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稚子無知幼帝嗣位 司馬有心王莽理政(1 / 2)

加入書籤

1

東山再起,再一次擔任大漢朝廷大司馬職位之後,王莽吃一塹長一智,頭腦越發清醒冷靜。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八日當天,得到太皇太後的任命懿旨以後,王莽立即心急火燎地進了長樂宮,向太皇太後陛下謝恩,並與太皇太後秘密商議,選立皇位繼承人,承繼漢家大業等國家大事。

王莽進宮,向太皇太後行禮問候以後,姑侄倆閒聊幾句,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太皇太後王政君深謀遠慮,對王莽說道:

「巨君啊: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你的當務之急,就是選拔皇帝的繼承人。

經歷哀帝忘恩負義,背棄大宗,打擊和排擠賢明士大夫的事件以後,我們再也不可,犯下錯誤,重蹈覆轍啊!」

太皇太後王政君與大司馬王莽,都吃過劉欣忘恩負義的虧,心裡都對成年的皇帝繼承人有了戒心。於是太皇太後,敦敦教導王莽,對王莽特別叮囑道。

「太皇太後陛下言之極當!

臣私下以為,哀帝短命背恩,不配作為成帝陛下的接班人。

應該重新為成帝陛下選立繼嗣,承繼皇家大業,延續成帝陛下的血脈。

臣以為,這次的選擇,必須更加慎重。

如果選立與賢明士大夫作對,不與我們一條心的皇家候選人,作為成帝陛下的嗣子,繼承大漢帝業,我們豈不是又會犯下當年的錯誤,讓外戚專政,危害社稷大業嗎?」

大司馬王莽,也一直心懷恐懼,深有同感,竭力贊同太皇太後的意見道。

「巨君說得很對。確

實不應當將那個忘恩負義,不顧大義原則的家夥,作為驁兒的繼嗣。

驁兒在天之靈,知道為娘的決定,也會欣然同意的。

那麼,選立皇帝嗣子之事,就要勞巨君費心了!

這一次,我們絕對不能夠重蹈覆轍,又選立一個忘恩負義、處處與我們為敵的家夥。」太皇太後吩咐王莽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請您放心!臣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請太皇太後陛下決定!

臣聽說,中山孝王之子箕子,已經長成,與皇家血緣最近,為人老實厚重,而又家族凋零,沒有外戚乾政的擔憂。

箕子的輩分、年紀、品行等,也非常適合作為成帝陛下繼嗣。

太皇太後陛下以為如何呢?」

王莽心裡有數,征求太皇太後的意見道。

「巨君果然見識不凡。箕子這娃兒,幼年喪父,孤苦伶仃。哀家也聽人說過,他為人忠厚老實,值得托付大業。

就依巨君的意見辦理,將箕子作為驁兒的後裔,繼承漢家大業。

箕子是驁兒的侄子輩,不論是血緣輩分還是其他條件,都是最為合適的。

想來,朝廷文武百官,也無人敢於反對。」

太皇太後拍板道。

「太皇太後陛下英明!臣立即下去布置實施!太皇太後陛下保重,臣告辭了!」

王莽說完,與太皇太後行禮之後,就急匆匆地走了下去,安排派遣使節,迎接儲君的事宜。

為了最大程度地控製朝廷的局勢,維護大漢朝廷和王氏等外戚豪族的利益,姑侄兩人的主意,很快打定。

2

安陽侯王舜,本是王莽的堂弟,也是王氏家族的一個重要人物。

安陽侯王舜,一向為人正直坦誠、小心謹慎,常常侍候在太皇太後的身邊,很受姑姑太皇太後王政君的信任、寵愛。

王莽知道姑姑王政君很欣賞安陽侯王舜,於是奏請太皇太後頒布懿旨,任命王舜為車騎將軍,擔任迎接新皇帝的特使。

太皇太後欣然同意。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太皇太後派車騎將軍王舜、大鴻臚左鹹等大臣,擔任朝廷特使,持符節到中山國,迎接中山王的嫡子劉箕子,到京,準備將劉箕子作為漢成帝劉驁的後裔,立為太子,作為皇位繼承人。

劉箕子,是英年早逝的中山孝王劉興的嫡長子,被漢哀帝陷害至死的中山馮太後的親孫子。

3

漢朝廷的文武大臣,耳聰目明,實際上心裡都非常清楚漢朝廷如今的真實情形。

太皇太後王政君與大司馬王莽,雖然如今已經大權在握,重新掌握漢朝廷的命運。

但他們的心情並不舒暢,不敢有一絲一刻的放鬆和懈怠,更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大司馬王莽,這些日子以來,常常在皇宮內外,忙忙碌碌地跑個不停,可說是心力憔悴,精疲力盡。

