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漢哀帝寵信佞幸 王司徒據理力爭(1 / 2)

加入書籤

1

然而,大漢朝廷文武大臣都心知肚明,十分了解皇帝寵信佞幸,猜忌賢良的隱秘心思。

「我大漢帝國不幸!我大漢帝國,難道真的要遭受劫難了嗎?為什麼陛下如此昏庸不明,執迷不悟呢?

陛下內心裡,似乎是寧願亡國棄位,也不願意割舍對駙馬都尉董賢等佞臣的私人感情。

陛下怎麼可能聽從我們這些大臣的建議,罷黜驅逐董賢這些佞臣呢?」

大漢文武大臣,見到劉欣寵愛董賢的種種難以理解的舉動,心裡更加絕望。

果然,沒有多久,等輿論稍稍平息了一些以後,劉欣就迫不及待地下旨,封賞駙馬都尉董賢,報答董賢對皇帝的忠心耿耿道:

「詔賜大司徒、大司馬、禦史大夫:

朕早年不幸,共皇早逝,成為孤兒,賴祖母皇太太後的親自撫養,得以長大成人。

皇太太後的無上恩德,難以報答。

幸遇駙馬都尉(董賢)、孔鄉侯(傅晏)、汝昌侯(傅商)、陽新侯(鄭業)等臣子,時時在皇太太後的身旁侍候,得以盡一些朕的孝順之意,以慰朕心。

皇太太後陛下駕崩以後,朕悲痛欲絕,久久無心理政,常思報答皇太太後恩情。

奉皇太太後陛下遺詔,請太皇太後陛下親自頒布懿旨,朕特別頒布旨意給大司徒、大司馬、禦史大夫諸位三公大臣。

請諸位三公,立即按照有關旨意,增加駙馬都尉(董賢)的采邑二千戶人家,並賜給孔鄉侯、汝昌侯、陽新侯等人封國土地,以酬庸皇太太後陛下在世之時,他們終日辛勞勞累,效忠侍候皇太太後陛下的不朽功績。欽此!」

2

接到皇帝封賜駙馬都尉董賢等人封土的詔書以後,大司徒王嘉十分不滿,憤怒地對屬下王邑等人說道:

「諸君:

高祖皇帝多年,曾經立下嚴格的規矩,無功不封侯,非劉氏不得封王。

陛下寵信佞幸,放縱自己,縱情任性,不按朝廷歷來的祖宗規矩辦事,令人痛惜不已。

臣飽受大漢朝廷的恩典,享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一定要據理力爭,堅守正義原則,才對得起自己的地位俸祿和祖宗製定的規矩。」

「大司徒大人說得很對。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皇帝陛下不按祖宗規矩辦事,是陛下違背規矩在先,臣子理當據理力爭,幫助皇帝改過自新。」

王邑非常贊賞地贊同說道。王邑是成都侯王商的二兒子,王莽的堂弟。

大司徒王嘉,立即把皇帝封賜駙馬都尉董賢等人的詔書封起來,退給劉欣,並上密封奏書,勸諫劉欣說道:

「陛下啊:

臣曾經聽賢人先哲說過,爵位、俸祿、土地,是上天所擁有的,不能夠輕易地獎賞給沒有立下功勞的人。

《書經》上麵說過:

『皇天命有德之人列居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位,穿表示尊卑的五種服裝,他們的色彩圖案都各不相同。』

