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彭司空急流勇退 王司馬獨攬朝政(1 / 2)

加入書籤

1

到了此時,大司馬王莽,不僅僅是處理國家大事,諸事順利,聲望日隆,而且他的手下,已經是人才濟濟,英才輩出。

大司馬王莽更加雄心勃勃,躊躇滿誌。

劉歆、嚴尤等著名士大夫,王莽的堂弟王舜、王邑等文武大臣,成為了王莽的心腹骨乾,重要謀士。

侍中王邑,是王莽的伯父王商的第二個兒子,此時在朝中擔任侍中之職。

王莽讓他們各司其職,作為自己的堅強後盾。

王莽任用甄豐、甄邯等親近大臣,去主管朝廷的彈劾及司法刑獄等要務;

任用平晏去主管朝廷機要;

任用劉歆(劉秀),去掌管起草詔書文告;任用孫建,嚴尤去負責軍事。

甄豐的兒子甄尋、劉歆的兒子劉棻、涿郡人崔發、南陽郡人陳崇等賢良士大夫,都因為才乾卓著,品行優秀,博學多才,而受到王莽的器重任用。

而王莽的堂弟安陽侯王舜,更是受到王莽的重視。

安陽侯王舜,受到王莽的重用,十分感激。

於是,安陽侯王舜,常常利用覲見太皇太後陛下的機會,在太皇太後的跟前,竭力贊美王莽朝政的治理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你可是慧眼識英雄,善於任用賢才。

大司馬大人一片公心,大公無私,辦事乾練認真。

他的外表雖然嚴厲,不苟言笑,但言談舉止方直無私,辦事果斷利索,堪稱表率。

如此下去,國家中興,指日可待。」

太皇太後聽了安陽侯王舜對王莽的稱贊,笑逐顏開,贊同安陽侯王舜的意見說道:

「舜兒說得有理。

大司馬大人在哀家的麵前,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盡忠職守,令人欽佩。

他堅持或者推讓大臣們建議的事情,表現得慷慨激昂,大公無私,十分剛正。

他常常叩頭涕泣,說服哀家,令朕感動流淚。

一個好漢三個幫。雖然如此,依然希望舜兒,多多襄助大司馬等三公大人,輔佐皇帝,完成復興大漢的偉業。」

「多謝太皇太後陛下!

王舜一定將太皇太後陛下的旨意,傳達給大司馬大人,讓我們共同攜手,建立一個太平盛世,青史留名。」王舜稱頌道。

從此以後,有了安陽侯王舜在太皇太後陛下麵前的幫助,王莽處事,更加得心應手。

王莽想要做什麼,隻需要略微做出一點暗示,底下的謀士們,就會按照他的意圖,提出建議,做出方案,上奏太皇太後,請示太皇太後批準。

對上,王莽爭取到了姑姑太皇太後的大力支持,對下,王莽讓大臣們感受到了他的謙恭可信,無偏無私的品行。

王莽的施政措施,進行得更加順利,收效良好。

2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八月,大司馬王莽下令,召集大臣們研討國家大事。

王舜、王邑、嚴尤、劉歆、甄豐、甄邯等重要骨乾大臣,都積極踴躍參與議事。

諸事順利,方案很快就研討完畢,準備立即付諸有關部門官員去實施。

大司馬王莽以及親近的大臣王舜、王邑、嚴尤、劉歆、甄豐、甄邯等,都心情愉快,十分滿意。

大司馬王莽見狀,心裡十分欣慰,他麵目慈祥,興致勃勃地總結道:

「諸君,今天的議題,我們就討論到這裡。

多謝諸君的努力,獻計獻策!

請諸君下去,立即安排實施,不得拖拉推卸,以免延誤國家大事!」

大司馬王莽處事謹慎,似乎意猶未盡,有些不放心。

王莽庚即詢問道,「請問諸君,還有什麼未盡事宜,沒有考慮到,請不吝賜教!」

「大司馬大人,王邑還有些重要的話想說說。」堂弟侍中王邑示意發言。

「侍中大人請講,不用客氣!」王莽很和藹客氣地對堂弟王邑說道。

王邑急忙提醒王莽說道:

「多謝大司馬大人!

大司馬大人,王邑私下以為,我大漢朝廷經歷成帝、哀帝的治理以來,一直矛盾激化,社會動盪,萎靡不振,令人十分憂慮。

分析朝廷傾頹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改革滯後,賢才凋零,奸佞誤國,政令不通,令行不止。

到了哀帝陛下當政之時,任人唯親,政事混亂的形勢,越發加劇。

諸如大司馬大人,大司徒孔大人這樣的智者、賢才,大多受到了掌權者諸多的不公正待遇,一直讓人忿忿不平,難以釋懷。

王邑覺得,造成朝政傾頹的這些頑疾惡疾,必須立即雷厲風行地加以根除。

王邑認為,大司馬大人欲振興大漢帝國,必先樹立一個領導核心,集結同誌,共同努力,任人唯賢,罷黜奸佞,革新弊政,安撫人心。

可是如今,奸佞如孝成皇後,孝哀皇後等等,這些陷害賢才、斷絕皇帝後嗣的不良之輩,依然高居在廟堂之上,宮廷之內,讓人芒刺在背,怎麼能夠讓人安心,放心呢?

