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巨君立下雄心 紅陽侯被黜驅離(1 / 2)

加入書籤

1

不多久,劉歆、嚴尤、甄豐、甄邯、王舜諸位親信大臣,就跟在王邑身後,到了大司馬府。

太中大夫劉歆,字子俊,此時大約已經有五十歲左右的年紀了。

劉歆的父親,就是著名的中壘校尉劉向。

劉歆一家,可謂家學淵源,是世代書香門第。

建元元年(公元前6年)之時,為了應和符命圖讖,劉歆特地改名為劉秀。

此時,劉歆擔任皇帝的中級顧問,太中大夫一職。

嚴尤,足智多謀,曉暢軍事,與劉歆的年紀相仿,是王莽太學敦學坊的同窗好友,一向與王莽關係十分親密。

甄邯,也是漢朝廷著名的儒家士大夫,是大司徒孔光的女婿。

而安陽侯王舜,則是王莽的堂叔父王音之子,王莽的堂弟。

2

親信大臣們很快到齊,賢才畢集,濟濟一堂,大司馬王莽十分高興,立即言歸正傳,開始發話道:

「諸君:

國家不幸,命途多舛,皇帝駕崩,帝國不寧。

莽秉承太皇太後陛下旨意,擁立幼君,輔弼國事,能力有限,頓感誠惶誠恐,倍感壓力。

如果沒有諸君和大臣們的支持,莽一定無所作為,有悖太皇太後陛下的寵愛和信任。

諸君知我,希望諸君,有什麼指教莽的,請不吝賜教,莽十分感激。」

大司馬王莽態度誠懇,十分謙遜地對身邊親密的戰友們說道。

「大司馬大人謙虛,我等敬佩不已。

大司馬大人,子俊私下以為,如今朝廷,朋黨紛爭加劇,地方有法必依、有令不遵的情況十分嚴重,已經嚴重影響朝廷法令實施和治理。

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嚴格申明朝廷的法令要求,凝聚人心,同心協力,匡扶朝政。」

太中大夫劉歆率先發言,建議王莽道。

「太中大夫言之有理,與莽不謀而合。」王莽笑著贊賞劉歆道。

「太中大夫大人的建議,的確是當前的當務之急,我王舜非常支持,沒有異議。

所謂上行下效,王舜私下以為,申明朝廷法令,凝聚天下人心,請從朝廷文武大臣和大司馬大人、大司徒大人等三公大人開始做起。」安陽侯王舜也建議王莽道。

「安陽侯大人說得很對!

莽一定虛心接受,嚴於律己,從我做起。

相信大司徒等三公大人,也能夠率先垂範,做好表率。

大司徒孔大人是當代名儒,還曾經輔佐過三位君王,在三位皇帝的手下,擔任過丞相,一向是莽的榜樣。

大司徒大人德高望重,莽一直十分敬佩。

就是太皇太後陛下,對孔大人也是十分敬重,天下官吏也都十分信賴他。

莽與大司徒大人相處多年,很了解大司徒大人的個性和為人處世的原則。

安陽侯大人的建議,非常之好,莽一定稟告太皇太後陛下,立即實施安陽侯大人的建議。」

王莽微笑著,贊同安陽侯王舜意見道。

「大司馬大人,任用賢才,凝聚人心的確是當務之急,但排斥奸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然,就像董賢這樣的奸佞之徒,掌握朝廷大權,就會冷了賢才之心,傷了匡扶社稷大事。」

甄豐也不甘寂寞,急忙建議王莽道。

「甄大人說得太對了。莽當初,就是吃了那些忘恩負義的奸佞之徒的大虧。

為了復興大漢的宏圖偉業,百年大計,我們絕對不能對奸佞之徒太過仁慈,讓他們壞了朝廷大計。」

王莽肯定甄豐的意見道,「諸君,你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需要指教莽的?」

「大司馬大人:

當初,匈奴汗國單於欒提知,在覲見皇帝之時,有關部門官員,迎合掌權大臣的意見,對單於的處所安排有所欠缺,致使單於一直耿耿於心,不能夠釋懷。

請大司馬大人,立即安排有關官員,施恩於他,安撫單於,以保邊塞安寧。」

嚴尤終於開口,建議王莽道。

「嚴大人高瞻遠矚,言之有理。

匈奴汗國乃邊塞強國,一舉一動,都事關大漢安危,不得不慎之又慎。

莽立即稟告太皇太後陛下,下旨安撫單於,給予單於厚重的賞賜和安慰。」王莽贊同嚴尤意見道。

「諸君:

如今,國家衰頹,百姓窘困,興利除弊,撥亂反正,都在我輩身上。

如果我們精誠團結,定會建立千秋工業,名垂青史。諸君多多努力!

