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漢賢良諫阻皇帝 王巨君韜光養晦(1 / 2)

加入書籤

1

那時,前涼州刺史杜鄴,也對皇帝親信駙馬都尉董賢等佞臣,放縱外戚新貴違法亂紀為非作歹,橫征暴斂百姓,禍害朝廷十分痛恨。

見皇帝下旨,征求對朝政的意見,杜鄴遂以賢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問,諷喻規勸劉欣說道:

「陛下啊:

臣聽說陽尊陰卑,是上天之道。因而男子即便卑賤,仍然各自是本家之陽;女子即便尊貴,仍然是本國之陰。

因此,禮教明確規定『三從』的內容,即令有文王之母的盛德,也必須依附於自己的兒子。

從前,鄭伯放任自己的母親薑氏,對幼子的溺愛,終於釀成共叔段篡國的大禍。

周襄王內迫於母親惠後的壓力,而終於遭受流亡鄭國的危難。

漢朝興起,呂太後把握朝廷大權,私自把大漢皇權,交給她的呂姓親屬,幾乎動搖了大漢江山社稷根本。

臣看陛下登基之初,力求節儉克已,持身以正,想要效法武帝、宣帝,欲振興天下,開創新的局麵。

然而到了如今,祥瑞並沒有應驗降臨,反而發生了日食、地震等天象變異。

黎民百姓都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時刻擔心災難的降臨。

考察《春秋》記載的災異,大多是以景象所指示的含意,作為明確的語言,來警告世人的。

日食頻現,充分表明,陽已經被暗陰所侵犯。

陰為坤,坤被用來表示地,所以稱『坤』為『土』,為『母』,以安靜閒適為美德。

發生地震,就是陰氣失控,不遵循常軌的證明。

天象的占驗情況,是如此的明顯。

臣豈敢不向陛下直言此事呢?

從前,曾參請問孔聖人,盲目聽從父命,是否可算孝順的道理。

孔聖人憤怒地斥責曾參說道:『如果一個人連是非都不分,這能夠算是什麼話呢?』

孔子贊揚閔子騫守禮,不苟且聽從父母的命令,所行之事沒有非理的。所以,別人無法離間,他與父母及親人的良好關係。

而今諸外戚家的兄弟子侄,不管是賢能還是敗類,都能夠在宮廷中任職,分布重要位置,已經嚴重地違背了任人唯賢的宗旨,阻隔了賢才上進之路,招惹天下怨恨。

他們或者掌管禁衛,或者率軍屯駐,恩寵集中於一家。越來越顯貴的聲勢,世所罕見,世所罕聞。

如今,甚至發展到了,朝廷同時設立兩個大司馬、兩個大將軍官職,這樣極端不正常的情況出現。

古時的皇甫家族雖強盛,三桓家族雖勢大,魯國雖建立三軍,然而與今天的皇親國戚相比而言,就已經要算是遜色多了!

就在皇帝陛下拜大司馬、大將軍官職的當天,太陽昏暗,陰氣沉沉,發生日食,這是陛下所親眼所見的。

由此可見,天地神靈,已經非常震怒。

不前不後,在朝廷拜官的關鍵時刻,太空就發生日食,說明陛下太過謙遜,不敢專斷獨行,不隻一次地隻知道順承皇太太後的旨意。

臣私下以為,皇太太後所說的話,陛下無不聽從,皇太太後所要求的東西,陛下無不滿足,陛下已經完全沒有了作為一個君王,應該具有的公正權威和無私決斷的美德。

外戚中犯有罪惡、觸犯國法的,居然也不受法律的製裁;沒有功勞、沒有能力的臣子,居然也全都加封官職爵位,完全違背了祖宗無功不受祿的正常規矩。

這類事情逐漸發展加劇,越積越多,致使尾大不掉,公平公正盡失,陛下的失誤,正在於此。

今天,臣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冒著以下犯上的危險,想講清陛下犯下的這些失誤,就是想使聖明的天子,能夠迅速醒悟,及時改正。