君王代表上天,給人封爵賞賜,尤其應該堅守,有功必賞、合理公平、公正無私、沒有偏私的原則。

朝廷按照功臣的功勞,去劃地分封采邑,如果一旦處理不當,則民心不服;民眾的怨氣如果感動陰陽,就會深深地損害陛下的身體。

現在,陛下的聖體久不康復,必有內在的深刻原因存在,恐怕就是違背祖宗規矩,處事不公而引起的。這是臣內心裡十分恐懼的事情。

高安侯董賢,是奸佞的寵臣,對大漢帝國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功勞。

而陛下卻把爵位封給他,使他顯貴,竭盡財貨賜與他,使他富足,這嚴重違背了祖宗製定的規矩。

陛下還損害天子自身的利益,去寵愛和賞賜董賢。君王的權威已被降低,國庫的儲積已經枯竭,還唯恐不足,還擔心不能夠讓佞幸滿意。

臣私下以為,陛下這樣做,十分不妥。

天下所有的財富資材,都是千千萬萬的天下百姓,用自己的辛苦血汗創造出來的,並不是能夠憑空產生,可以進行無度的搜刮和賞賜的。

當初,孝文帝想興建一座露台,因為看重那百金的修建費用,而克製了自己的私人**,不去興建這座露台,世人由衷敬佩孝文帝的節儉美德。

如今,陛下卻把國家的賦稅資材,作為私人的恩惠,不按照祖宗規矩,隨意地賞賜施舍給董賢等新舊權貴,甚至他們一家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千金的賞賜。

古往今來的貴臣、戲子,還從未有享受董賢等新舊權貴這樣的超常待遇的。

陛下對待戲子、佞幸的賞賜,大大超過了對待功臣宿將的恩賜。

權、責、利相當,是一個君王、一個上司讓人忠誠效命的處事原則。

如果享受的利益、權利都很大,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責任很小,或者功勞貢獻很小,賞賜很厚,挑戰公平公正的獎勵原則,就會人心不服。

怨恨四起,痛恨不公,人心背棄,就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常言道,你集聚了財富,你就集聚了仇恨。

古往今來,飽受皇帝大亨寵愛的佞幸、戲子等,最終大都不得善終,就是他們享受的利益很大很大,而功勞貢獻很小很小,引起的怨恨不滿,天怒人怨導致的必然結局。

如今,朝廷內外有關董賢的流言,已經傳播四方,人們全都怨恨他,仇視他,不滿他。

董賢飽受詬病的地方,就在於他的功勞很小,而陛下對他的寵信賞賜太厚。權責利並不相當,所以才會集聚天下人的仇視怨恨。

俗諺說:『千夫所指,無病而死。』臣常常為董賢最終的結局,能不能得到善終,感到寒心和擔心。

現在,陛下聲稱,太皇太後陛下根據永信宮皇太太後的遺詔,而下詔給丞相、禦史等三公,準備給予董賢賞賜,增加董賢的采邑人戶,並賜給三位侯爵以封國封地,臣王嘉心裡,感到十分的不解和困惑。

前不久發生的山崩、地震、日食等天災,同時發生在元旦『三始』這一天。

這都是因為朝廷賞賜不公,陰氣侵犯陽氣的緣故,而顯示的上天的警告提醒啊!

前些時,董賢已經再次封爵,傅晏、傅商等人,也已經再次改換,增加了封國和采邑,鄭業也利用私人的感情,無度地橫求了皇帝給予的賞賜。

陛下給予他們的賞賜恩惠,對他們來說,已經實在是十分豐厚了,早已經操過了他們的功勞和貢獻了。他們也應該十分滿足了。

可是他們,仍然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利用陛下的寵愛,恣意求索,無休無止,令人十分厭惡鄙夷。

臣私下以為,這已經深深地傷害了陛下,尊崇孝順皇太太後陛下的本意,無法向天下人公布封賞他們的真相,對帝國的危害至大!

臣屬驕橫不法,貪得無厭,就會冒犯欺騙主上,使陰陽失去調節。

陰氣陽氣互相沖突,就會激怒上天神靈,傷害陛下的身體,損害帝國根本。

陛下年紀輕輕,本應該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卻臥病長久,憂心忡忡,而一直沒有痊愈,又未立下皇帝繼承人。這種種情形,都是使人十分憂慮和擔心的。

陛下應該多多考慮,如何公正無私地處理國事,清明政治,使萬事步入正軌,順應天心民心,以求上天的保佑。

陛下怎麼能夠肆意地放縱自己的個性,恣意享樂,醉生夢死,忽視自身的健康,危害國家根本呢?

陛下怎麼能夠不念高祖皇帝當年創業的艱辛,而不勤奮努力,維護社稷的安寧呢?

陛下怎麼能夠舍棄先祖建立遺留的製度而不顧,不使它傳於子孫後代,以致無窮呢?