諸君,你們今天的意見都很好,莽立即稟告太皇太後陛下,立即實施。

請問諸君,你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沒有?」王莽的態度更加誠懇。

「沒有了,大司馬大人。」甄邯聽到王莽同意尊崇自己的嶽父大司徒孔光,要避嫌疑,不好直接表態,此時終於搭話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今天就討論到此。

諸君,莽對天發誓,莽願與諸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會忘記你們的功績。

讓我們一道精忠報國,完成復興大漢的千秋偉業,名垂青史。」王莽激勵戰友們道。

「多謝大司馬大人信任!我輩一定努力!」戰友們慷慨激昂地齊聲發誓道。

3

戰略既然已經確定,漢朝廷申明法紀、凝聚人心的行動,在王莽的親自領導下,大張旗鼓地迅速開展了起來。

在太皇太後陛下的強力支持下,漢朝廷政事,逐漸走上正軌,大漢朝廷的實權,也十分良好地掌控在了大司馬王莽的手中。

雖然朝廷局勢對王莽是越來越有利,但王莽並沒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是更加謙遜。

在朝廷舉行典禮儀式,以及朝會之時,王莽都以謙虛低調的姿勢,對待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大臣。

王莽率先垂範,對大司徒孔光處處尊重,近乎畢恭畢敬的地步,千方百計地獲得孔光的支持。

朝廷大事,事無巨細,王莽都喜歡拿去與大司徒孔光商議探討。

而且,王莽還大力引薦孔光的女婿甄邯,擔任侍中、奉車都尉一職,對甄邯也十分親近信任。

大司徒孔光越發對王莽和太皇太後感激涕零,樂於聽從王莽驅使。

其他三公九卿,文武大臣,見大司馬王莽禮賢下士,對孔光如此謙恭,還有誰,敢不對大司徒孔光畢恭畢敬,樂於聽從三公大臣的調遣呢?

4

王莽從尊崇大司徒孔光做起,凝聚貴族官吏人心,獲得貴族官吏支持的行動,很快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王莽低調為政,處事十分謹慎,講究策略的行為,迅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獲。

王莽對大司徒孔光的尊敬和信任,讓當初曾經因為王莽重新上台大人大司馬,而惴惴不安的孔光,徹底放心了。

大司徒孔光乃三朝元勛,多次經歷宦海風波,當然十分清楚,王莽在太皇太後心裡的重要地位,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

於是,大司徒孔光投桃報李,對大司馬王莽也言聽計從,積極配合工作,與王莽的關係,非常默契。

王莽見大司徒孔光馴服,心裡很是高興。

於是,王莽與自己誌同道合的戰友劉歆、甄豐、甄邯、王舜、嚴尤等商議,決定開始實施自己製定的興利除弊的國策,決心力挽狂瀾,一掃漢朝廷的頹勢。

5

到了此時此刻,大司馬王莽對政事的處理更加得心應手,對漢朝廷局勢的掌控,也更加收放自如了。

到了此時,很多朝廷大事,根本不需要大司馬王莽親自出麵,就可以順利解決了。

王莽平素不喜歡的人和事,也並不需要王莽自己親自出麵,去向太皇太後提出彈劾,而是讓自己的親密戰友、信任的大臣們出麵,去請求太皇太後罷黜某人,就可以輕鬆搞定了。

眼見戰友們對自己意圖的理解,已經達到心領神會的地步,大司馬王莽,越發躊躇滿誌,信心百倍。

6

自從當初,哀帝劉欣駕崩,漢朝廷選立大司馬的事件發生以後,前將軍何武、前左將軍公孫祿兩人心裡,就開始忐忑不安,憂心忡忡。

前將軍何武與前左將軍公孫祿私下談論道:

「公孫大人:

我們應該十分清楚,我們相互薦舉大司馬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掌權人士,遭到了太皇太後陛下和新都侯大人的憎恨和厭惡。

如果我們沒有自知之明,依然悖逆太皇太後陛下和大司馬大人的旨意,恐怕後果難料。」

前左將軍公孫祿深有同感,感嘆說道:

「哎,我們都是為國家大計著想,不想被猜忌為野心勃勃,令人哀婉。

新都侯大人貌似坦盪真誠,實則心月匈狹窄,不能夠容人。

何大人說得很對,我們還是夾著尾巴做人為好,以免又觸怒掌權人士。」

前將軍何武與前左將軍公孫祿兩人交流完畢,各自歸家,心中一直憂慮不安。

王莽被太皇太後任命為大司馬之後,前將軍何武、前左將軍公孫祿兩人,越發感到形勢不妙。

私下裡,前將軍何武、前左將軍公孫祿兩人,都十分擔心王莽的報復。

前左將軍公孫祿,十分了解王莽的個性,憂心忡忡地對前將軍何武說道:

