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王莽掌權威天下 百姓感恩齊歡騰(1 / 2)

加入書籤

1

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正月,很快就來到了。

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大司馬王莽的權力日益鞏固,大漢朝廷的政事,也逐步進入了正軌。

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正月新年剛過,大漢全國臣民還沉浸在節慶的歡樂之中時,大司馬王莽和親近的大臣,就已經忙碌了起來。

近段時間,王莽心情舒暢,躊躇滿誌。

他的精神奕奕,精力十分旺盛。

常常是幾乎整天時間,王莽都不知疲倦地呆在大司馬府裡,或者與智囊同誌精心商談,處理國家大事,或者與親信密友,日日夜夜地聊天暢談,籌劃方略,欲奮發有為,革新弊政,振興大漢帝國,留下一世英名,流芳百世。

今天,一切照例。

大司馬府裡,大司馬王莽與智囊嚴尤、劉歆、甄豐等親信大臣,親切地寒暄一會以後,就轉入了商討的正題。

劉歆率先發言,建議王莽說道:

「大司馬大人:

托太皇太後陛下的洪福,在大司馬大人的英明領導下,朝廷已經步入正軌。

雖然開局良好,但現今之下,漢朝廷君臣,依然不可掉以輕心,而應慎言慎行,戒驕戒躁。

子俊私下以為,當前的當務之急,欲行大義於天下,必先加強大司馬大人的權威才是。

要讓天下臣民,都感受到太皇太後陛下和大司馬大人的恩德和威望,從而心悅誠服,心向往之。

如此,則積弊易消,大業可成。」

劉歆的發言,很對王莽的心思。

王莽果然十分欣賞,笑著贊揚劉歆道:

「君言非常恰當,無威不足以立德,無德不足以立國。

太皇太後陛下的恩德,光照天下,吾一定要讓大漢軍民感恩戴德,銘記太皇太後陛下的盛大恩典。

多謝子俊諫言。吾知道怎麼做了。」

王莽的心情,更加舒暢,與劉歆十分投機地深談了下去,有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

2

此時,大漢朝廷的各級地方大員,二千石高官,雖身在外地,但大多有親人耳目,在京師長安三輔居住。

這些地方大員,二千石高官,幾乎個個嗅覺敏銳,堪稱人精,清楚大漢朝廷的風向和潮流。

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新年剛過不久,益州刺史萬俟然,就派人上京,向朝廷稟告喜訊說道:

「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

臣等負責護送的越裳氏蠻族部落進獻的貢品,已經順利地送到了京師長安,真是莫大之喜。

恭賀皇帝陛下、太皇太後陛下和大司馬大人的英明治理!

如今,漢朝廷國泰民安,天下太平,萬國來朝,蠻夷歸順,可謂盛世降臨。」

這個名叫越裳氏的蠻族部落,位於大漢王朝的南方邊疆之外。

越裳氏部落的轄地邊界,距離大漢朝廷的京師長安十分遙遠。

要通過好幾道翻譯,才能夠勉強弄懂他們的語言。

越裳氏蠻族部落派人,跟隨益州刺史萬俟然的部下官員進京,前來向大漢天子進獻的,是他們蠻族部落首領,認為十分稀罕的一種吉祥之物,一隻白野雞和兩隻黑野雞。

得到越裳氏部落,向朝廷進貢奇異野雞的消息,大司馬王莽十分興奮。

大司馬王莽立即興沖沖地進宮,向太皇太後報告了這個驚人的好喜訊。

太皇太後得到王莽的報告,果然非常高興,喜笑顏開地贊揚王莽說道:

「巨君啊,你的治理成績不小啊!

自從你重新擔任大司馬之職,不過才幾個月時間,就已經創造了奇跡。

就連越裳氏部落的蠻族子民,也感激你的治理,真是可喜可賀啊!」

王莽見太皇太後高興,更加得意。

王莽微笑著,十分謙遜地對太皇太後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這一切都是太皇太後陛下的盛大恩德所致。

臣擔任大司馬之職,不過才幾個月時間,這哪裡是臣的功勞呢?

這是在我們的偉大領袖,英明的太皇太後陛下的正確領導下,所出現的祥瑞之兆。

越裳氏部落首領,向我大漢朝廷進獻稀罕的貢品,這預示著太皇太後陛下的治理盛德,已經感動了四夷,蠻夷心悅誠服,心向往之。

臣建議,請太皇太後陛下,立即向天下官吏百姓下詔,宣揚越裳氏部落首領,向我大漢朝廷進獻貢品之事,並用白野雞,去祭獻皇家宗廟,感謝祖宗神靈的護佑之功。」

太皇太後見王莽推辭功勞,將功勞歸於她這個太皇太後,心裡美滋滋的,更加高興,也謙遜地推辭說道:

「巨君啊:

如今帝國治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呈現和諧盛世,令人感嘆欣慰。

說實話,哀家不過是一個頤養天年的老太婆,不問世事,問政很少,這哪裡是哀家一個人治理的功勞呢!

如果沒有大司馬大人的輔佐,沒有群臣的盡忠職守,沒有百姓的辛勤努力,哪裡有天下大治的勝景呢?

