劉縯的外祖父樊重,字君雲。

樊重所屬的樊氏家族,祖祖輩輩,一直居住在南陽郡湖陽縣(今河南唐河縣湖陽鎮),是湖陽縣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

樊氏家族最鼎盛富裕之時,家族不僅一度擁有良田三萬畝(三百餘頃),而且還擁有樓宇相連,高堂重閣的大莊園一座。

樊氏家族裡,還有許許多多的童仆、奴婢,是湖陽縣當地的高門望族,湖陽縣響當當的富豪人物。

此時,樊氏家族的當家人,正是族長樊重。

樊重頭腦精明,精明能乾,擅長多種經營,以善於開動腦筋,精於理財,踏實經營,而遠近聞名。

無論是管理農活,種植養殖,還是經營家族商業,打理家族生意,樊重都是南陽郡有名的一把好手。

樊氏家族農林牧漁,全麵發展,財力十分雄厚,是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所以與當地名門貴族舂陵侯家族等,結下了姻親。

族長樊重善於開動腦筋,所以樊氏家族的大多數田地,都運用陂渠進行灌溉,基本上能夠旱澇保收。

樊氏家族的錢糧,連年不斷地快速增長,養殖的魚蝦、牲畜無數。

雖然家族富裕強盛,但樊氏家族,卻不是那種為富不仁的富人。

他們樊氏家族樂善好施,在南陽,湖陽的名聲都很好。

樊氏家族不僅僅以頭腦靈活,勤勞致富而聞名,而且還以心地善良,待人熱情,寬厚仁慈,樂善好施而享譽四鄰。

當地官吏百姓,大都了解樊重的品行和性格,知道樊重善良仁慈的鼎鼎大名。

樊重常常教導樊氏家族的子孫們說道:

「我樊氏家族的子孫,要始終以與人為善的宗旨與人相處。

為富不仁,吝嗇小氣,驕奢淫逸,狗仗人勢,都不是一個積善人家能夠做的。」

4

樊重的性格溫和,生性厚道。

他為人做事,非常講究禮節和法度,堪稱四鄉的表率。

樊氏家庭,三世同堂,財產共有,一大家人上慈下孝,其樂融融。

湖陽縣裡人稱善樊家,樊重本人,也被官府推為了「三老」,負責一地的民風,民俗事宜。

樊重一大家人,雖然都在鄉間居住,但子孫晚輩,每天都像城裡的貴族王侯人家一樣,要向長者行禮問安。

樊氏家族子弟的知書識禮,慷慨仁慈,成為了鄉裡的表率和楷模。

樊氏家族雖說富甲一方,可樊氏家族人,大都不喜歡大肆揮霍,也從不奢侈浪費,非常講究節約。

無論是生產中,還是生活中,樊氏家族處處精打細算,常常是一點過分的損失與浪費都沒有,是十分精明的財主。

可是,隻要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助,樊重從來都是慷慨解囊,樂意相助,毫不吝嗇,而且不求任何的回報。

樊重活了八十餘歲,才去世。

在逝世之前,樊重家族平素借給窮苦的四鄰親友的錢財,達到了數百萬錢之多。

樊重臨死之時,專門留下遺囑,吩咐兒子們道:

「孩子們,財富這些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先賢有言,你積累的財富越多,你積累的怨恨與仇視,也就越多。

向我們樊家借錢的借糧,大多是衣食不濟的窮苦人家。

請你們焚毀他們借錢的文契,不再收取那些欠款欠糧,積善行德,化解上天的怨恨和懲罰,以讓為父的在天之靈,得到安寧。」

樊宏、樊丹弟兄,向自己的父親承諾道:

「請父親大人放心,我們一定照辦。」

借債的人家,一向敬佩樊家的仁慈慷慨和講究信義。

聞聽樊重病重去世的消息以後,借債的人家都爭先恐後趕著前來樊家,悼念樊重,償還先前在樊重手裡借到的債款錢糧。

樊重諸子,樊宏、樊丹弟兄,都聽從父親樊重的遺願,抱歉地說道:

「家父已經去世,你們借錢的文契,已經不知去向。

我們手裡,沒有你們借錢的文契,怎麼能夠接受你們所說的什麼借款欠債呢?

再說了,那點錢,那點糧,也沒有多少。

你們手裡也不寬裕,那些錢,那點糧,你們還是拿回家去,發展生產,維持你們的生計吧!」

借債的窮苦人家,感激涕零。

從此以後,樊重一家樂善好施,為人慷慨大度的名聲,更是傳遍了四鄉。

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最能夠說明樊氏家族,給人恩惠以後,四鄉鄉親對樊氏家族一家人的深深敬意。

5

就連後來,北魏時代的酈道元,也曾經在他的《水經注》裡,記載當年樊氏家族的盛景說:

「湖水支分,流經東北的地方,為樊氏陂。

樊氏陂東西長十裡,南北長五裡,亦謂之凡亭。樊氏陂陂東,乃樊氏故宅。

樊氏家族既滅,庾氏取其陂。

故喭曰:『陂汪汪,下田良,樊氏失業,庾氏昌。』」

樊氏陂至今猶在,名為樊陂,大約在今鄧州新野縣的西南一帶。

6

二十多年以後,劉縯、劉秀等舂陵侯家族的劉氏子弟,興起義兵,反抗王莽新王朝的治理。

劉縯、劉秀兄弟等劉氏子弟,都被新莽朝廷,認定為造反的叛逆,是萬惡不赦之徒,成為了新莽朝廷誅戮鎮壓的惡賊。

一天,劉秀跟隨自己的大哥劉縯,以及族兄劉賜等人一道,率領舂陵劉家軍,前去攻打新莽朝廷官軍守衛的湖陽縣城。

湖陽縣縣城裡的官吏和官軍,畏懼新莽朝廷的嚴刑峻法,誓死堅守城池,對抗劉縯、劉秀與族兄劉賜率領的劉家軍。

劉縯兄弟的劉家軍起事不久,人馬不足,糧草不濟,武器裝備落後。

劉家軍圍攻了湖陽縣縣城很長時間,都沒有辦法,攻下湖陽縣城。

義軍總指揮柱天都部劉縯,非常憤怒,下令族兄-作為劉家軍首領之一的劉賜,督促舂陵義軍,猛烈攻打縣城,務必要拿下城池。

劉賜得令,急忙調兵遣將,猛烈攻打湖陽縣城。

劉賜與劉縯、劉秀兄弟的親舅舅樊宏一家,也是姻親關係。

劉賜的妹妹劉子君,是樊宏的妻子,劉縯、劉秀兄弟的舅母。

湖陽縣官府的地方官員,大都是當地出生,當然了解本地的情況,很快就知道到了義軍的這些信息。

於是,新莽官軍收係了在湖陽縣裡居住的劉氏叛逆的親屬親戚,妄圖讓義軍投鼠忌器,逼迫義軍退兵。

樊宏的妻子劉子君,因為是劉賜的妹妹的緣故,也被作為叛賊家屬,關進了監獄裡。

當時,為了躲避戰火,樊氏家族一大幫子人,也躲進了湖陽縣城裡。

於是,湖陽縣縣宰馮智、軍帥王紫決定,從樊氏家族下手,去逼退義軍。

為了要挾樊氏家族,縣宰馮智、軍帥王紫,率軍拘禁了樊氏家族的人眾,作為人質。

縣宰馮智、軍帥王紫還命令樊宏出城,要他前去義軍中,說服外甥劉縯、劉秀兄弟,以及劉賜等義軍將領,叫義軍立即撤軍解圍,停止圍攻湖陽縣城。

樊宏到了劉縯、劉秀兄弟的義軍之中,不僅沒有按照縣宰馮智、軍帥王紫的要求去做,而且還留在了劉縯、劉賜的義軍中,幫助舂陵劉家軍一道,前去圍困新莽官軍守衛的湖陽縣城。

湖陽軍帥王紫,性格暴虐,是王氏家族子弟。

得到樊宏投靠義軍,圍困縣城的消息以後,湖陽軍帥王紫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當著一縣官吏說道:

「樊宏這個家夥,一向以是非分明,深明大義而著稱。

他怎麼能夠背叛官府,去投靠叛賊,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呢?

給我立即派兵,把樊宏的妻子兒女,以及樊氏家族的子弟,親屬,統統給我抓起來,立即給我殺掉,除惡務盡,斬草除根!」

湖陽縣宰馮智,以及長吏以下的官吏,見義軍勢大,想為自己留條後路,卻都不同意軍帥王紫的決定。

縣宰馮智等一起上前,為樊宏求情說道:

「軍帥大人,此舉非常不妥!

如今叛賊圍城,凝聚人心為上。

樊重父子兄弟,以禮義恩德,行於鄉裡,一向享有盛名。

如果無緣無故地殺掉樊氏家族的子弟,恐怕會失去民心支持,對守衛城池非常不利。

樊宏投靠劉縯的叛軍,也僅僅是聽人傳說的一麵之詞。

即使如今樊宏真的有罪,歸降了反賊,也應當調查核實清楚樊宏投靠叛賊的罪行以後,依法進行處理,免得怠慢民心,傷害了善人之心。」

湖陽軍帥王紫,見眾人反對,恐怕招惹眾怒,對守城不利,隻好讓步道:

「你們的看法有理,等本軍帥調查清楚以後再說。」

軍帥王紫一時躊躇不決起來,讓步道:

「好吧!暫時將樊宏的妻子兒女收監!等打退叛賊,查清樊宏投賊的罪行之後,再處死他們。」

正好,劉縯與劉賜兄弟,得到了綠林兄弟等義軍的支持,勢力日漸強盛。

湖陽縣的局勢非常惶急,城池危在旦夕。

湖陽軍帥王紫,才未敢貿然殺害樊宏的妻子。樊宏的妻子兒女,遂得免脫,得以幸免於難。

後來的戰事中,各部義軍節節勝利,更始劉玄稱帝登基,玄漢建立。

為了表彰樊宏兄弟在義軍起事之初建立的功績,更始帝劉玄欲任命樊宏幾兄弟,為玄漢軍中的將領。

樊宏卻叩頭推辭,拒絕了更始帝劉玄的恩賜道:

「感謝陛下的寵信!

樊宏本是一介書生,不習兵事,無法勝任領兵之職。

臣宏希望能夠回家,重操舊業,恢復樊氏家族的祖業。」

更始帝劉玄,見樊宏的意誌堅決,知道無法挽留他,隻得作罷。

樊宏最終得以歸家,與樊氏家族宗家親屬一道,在亂世中修築家族營壘,自守圖存。

四鄉鄰裡的老弱婦孺,鄉鄰鄉親,得知樊家修築營壘自保的消息,前去投靠樊家營壘的,達到了一千餘家。

隨著後來戰事的不斷變化,赤眉樊崇率領的北方赤眉軍隊伍,也打到了湖陽縣附近的唐子鄉一帶。

赤眉軍為了籌措必要的軍需,不免燒殺搶掠,多所殘殺,唐子鄉的四鄰百姓遭禍很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