「何大人:

大司馬大人貌似坦誠大度,公正無私,實則心月匈狹隘,十分猜忌,眥睚必報。

某人擔心,我們快人快語,有啥說啥,沒有忌諱的性格,會妨礙大司馬大人,完成大事,遭到大司馬大人的嫉恨和打擊。」

「公孫大人深刻了解大司馬大人,所言即當!

我們還是處處低調行事,不要觸怒大司馬大人吧!」前將軍何武深有同感,贊同道。

於是,兩人低調行事,恪盡職守,盡量不去與王莽唱對台戲,以免招致王莽的報復。

然而,前將軍何武、前左將軍公孫祿兩人,在朝臣中的威望甚高,最終還是沒有逃脫王莽的猜忌。

從王莽的隻言片語之中,王莽的親密戰友,已經感受到了王莽的疑懼之心。

大家心領神會,很快明白了大司馬王莽對待前將軍何武、前左將軍公孫祿兩人的態度,決心出麵為王莽掃除障礙。

不久,甄豐率先站起來,公開向太皇太後上書,彈劾何武、公孫祿兩人,指責他們的罪責道:

「陛下:

臣常常聆聽陛下教誨,一直銘記於心,深受感動。

陛下教導我們說,處理國事,要以天下為公,選拔人才,要任人唯賢,不應該為了一己之私,危害社稷大事,傷害天下百姓,臣謹記於心。

臣發現,何武、公孫祿兩人,徇情枉法,狼狽為奸,結黨營私,不以國家社稷為重。

當初,朝廷公開選拔大司馬之時,他們互相稱頌保舉,沒有一點公心,有著徇私舞弊,結黨營私,禍害朝廷的嫌疑,請太皇太後陛下,下旨調查,予以懲處。」

太皇太後見到甄豐的彈劾奏章,認為彈劾有理,贊揚道:

「甄大人彈劾得很對。

何武、公孫祿這兩個家夥,愛擺老資格,倚老賣老。

選拔人才之時,不以朝廷為重,任人唯賢,而是結黨營私,互相薦舉,說話直言無忌,自以為是,不是忠臣所為。」

太皇太後早就不喜歡何武、公孫祿兩人,耿直無忌的性格了。

接到甄豐的上奏以後,太皇太後認為確實如此,當即批準道:

「請有關部門,立即如實調查甄大人彈劾書裡麵的內容,不得有誤。」

很快,甄豐的彈劾,就取得了效果。

調查最終結果,當然是情況屬實。

太皇太後庚即下旨,免去了何武、公孫祿兩人,所有的官職。

太皇太後還頒布懿旨,勒令將何武,遣送回何武的汜鄉侯封國安置。

就這樣不動聲色,王莽順利地鏟除了自己的兩個勁敵-前大司空何武和前左將軍公孫祿。

王莽對甄豐的忠誠十分感激。

初戰告捷,王莽更加雄心勃勃。

不久,高昌侯董武的父親董宏等大臣,也被彈劾說,行為奸佞邪惡,受到懲處。

太皇太後頒布懿旨,貶斥董宏、董武父子。

董宏、董武父子的官職和爵位,被朝廷迅速剝奪,驅離了京師。

7

見何武、公孫祿兩人,董宏、董武父子等大臣,受到太皇太後陛下貶斥,南郡太守毋將隆,憂心不已,對自己的親友柳梧等人說道:

「諸君:

大司馬大人可謂眥睚必報啊!

當初,朝廷推舉大司馬,何武、公孫祿兩人,擔心朝廷再次被外戚控製,所以相互舉薦,不想最後卻受到大司馬大人的報復。

何況我毋將隆與大司馬大人,有著嫌隙,並不投契呢?

我毋將隆怎麼能夠不擔心呢?」

南郡太守毋將隆的親友一致認為,他的擔心是對的,親友柳梧對毋將隆說道:

「大人的擔憂是對的,大司馬大人麵善心狠,心月匈狹窄,容不下不同意見。

柳梧建議,大人還是淡泊名利,避開朝廷這個是非之所。」

大家紛紛為毋將隆出謀劃策,希望毋將隆急流勇退,以避災禍。

大司馬王莽與南郡太守毋將隆的私人恩怨,要從很早很早的時候說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