過去被詩人所抨擊、被《春秋》所譏諷的,正是這類現象,恐怕不是針對其他事情而言的。

由後世來看,前代發生的事情,人們會忿怒憂鬱地指摘他們犯下的錯誤。

等到輪到自己去做,就不能像照鏡子一樣,看見自己的過失,自以為合適,其實計策早已經失誤了。

但願陛下能夠更加精誠治國,回顧即位之初的所作所為,大展宏圖,每件事都參考遵照古代的規定原則來處理,以滿足下民的心願。

如此,則黎民百姓無不喜悅,上帝和眾神靈,也會收回他們的怒氣。

為什麼陛下要疑心,吉祥福祿不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擔心不降臨聖朝呢?」

前涼州刺史杜鄴的話,針砭時弊,發人深省,指斥大漢朝廷的種種弊病。

劉欣聞奏,果然很不高興,怒氣勃發。

當著駙馬都尉董賢之麵,劉欣大怒著斥責杜鄴說道:

「杜鄴這個以下犯上的惡賊,真是一個迂腐可笑,目無君王的家夥!

言談之間,盡說些不切實際的話語,不知所雲。

他一心向著太皇太後陛下,侮慢皇帝,其心可誅。

這個惡賊,懂得些什麼東西呢?

我們大漢朝廷,講究以孝治國。

皇太太後陛下英明善斷,朕聽從皇太太後陛下之言,正是體貼孝順的表現,乃治國的大義。

難道朕繼位以來,隻有過失,沒有絲毫的功績嗎?

為什麼你這些個老家夥,要把朕說得如此不堪呢?」

駙馬都尉董賢聽了,急忙提醒劉欣說道:

「陛下英明!

臣私下擔心,恐怕杜鄴這麼大膽,是受了太皇太後陛下的指使授意。陛下不能不多加提防,萬萬小心!」

「董卿言之有理!這些惡賊,隻知道去諂媚太皇太後陛下,哪裡把朕看在眼裡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把杜鄴這個奸賊的奏章,給朕丟到角落裡去。」

劉欣一下子拒絕了接受前涼州刺史杜鄴任人唯賢,清廉吏治的建議。

不久,劉欣又開始擔心日食等天象變異再次降臨。

劉欣遂下旨,用公車,重新征召前大司徒孔光,回到朝廷,準備向孔光谘詢,有關日食之事,商討破解應對之法。

不久,劉欣重新授任孔光為光祿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給事中,備皇帝谘詢。

光祿大夫孔光的地位,僅次於大司徒王嘉。

大臣們心裡都十分清楚,皇帝這樣做的目的。

大臣們私下裡談論說道:

「陛下親信佞臣,並不能重用孔光大人。

尊崇孔光大人的舉動,不過是想以此來體現自己對賢才、老臣的尊重,以掩人耳目,規避大臣對皇帝任人唯親的諷喻。

對於國事,有什麼裨益呢?」

對於皇帝的舉措,大臣們更加失望。

2

當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時,前大司馬王莽,因為堅持禮製禮法原則,觸怒了皇帝和皇帝祖母帝太太後傅太後,而被劉欣所貶,逼回到了王莽的新都封國隱居。

返回南陽郡的新都封國後,王莽十分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知道自己觸怒了皇帝老大,已經惹下了滔天大禍。

於是,王莽就開始韜光養晦,潛藏行跡。

他閉門不出,以縱情酒色、享樂遊玩來自娛,也不拜見賓客,處處低調行事,以求自保。

不久,在京師長安王家宅邸居住,陪同侍奉自己娘親王靜煙的二兒子王獲,又闖下了滔天大禍。

那時,王家的家奴王凱,屢次冒犯自己的主人王獲。

二兒子王獲,出生富貴之家,本身就驕橫跋扈,不守法規。

一怒之下,王獲居然殺死了家奴王凱,而觸犯了朝廷王法。

在新都封國裡休養生息、力求自保的王莽,聽到二兒子王獲,殺害家奴王凱的消息,心裡十分震驚。

此時,王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害怕再次陷入朝廷的羅網之中。

王莽立即回信,嚴厲地責備自己的二兒子王獲,痛恨王獲觸犯國法,給父母惹事,命令王獲自殺,以向皇帝和天下人謝罪。

王獲愧悔不安,後悔莫及,深知父親王莽和自己的王氏家族的艱難處境,知道父親以及自己的家族,已經無法拯救自己,遂自殺謝罪。

消息傳遍全國,大漢朝廷官吏百姓,都感動涕零,異口同聲地贊揚王莽說道:

「新都侯遵紀守法,大義滅親的行為,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如此公正無私、一心為國,不徇情枉法的大臣,哪裡才能夠找到呢?