臣謹把皇帝的詔書,秘密封還,不敢顯露一點痕跡,讓別人看見,顯露出皇帝的過失。

臣並非因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敢以違抗詔旨之法,自我彈劾。

臣實在是擔心,天下人知道這件事的原委以後,非議陛下,有傷陛下的英明。

所以,臣違抗詔旨,不敢自我彈劾,而引咎辭職。請陛下見諒!」

劉欣覽奏,憤怒不止,對大司徒王嘉的意見,置之不理,對著親信侍從肉墩等人說道:

「大司徒大人嫉妒成性,胡言亂語,議論國事,令人憤慨,難道朕沒有主張嗎?

當初,鏟除東平王等朝廷奸黨,駙馬都尉等臣子,曾經立有大功。

尊崇侍候皇太太後陛下,他們更是盡心盡力,竭盡忠誠。他們這些宮外大臣不知道其中的具體情形,難道朕也不清楚駙馬都尉等人的貢獻嗎?

朕親近寵愛心愛的賢明大臣,讓他們輔佐朕,掌控朝政,也是為了社稷大計著想,為了帝國千秋基業的穩定。

大司徒大人這些老家夥,指責朕親信佞臣,難道你們自己,就沒有幾個相好的朋友知己嗎?」

劉欣固執己見,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

劉欣不按封侯規矩辦事,最終賞賜恩封了董賢等佞臣。

大司徒王嘉等三公大臣,見皇帝不停自己的勸告,恣意妄為,無計可施,絕望至極。

漢朝廷的文武大臣,隻有眼看著漢朝廷這座大廈,逐漸傾頹,而無法扶持。

3

當初,漢朝廷廷尉梁相等有關部門大臣,接受皇帝旨意,負責審理東平王劉雲一案。

東平王劉雲案件將要結束之時,冬月隻剩下不到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了。

按照大漢朝廷歷來的法律法令規矩,冬月結束,就不能夠再處決犯人了。

當時,由廷尉梁相等大臣,接受皇帝旨意以後,就開始認真負責地偵辦東平王劉雲夫妻詛咒皇帝的案件。

在案件偵辦審查過程中,廷尉梁相發現,東平王劉雲以及王後劉謁的供辭中,有許多虛飾不實的地方。

廷尉梁相疑惑不安,心裡開始懷疑案件是否屬實,對屬下官吏說道:

「諸君:

東平王一案,可能是一件冤假錯案。我一定要向皇帝陛下說明,以免有傷聖朝的英明。」

屬下贊同說道:

「廷尉大人:

作為司法官吏,如果徇情枉法,不秉公執法,製造冤假錯案,危害甚大,可能引起民憤,動搖朝廷根基。廷尉大人做得很對。」

廷尉梁相當時並不了解,冤案的製造者,就來自於最高層的皇帝劉欣。

因而,廷尉梁相專門上奏皇帝,向劉欣報告案件的情況,請求皇帝說道:

「陛下:

臣研究檢查案件卷宗發現,東平王劉雲夫妻的案件中,有許多不清不楚的地方。

臣請求把東平王劉雲等一乾人犯,直接押解長安,改由朝廷的公卿大臣,進行復審。以弄清是非曲直,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以免傷害朝廷的英明治理。」

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當時參與廷議,也一致贊同廷尉梁相的看法。

尚書令鞫譚建議道:

「陛下:

廷尉梁大人說得很對!聖明的朝廷,應該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請求陛下準許廷尉梁大人這樣做。」

仆射宗伯鳳也說道:

「陛下:

廷尉梁大人和尚書令大人的看法很有道理。如果產生冤假錯案,恐怕有傷聖朝英明的治理。」

劉欣聽後,滿臉慍色,準備發火。

4

東平王劉雲,是漢宣帝劉詢(劉病已)孫子,東平思王劉宇之子,乃皇家宗室,皇家近親,也是很有資格,承繼皇家大統的。

所以,劉欣一直十分猜忌東平王劉雲,一心要東平王劉雲夫妻去死,以消除後患。

看見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要認真調查東平王劉雲謀反案件,有可能為東平王劉雲伸冤昭雪,幫助東平王劉雲擺脫死亡陷阱,劉欣大為緊張,思忖道:

「如果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出麵調查,恐怕東平王案件就會真相暴露,豈不是讓朕的計劃落空,讓朕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傷害朕的威望了嗎?」

劉欣大怒,立即申斥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道:

「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你們這些家夥,居心不良,難道要懷疑朕製造冤案,陷害忠良嗎?

