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眾權貴嬌橫跋扈 漢君臣昏庸如故(1 / 2)

加入書籤

1

此時此刻,西漢朝廷的爭權奪利愈演愈烈。新貴階層,也起了內爭。

劉欣對駙馬都尉董賢及其董氏家族的尊寵日盛,引起了丁、傅兩家掌權之人的強烈嫉妒和憤恨。

皇帝劉欣的嶽丈孔鄉侯傅晏,一向與宜陵侯息夫躬關係友善,相處十分融洽。

息夫躬,字子微,是河內郡河陽縣人,是孔鄉侯傅晏的同鄉。

年輕之時,息夫躬曾經做過博士弟子,非常喜歡學習。

息夫躬儀表堂堂,談吐不凡,曾經拜師學習《春秋》等典籍,博覽傳記及百家之書。

熟悉之人,都認為息夫躬是一個奇異之士。

因為息夫躬與傅皇後的父親、特進、孔鄉侯傅晏是同郡同鄉,而又關係友好的緣故,息夫躬最終得以通過孔鄉侯傅晏的引薦,而得以與朝廷權貴交往。

息夫躬因東平王劉雲案件,重新被皇帝寵信以後,越發恣意任性,雄心勃勃。

眼見駙馬都尉董賢的寵愛在所有佞幸之上,孔鄉侯傅晏、息夫躬等新貴,都十分嫉恨。

因此,孔鄉侯傅晏與息夫躬秘密謀劃,希望能夠幫助息夫躬取得輔政大臣的地位,此長彼消,以抵消駙馬都尉董賢的影響和權勢,削奪駙馬都尉董賢手中的權力。

2

在此以前,長安三輔人孫寵,也以熟悉經典,善於遊說而聞名京師。

孫寵曾經被任命擔任過兩千石的高官,在任汝南郡太守之時,因為貪腐違法被免職,成為庶民,最後得以與息夫躬相識、結交。

兩人惺惺相惜,相互推崇。

3

而皇帝劉欣,自繼位以來,多病多災,久病纏身,一直憂慮他人詛咒謀害皇帝,覬覦皇位。

即位以後,就有人誣告中山孝王劉興母親馮太後,以巫術詛咒皇帝。

劉欣和傅太後與中山馮太後早有私怨,趁機挾私報復,下旨嚴懲,馮太後和她的弟弟宜鄉侯馮參等人,都蒙冤自殺了。

自此以後,劉欣對宗室諸王侯爵的猜忌愈盛。

宗室諸王侯爵都誠惶誠恐,憂心忡忡,生怕大禍降臨。

4

不久,突傳無鹽縣危山上因地震有大石自動立起,閃出一條通道,東平王劉雲夫妻曾經前往祭祀。

息夫躬得知東平王劉雲夫妻祭祀山石之事,大喜,遂和孫寵秘密謀劃,兩人聯合上書朝廷,告發東平王劉雲反叛。

息夫躬對孫寵說道:

「老兄,在下聽說,皇帝沒有兒子做繼承人,身體又長期患病。關東諸侯,都圖謀爭奪皇位,皇帝心裡十分憂慮,常常疑懼萬分,擔心不已。

現在,無鹽縣有大石自動立起。聽說那些邪妄的大臣百姓,都以往事作為依托,認為宣帝陛下興起於民間之時,也有大山石自立,這是新君當立的表現。

東平王劉雲,因為是皇室近親的緣故,一直深受皇帝陛下的猜忌。

王後的舅舅伍宏,因懂得方術、能行醫治病,而受到皇帝的寵幸,可以出入官禁之門。

我們何不上奏皇帝,控告東平王和他的王後陰謀叛逆,去謀取我們的榮華富貴。

我們上書朝廷,指控他們日夜祠祭,詛咒皇帝,想求得帝位,聲稱霍顯的陰謀,又要施行於進藥的杯勺,荊軻的事件,必將發生於皇帝的帷帳。

皇帝早就已經對東平王等諸侯猜忌,我們趁機向皇帝述說危險的局勢,去告發東平王劉雲,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從而獲取高官厚祿。」

「此計大妙!揭發國家的奸臣,告發叛逆的逆賊,誅殺皇帝的仇人,這都是獲取封侯的妙計。」孫寵贊同道。

兩人計議已定。最終兩人被皇帝征召上京,得到了皇帝的賞賜和封爵。

在息夫躬、孫寵兩人的誣告下,東平王劉雲、劉雲的王後劉謁和舅舅伍宏等人,都因罪蒙冤被殺。

5

後來,為了獎勵舉報叛逆的有功之臣,劉欣提拔孫寵做南陽郡太守,為方陽侯;任命右師譚做潁川郡都尉,關內侯,宋弘和息夫躬,則同任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晉封息夫躬為宜陵侯。

孫寵、息夫躬兩人,每人都領有一千戶侯爵的食邑。右師譚受封關內侯之爵,也領有食邑若乾。

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息夫躬,既已受皇帝劉欣的寵信,便多次進見皇帝談論政事,指陳得失,無所回避。

有了東平王劉雲夫妻被息夫躬陷害至死的前車之鑒,大臣們都怕被息夫躬等人彈劾,弄得家破人亡。

所以,遇見息夫躬之時,大家都十分恐懼,不敢正視息夫躬。

6

與皇帝的關係越發親密以後,孔鄉侯傅晏與宜陵侯息夫躬等,權欲膨脹,開始不滿足於如今的處境。

於是三公之位,成為了孔鄉侯傅晏、息夫躬一心渴求的東西。

給事中息夫躬,與孔鄉侯傅晏聚在一起之時,常常與孔鄉侯傅晏,一道談論國家大事說道:

「孔鄉侯大人:

陛下年青聰明,英才蓋世,可惜被駙馬都尉等奸佞欺騙蒙蔽,以致誤國害民,壞了朝廷大事,致使朝政積弊很深,積重難返,沒有什麼起色。

如果我輩取得輔政大臣的尊位,定能夠大展宏圖,協助皇帝,興利除弊,建立驚天動地、開天辟地的千秋偉業,青史留名。」

孔鄉侯傅晏,雖然是皇帝嶽丈,但因為劉欣寵愛董昭儀兄妹,女兒傅皇後被劉欣日益疏遠的緣故,也深有怨言,深有同感,於是贊賞道:

「給事中大人言之有理!