光是到太皇太後的長樂宮,去請安問政的次數,就不計其數,難以統計。

王莽與姑姑太皇太後最操心,殫精竭慮地思考商議的大事,就是如何才能夠穩定漢朝廷的局勢。

姑侄二人一致認為,任用英才,俊傑,協助處理大漢朝政,鏟除潛在的對手和障礙,乃是穩定社稷的當務之急。

於是,姑侄倆開始提拔任用受到他們信任的大臣,擔任朝廷要職,並開始懲罰報復自己的對手和敵人。

4

想到了這一點,王莽立即行動起來,於是進宮與太皇太後商議。

「太皇太後陛下:

臣受到陛下信任,擔任大司馬一職,一直惴惴不安,深怕傷害社稷大業。

臣一直希望,做一個像周公那樣,心月匈開闊的君子,而不願做一個有仇必報的狹隘小人。

然而,皇太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當初擾亂後宮,致使成帝陛下絕嗣,一直令臣深惡痛絕,怨恨難安。

後來,皇太後趙飛燕這個不分是非的女人,又大力支持哀帝,排擠朝廷忠良,臣更加憤憤不平。

為了穩定社稷,臣以為,首先應該從鏟除皇太後趙飛燕這些奸黨小人開始,實施鋤奸大計,才能夠排除奸佞,引進賢良,振興朝廷。」

對此,太皇太後也深有同感,贊同王莽的意見道:

「巨君所言甚是!巨君有什麼想法,大膽實施就是。

如此朝政混亂,都是奸佞作祟,不清除貪官汙吏,禍國殃民之輩,怎麼能夠清明政治呢?

巨君放手去乾,哀家全心全力支持你!」

得到太皇太後的鼓勵,王莽歡欣鼓舞。

於是,王莽立即奏報太皇太後,指責彈劾皇太後趙飛燕當初犯下的滅絕皇嗣的滔天罪行。

想起兒子劉驁慘死,皇孫夭折的往事,太皇太後心中的怨怒,重新被鼓動了起來。

太皇太後怨恨不已,立即同意王莽的建議,頒布懿旨,給主管官署道:

「皇太後趙氏(飛燕)與女弟(妹妹)趙昭儀,專寵專房,禁錮其他美女進禦,殘酷地陷害並滅絕成帝嗣子,致使皇帝絕嗣,皇權旁移,天下動盪,帝國不寧,可謂罪惡滔天,罪不容赦。

太皇太後懿旨:立即將趙氏(飛燕)貶為孝成皇後,遷到北宮居住。」

5

回想起趙氏姐妹滅絕成帝嗣子的罪惡,太皇太後王政君仇恨難消,頒布貶斥懿旨以後,依然有些難以控製自己的憤怒情緒。

不知不覺之中,太皇太後又回想起了當初傅太後死後,違背禮製禮法,與丈夫元帝劉奭同葬一事,心裡更加憂憤懊悔,十分惱怒。

那一天,王莽進宮,領受太皇太後頒布的懿旨。

看見姑姑太皇太後陰沉憤怒的麵孔,王莽就知道姑姑已經被觸動了心事,依然怨恨難平。

王莽見狀,大喜。於是,王莽一邊安慰太皇太後,一邊鼓動太皇太後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臣私下以為,如今朝廷混亂,國家衰頹,民不聊生,都是奸佞誤國造成。

孝成皇後趙氏姐妹等,禍亂後宮,駙馬都尉董賢等,擾亂朝廷,貪官汙吏,則禍害百姓。

而哀帝的外戚等,也禍害朝廷,為害不淺。

定陶共王太後傅氏,與孔鄉侯傅晏等人,同心合謀,背恩忘本,專斷放肆,圖謀不軌。

臣建議,應當立即褒獎高武侯傅喜等賢良士大夫,立即將孝哀皇後傅氏,貶到桂宮去居住;傅氏、丁氏兩家族在朝中任職的子弟,也應該全部免官罷職,剝奪爵位,遣回原郡;將孔鄉候傅晏,帶同妻兒老小,全家遷移到合浦郡監視居住。

隻有如此,才能夠彰顯朝廷懲惡揚善的原則,安慰忠臣烈士之心。」

太皇太後欣然同意道:

「巨君言之有理,不驅逐奸佞,褒獎良善,怎麼能夠激發人們的上進效忠之心呢?就照此執行。」

於是,太皇太後頒下懿旨,褒獎贊揚傅氏家族的高武侯傅喜說道:

「布告天下:

高武侯傅喜,性情端正謹嚴,言論和主張忠誠正直。

雖然跟已故定陶太後有親屬關係,但始終不肯順從旨意,附合邪惡,孤高耿直,嚴守節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