眼見朕的病情沒有起色,你們內外顧望,懷有二心,是想向東平王邀功請賞嗎?

你們這些可恥的家夥,你們的行為,實屬首鼠兩端,十惡不赦。

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人,沒有痛恨奸惡、為主上討賊報仇的忠心,實屬是非不分,為臣不忠!

他們希圖拖延劉雲一案,幫助劉雲僥幸度過冬季,減免劉雲等叛逆的死罪,實屬依附叛逆,大逆不道。

茲下詔,罷免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人的官職,將統統貶為平民,以懲戒那些為君不忠,心懷二心的奸佞叛逆。

來人啊,把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這些首鼠兩端的家夥,給朕關入詔獄,嚴格審問。」

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就這樣被劉欣無辜免職了。

最終,東平王劉雲夫妻,也以詛咒皇帝、陰謀叛逆的罪名,被處死了。

數月以後,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但到了此時,東平王劉雲、劉揭夫妻,早就成為了刀下冤魂。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也被逐出了朝廷。

5

到了如今,大司徒王嘉,重提當時審判東平王劉雲案件往事,認為前廷尉梁相等實屬冤枉,欲為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大臣鳴冤叫屈。

大司徒王嘉遂上書皇帝,為前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人抱不平,並向劉欣重新舉薦梁相等人入朝為官說道:

「陛下:

前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士大夫,都有才乾和德行,不畏權貴,堪稱忠臣烈士。

心月匈闊達、聖明睿智的君王,對待自己的臣下,總是計其功勞、抹去其過失。

臣私下裡,為朝廷憐惜這三個人才。希望英明的聖上,能夠重新任用他們,讓他們重新為陛下效力。」

大司徒王嘉的奏書呈上,觸動了皇帝的隱憂。

劉欣勃然大怒,憤怒地將大司徒王嘉的奏章,拋在了地上,棄之不理,並立即派遣內侍肉墩,帶著聖旨,前去斥責大司徒王嘉道:

「大司徒王嘉,飽受皇恩,卻心懷二端,結黨營私,為叛逆說情。

肯定是見君王久病不愈,生出了背棄君王,附和叛逆的二心,以為日後的進身之本,著實可恨至極!」

很久很久,劉欣都怒不可遏,心中的怨氣,都一直不能夠平息。

於是,劉欣再次派自己的使節丁寧,前去大司徒府,申斥大司徒王嘉。

大司徒王嘉見劉欣發怒,急忙上書向皇帝道歉,但王嘉心裡,並不服氣。

6

這次事件過去了二十餘日,大司徒王嘉,依然堅持自己封賞功臣的原則立場,沒有向皇帝屈服,不肯接受皇帝旨意,同意晉封駙馬都尉董賢等人。

大司徒王嘉,再次封還了皇帝專門為駙馬都尉董賢下達的,增加董賢封國戶數的詔書,還給了皇帝。

劉欣見大司徒王嘉一直不肯讓步,屢次三番,駁回自己的聖旨,讓自己對董賢的承諾,久久不能夠兌現,在董賢等佞臣麵前下不了台,更加怒不可遏。

新仇舊恨,剎那間統統聚在了一起。劉欣心裡仇恨難消,憤怒難平,大怒著,對尚書省官員丁寧等人下旨道:

「大膽王嘉,桀驁不馴,心懷二心,屢次三番,故意違背聖旨,犯了大不敬之罪。

丁寧啊,你攜帶朕的旨意,速速帶人,到大司徒府衙,去召見大司徒王嘉,責問大司徒的罪行。」

尚書省官員丁寧等,不敢拒絕皇帝的聖旨,遂再次前往大司徒府衙,奉旨責問王嘉說道:

「司徒大人:

丁寧奉皇帝旨意,前來詢問大司徒大人。

前廷尉梁相、尚書令鞫譚、仆射宗伯鳳等人,前些時犯了附和叛逆,對天子不忠之罪。他們的罪惡昭著,天下人所共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