陛下寵信駙馬都尉,而駙馬都尉卻庸庸碌碌,並無才乾。

而那些三公大臣卻屍位素餐,令人憤怒。

大人大才,屈居給事中之位,偉大抱負不能夠伸展,令人十分遺憾。

傅謀不才,願意與給事中大人一道,協助陛下,興利除弊,建立中興偉業。」

孔鄉侯傅晏與給事中息夫躬一拍即合。

「多謝孔鄉侯大人支持。

灰塵不會自己掃去,某人一定加倍努力,促成陛下做出決斷,不辜負孔鄉侯大人的鼎力相助。

有朝一日,某人被陛下委以重任,一定不會忘記孔鄉侯大人幫助的赫赫功勛。」

給事中息夫躬向孔鄉侯傅晏許諾道。

息夫躬於是開始不斷秘密上奏皇帝,逐個誣蔑朝中有名望的公卿大臣,希望能夠謀奪他們的位置。

大司馬丁明是皇帝親舅,皇家至親,息夫躬不敢怎麼樣。

於是,大司徒王嘉、禦史大夫賈延等三公,首當其沖,率先受到了孔鄉侯傅晏與宜陵侯息夫躬等人的彈劾。

7

一天,劉欣單獨召見宜陵侯息夫躬研討國事

息夫躬見皇帝召見,大喜過望,遂利用這個有利的機會,向皇帝控告大司徒王嘉等三公九卿說道:

「陛下:

微臣以為,如今朝政混亂,民不聊生,都是三公大臣,沒有一心一意地忠於陛下,為陛下竭盡忠誠、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地做出應盡的努力而造成的。

臣私下發現,大司徒大人(王嘉)剛愎自用,性情剛強而急躁,聽不進任何逆耳之言,不可重用。

禦史大夫大人(賈延),身負監察重任,卻懦弱膽怯,不敢盡職盡責,辦事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夠稱職。

左將軍大人(公孫祿)、司隸校尉大人(鮑宣)等大臣,都是外有剛直不阿的虛名,而實際上卻性情愚陋、迂腐可笑,不熟悉朝廷政事的運作,隻知道紙上談兵,無所作為。

更加可恨的人,這幾位大臣,都不忠誠於陛下、不一心為國選能,而是任人唯親。

他們提拔任用的各曹以下官員,也大都是他們的親族好友,一個個才能平庸,無所作為,不值得一提。

如今朝廷內外交困,令人憂慮。

如果突然有強勁的弓弩,圍攻城池,鋒利的長戟,指向宮闕,陛下您和誰人一道,去防備斬殺這些叛逆呢?

如果暴徒呼號於東方,匈奴飲馬於渭水,邊境危急,天下騷動,京師雖有勇敢的士卒、精良的兵器,還有誰能夠邁出半步,而率先迎敵呢?

軍事文書飛速傳遞,而匯集於京師,告急的檄文,接連不斷地傳到朝廷,平庸之臣、懦弱之徒,將心煩意亂,而不知所措。

稍有決斷的人,都引咎自殺,即使夷滅他的親族,也沒有作用。對於解救危難,又有什麼用處呢?

希望陛下明鑒,親賢遠佞,罷黜這些屍位素餐、庸庸碌碌的俗人,任用賢能,開拓賢人上進之路,以匡救時弊,建立中興大業。」

劉欣聽了,大為欣賞,點頭稱是,笑眯眯地贊揚息夫躬說道:

「給事中大人言之有理,多謝大人提醒!

朕聽了愛卿之言,是茅塞頓開。

朕也早就有如此的憂慮,正是由於貪婪庸俗、碌碌無能之輩在朝廷掌權,才造成了如今朝政的窘困。

朕一直飽聽聖人和先祖的教誨,賢人英烈是先祖聖賢治理帝國的依靠。

朕隻是考慮到朝廷的穩定,才對這些碌碌無能之輩忍受至今,沒有采取果斷措施。

朕將努力改變這些狀況,清明吏治,不被奸佞小人貽誤國家大事。」

息夫躬聞言大喜,又繼續向劉欣進諫說道:

「陛下:

臣一心為國,忠於陛下,以陛下的旨意,作為臣行動的宗旨。

實際上,臣並不是與朝廷的宰相等三公九卿,有什麼私人恩怨,有什麼過節,而上書陛下,彈劾指責他們,而是事實的確如此。

宰相,禦史大夫等三公九卿大臣,安於其位,不思進取,他們隻知道空談誤國,積弊很深。

最終致使陛下復興大漢的宏偉夢想,至今依然是空中樓閣,鏡中水月。

臣私下以為,空談誤國,實乾興邦,為陛下踏踏實實效忠做事,勝過無數的豪言壯語。

當初,秦王朝開鄭國渠而富國強兵,臣以為非常值得我們效仿。

現在的京師長安三輔地區,土地肥饒,可是卻常常遭受旱魔戕害,百姓深受其苦。

臣私下以為,可根據地勢和水源情況,大事在長安三輔興修水利,擴大灌溉麵積。

如此,則國無飢民,人人安居樂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