可嘆陛下,昏聵懦弱,沒有眼力,竟然連這樣忠心耿耿,遵紀守法的大臣,也棄之不用,實在可惜!」

消息傳到劉欣耳朵裡,劉欣大為震撼,越發感受到了王莽死而不僵的影響。

王莽在自己的新都封國裡,前前後後,整整居住了三年之久的時間。

眼見大漢朝政日非,政事混亂,生靈塗炭,全國官吏百姓,無不思念當初王莽擔任大司馬,輔佐大漢朝政時立下的赫赫功績和盛大恩惠。

京師長安三輔和地方郡國的官吏百姓,紛紛上書皇帝請願,為王莽呼冤申雪。

先先後後,數以百計。

王莽深知劉欣猜忌的個性,更加戰戰兢兢,擔心再次遭到皇帝的打擊。

王莽委婉地表達自己心意,希望百姓不要上書皇帝,為自己抱屈,訴說自己當年的貢獻。但王莽的努力沒有多少成效,隻好更加低調地行事,以免觸怒當權者。

到了本年,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之時,前大司徒孔光,已經被皇帝召回到朝廷任職,擔任光祿大夫。

而周護、宋崇等賢良方正,著名士大夫,也被公車特征,召集到京師長安,參與議論朝政。

在朝廷對策時,周護、宋崇等賢良方正,著名士大夫,都不約而同、異口同聲地頌揚王莽當初的功德,稱贊王莽的才乾品德,為王莽辯冤。

劉欣見此,更加疑慮不安。

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這一年,太皇太後王政君,已經是七十多歲高齡,垂垂老也。

太皇太後的年紀越發老邁,希望能有一個說得上話的至親之人,留在自己的身邊的侍候。

漢朝廷的文武大臣們,感激太皇太後一向的恩德,同情太皇太後的處境,紛紛上書劉欣,請求皇帝下旨,將王莽召回京師長安,侍候太皇太後。

各方壓力,越來越大,劉欣漸漸無法抵禦。

恰在此時,安插在王莽身邊的密探丁寧,也送來了奏章,向劉欣密報。

丁寧向劉欣聲稱道:

「陛下:

新都侯大人沉迷酒色,已經意誌消沉,月匈無大誌了。不值得陛下憂慮。」

劉欣聽後,稍稍放心,對王莽的戒心稍稍緩解。

於是,劉欣決定做些讓步,召回新都侯王莽,讓他去侍奉太皇太後,以撫慰太皇太後陛下孤寂的心。

3

可是,王莽的功勞和才乾太過突出,當初又一直堅持禮製禮法原則,不肯屈服於皇帝。

劉欣還是對王莽心有忌憚,擔心王家死灰復燃,依然對王莽非常不放心。

於是,劉欣親自下旨,召回安插在王莽身邊的密探丁寧等,詢問王莽的詳情。

密使丁寧,以乾練聰明、忠心耿耿著稱。

得到皇帝的密旨,丁寧急急忙忙從新都封國所在的南陽郡,秘密趕回京師長安,向皇帝匯報王莽的表現。

「朕交給你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啊?」

精神疲憊,臉色潮紅的劉欣,在陰森森的密室裡,摒開隨從肉墩等侍衛親信,親自與密使丁寧談著話。

「請陛下放心,新都侯大人在封國裡,很是循規蹈矩,沒有違法亂紀的舉動。

三年時間,他除了天天與女人娛樂嬉戲,縱情酒色以外,一直規規矩矩地呆在他的新都封地裡,沒有外出。

新都侯大人既沒有去交接賓客,也沒有與二千石的官吏,著名的士大夫,以及與南陽附近的侯王們有什麼交往。」

密使丁寧,看著多疑多病的皇帝,十分謹慎、小心,他戰戰兢兢,十分詳細地向皇帝匯報著。

「那新都侯大人,平時都乾些什麼事情啊?有些什麼特殊愛好沒有啊?」

劉欣對密使丁寧的回答似乎並不滿意。

「稟告陛下:

新都侯大人吃了大虧以後,如今已經淡泊名利。

他一天不是讀讀書,做做書籍蠹蟲,就是飲酒作樂、縱情聲色而已,並沒有什麼異常行為。」

密使丁寧看出了皇帝心中的疑慮,繼續匯報道。

「不瞞陛下,新都侯大人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精力依然十分旺盛,充沛。

他晚上常常夜以繼日地讀書,白天常常與懷能等美女們廝混在一起,酗酒作樂。

三年來,新都侯大人成績顯著,瞞著前新都侯大人的揭發夫人,娶了好幾個美麗妻妾,共生了兩個私生兒子,好幾個私生女兒。

就在不久,他的第九個私生女兒王紫,才剛剛降生,還在繈褓之中。」

密使丁寧不敢對皇帝有一點隱瞞,詳詳細細地匯報道。

「那就好。那就好。哎,這朕就放心了。

怎麼老天爺那麼不長眼睛呢?

一個老家夥,就要入土的老朽了,也讓他妻妾成堆,兒女成群!

而朕呢,如今依然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劉欣長嘆了一口氣,不禁想到傅皇後、董淑妃等妃嬪,一直都沒有身孕,自己還沒有一個子嗣,來承繼帝位。

考察完王莽在新都封國的表現以後,劉欣稍稍放心了一些,對密使丁寧說道:

「王莽這個老家夥,還算識時務,還算老實,沒有與地方官吏,豪族大姓和侯王們交往勾結,與朕作對。」

既然劉欣心裡,最擔心的事情,王莽都沒有觸犯,劉欣稍稍安心,決定放王莽一馬。

劉欣終於做出讓步。

不久,劉欣下旨,征召新都侯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師長安,命令他們到長樂宮,去侍奉太皇太後。

自此,王莽重新返回了京師長安的府邸。

回京以後,王莽不敢告訴自己的妻子王靜煙,自己在封國納妾生子的情況。

王莽秘密將在封地裡所娶的妻妾和她們所生的兒女,統統留在了自己的新都封國裡,秘密派人照管,沒有帶到京師長安。

4

王莽終於如願以償,回到了久別的京師長安,回到京師自己的新都侯侯爵府邸。

新都侯侯爵夫人王靜煙,聽到丈夫即將回家,早已經抱著幼小的女兒王嬿,率領著一家老小,望眼欲穿地站在侯爵府大門口,迎接丈夫王莽。

看見丈夫王莽的影子,王靜煙就抱著小女兒王嬿撲了上去。

夫妻一見麵,就擁抱在一起,抽泣流淚,孩子們也跟著大哭了起來。

王靜煙雖人到中年,依然風韻猶存,但難掩臉上的悲傷和淒涼,顯得異常憔悴。

看著丈夫兩鬢斑白的麵容,想起被逼而死的二兒子王獲,王靜煙悲從中來,終於忍不住大哭了起來。

王莽忍住悲傷,急忙安慰妻子王靜煙道:

「靜煙,不要哭不要哭!孩子們都看著呢,不要把嬿兒嚇著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都會好起來的!」

看著妻子王靜煙憔悴的容顏,王莽一陣心疼,一陣內疚,一陣愧悔,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留在新都封國裡,孤獨無靠的小妻和幼小無助的兒女。

妻子王靜煙依然悲戚不已,孩子們也跟著哭聲一片。王莽有些煩惱起來,急忙大聲對妻子王靜煙說道:

「靜煙,你就不要哭了吧!你把孩子們也惹哭了啊!巨君還要到未央宮、長樂宮裡,去拜見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謝恩呢!

要不是太皇太後陛下開恩,巨君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夠回到京師呢!

你快進屋去,給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準備禮物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