常言道,哪怕是一隻沒有爪牙的老虎,也絕不能夠當病貓看待,必須警惕他們的瘋狂反噬才是。

請大司馬大人特別留意,不要讓這些奸佞小人,從中作梗,暗中作亂,毀了大司馬大人中興社稷的宏圖偉業。」

「侍中大人言之有理,這件事實在是當前的當務之急。

莽也認為,欲復興社稷,實現天下太平的大漢夢,就要樹立一個以太皇太後陛下為首的領導核心。

俗言『艄公多了打爛船』!一艘航船,沒有英明能乾的舵手指揮,是絕對不行的。

隻有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才能夠領導全局,撥亂反正。

對作惡者的慈悲,就是對良善著的罪惡。

莽絕不會讓奸佞小人得逞,讓悲劇再次發生,亂了大漢的千秋偉業。」

王莽稱贊堂弟王邑的建議道。

「諸君:

侍中大人的意見非常中肯重要,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請問諸君,你們對如何根除危害國家的奸佞,將他們斬盡殺絕,消滅乾淨,為朝廷永除後患,有什麼具體的妙計沒有呢?

請諸君暢所欲言。」

王莽與親信的大臣,重新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3

不久,王莽的堂弟安陽侯王舜、侍中王邑等大臣,聯名上書,奏報太皇太後,譴責孝成皇後(趙飛燕)、孝哀皇後(傅皇後)等人的罪惡道:

「太皇太後陛下:

懲惡揚善,伸張正義,乃治理國家的關鍵。

唯有獎善罰惡,才能夠弘揚正氣,維護國家公理。

今天,臣等要不避嫌疑,堅持公理正義原則,去彈劾譴責奸佞誤國的罪惡。

當初,孝成皇後姐妹,沒有人性,冷酷無情地滅絕皇嗣,幾乎傾頹大漢帝國;

孝哀皇後,也助紂為虐,惑亂宮廷,擾亂社稷,實在是罪不容赦。

臣與大臣們探查此事,大臣們無不深惡痛疾,為無辜的皇嗣妃嬪,慘遭佞幸殺害,而悲痛欲絕。

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的罪惡令人發指,可是如今依然逍遙法外,高居尊位,令人十分不解,深深痛恨。

臣等建議,立即廢黜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的尊位,剝奪她們享有的權利,將她們貶為平民,遣送到成帝和哀帝的陵園去守墓,以洗刷她們的滔天罪惡。

請陛下務必批準!」

「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助紂為虐,殘酷地殺害皇嗣,罪惡令人發指,不懲罰不足以伸張正義。準奏!」

見大臣們提起悲傷的往事,太皇太後王政君,依然難忍皇孫被害的悲痛和憤怒,立即頒下懿旨,批準彈劾。

「真是因果報應!冤冤相報何時了。

哀帝陛下已經仙逝,我們毫無依靠,還有誰能夠拯救我們孤兒寡母呢?

哀家孤苦伶仃,煢煢孑立,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聽到太皇太後的旨意,心裡十分絕望,哀嘆道。

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十分清楚,哀帝駕崩以後,靠山已經失掉,大勢已去,再也沒有人,能夠挽救他們了。

就在太皇太後懿旨頒布的當天,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都先後雙雙自殺身亡了。

4

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兩位皇後,相繼自殺身亡的消息,很快在朝廷內外,傳播開來。

官吏百姓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有的同情惋惜,有的叫好稱贊,褒貶不一。

大司空彭宣,久在官場,宦海經驗豐富。

他立刻從兩位皇後自殺這件事裡,敏銳地洞察到了其中包含的嚴峻含義和深刻危機。

大司空府裡,大司空彭宣,十分驚恐地對自己親密的部屬劉堯說道:

「哎呀,劉大人!真相畢露,大事不好!彭謀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大司空大人:

你說話似乎太誇張了吧!朝廷處置奸佞叛逆,實在是大快人心之事,與大人何乾呢?大人擔憂什麼呢?」劉堯不解地問大司空彭宣道。

「大人此言差矣!賢才先哲,更能夠從細微小事中,看出其中的端倪。

大司馬大人,連兩個孤獨無助,沒有什麼威脅的婦人,也不肯放過。

其他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這怎麼不令人警惕,令人不寒而栗呢?這就是我深深擔憂的原因。」

大司空彭宣解釋道。

「大司空大人危言聳聽!朝廷處置奸佞惡人,是大司馬大人伸張正義的英明之舉。你何必質疑擔心呢?

難道兩個皇後,為虎作倀,犯下殘害皇嗣的罪惡,罪不該死嗎?」劉堯依然不贊同。

「劉大人久在官場,依然如此天真幼稚,真令彭某為君擔心。

彭某並不是說,兩個皇後罪不該死,而是說,其中潛藏著危險的征兆。

劉大人,如果你認真想想這個道理,就會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

如今,大漢朝廷是以太皇太後陛下和大司馬為首的皇親國戚,在朝中掌權,掌控大局。

權貴們口口聲聲宣稱,愛民如子,公正無私,以天下為公,不徇情枉法,難道大人就真的堅信嗎?」

「哦,原來如此!大人的擔心,的確有些道理。

但屬下想來,大司馬大人如今正在安撫人心,想來不會做得那麼絕吧!」

劉堯漸漸開始明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