大司馬大人所奏,深合朕意。

茲下詔,立即頒旨實施,宣揚聖朝治理的功績,弘揚大漢朝廷的正能量,讓千秋萬代的後世子孫,都牢記祖先創業的艱難,守成的不易。」

3

太皇太後陛下的懿旨頒布之後,漢朝廷地方官員和庶民百姓,地方賢達,士大夫等,立即會意。

他們難掩心中的感激,紛紛上書皇帝和太皇太後湊趣,稱贊大司馬王莽治國理政的浩大功勞。

朝中大臣們也不甘落後,不約而同地紛紛上書皇帝和太皇太後,稱頌朝廷治理的功績。

大臣們在稱頌皇帝和太皇太後偉大治理的同時,對大司馬王莽的功勞,更是尊崇備至,竭力稱頌大司馬王莽等人治理帝國的豐功偉績,異口同聲地贊揚王莽,擔任大司馬立下的赫赫功勛。

親近王莽的大臣,劉歆、王舜、甄豐、甄邯等大臣尤其盡力,不斷在太皇太後的跟前,竭力稱頌王莽理政的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尤其是安陽侯王舜,更是利用太皇太後的寵愛信任,經常接近太皇太後的機會,向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建議說道:

「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

當初,哀帝突然駕崩,人心惶惶,百姓不寧,四海動盪,國家傾頹,此誠危急存亡之秋,急需賢良輔佐匡扶。

大司馬大人力挽狂瀾,革新弊政,一心為公,盡心治國,獨立支持大漢危局,

大司馬大人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不朽精神,輔助新君繼位,撥亂反正,讓國家走上正軌,可謂功勛卓著,就像周公(姬旦)降世。

大司馬大人的所作所為,他立下的豐功偉績,就像當年的周公一樣,定將永垂不朽,名留史冊。

想當年,周公輔佐幼小的成王,兢兢業業,忠心耿耿,成王也因此獲得了祥瑞的白野雞降臨。

如今,大司馬大人的恩德,不僅感動了大漢朝廷萬民,而且深深地感召了四方蠻夷。

祥瑞的白野雞,也應運而生,重新降臨聖朝。

臣以為,大司馬大人的功勞,如同聖賢周公一樣,光耀日月,與天同壽,與地長存。

想當年,周公(姬旦)還活著之時,就因功勛赫赫,公正無私的治理成績,而被大家尊敬地稱為『周公』。

如今,大司馬的功勞業績,也與賢明的周公的貢獻十分類似。

臣建議太皇太後陛下,效仿先賢聖哲的聖跡,下旨獎勵大司馬大人,治理帝國的赫赫功績。

請太皇太後和皇帝陛下下旨,賜封大司馬大人『安漢公』的爵位,並增加大司馬大人的采邑人戶,以與他的『安漢公』的公爵爵位相稱,以彰顯大司馬大人大公無私,光耀日月的治理功勞。」

太皇太後王政君,飽讀儒家經典,也一直十分崇尚敬慕周公等聖賢先哲的業績。

聽了王舜等大臣的建議以後,太皇太後十分興奮,稱贊王舜的意見說道:

「舜兒的意見很好!

巨君立下的功勞,的的確確可以與周公媲美。

巨君雖然是朕的至親,朕怎麼能夠因為這個原因,而埋沒巨君的功勞,讓忠臣烈士失望呢?」

太皇太後認為王舜等大臣的意見有理,遂下旨表彰大司馬王莽的功勞道:

「諸位愛卿,你們說得非常在理。

大司馬大人有扶立幼君,匡扶社稷,撥亂反正,興利除弊的功績,天下臣民有目共睹。

如今,在大司馬的治理之下,短短幾月的時間,大漢朝廷就重歸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麵,連遙遠地方的蠻夷,也被感動歸順。

大司馬的功勛如此卓著,的確應該大力褒揚!

不獎勵忠臣烈士,不足以顯示大司馬治理的功勞,不足以昭示聖朝獎善懲惡的本意。

詔令尚書,速速備辦此事上奏。」

4

接到太皇太後的恩賞詔書以後,王莽喜形於色,難掩心中的喜悅。

大司馬府裡,王莽十分謙遜誠懇地對劉歆、嚴尤、甄豐、王舜等親信大臣,談到太皇太後的獎賞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的恩德,實在太深厚了,臣怎麼能夠擔當呢?

巨君也要感謝,諸君的厚愛稱頌和大力幫助!

莽立下的這些功勞,可謂微不足道啊!

如果沒有太皇太後的英明領導和大力支持,沒有朝廷三公和文武百官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沒有諸君的獻計獻策、共同努力,怎麼能夠完成呢?

吾怎麼能夠貪天之功為己有,妄自尊大,獨自享受這些獎勵呢?

吾坦然接受太皇太後的賞賜,不符合吾謙遜低調的風格。吾將盡力謝絕。」

劉歆等親信大臣,急忙稱頌王莽道:

「大司馬大人淡泊名利、寵辱不驚的高風亮節,亙古未見,真是我輩楷模。」

王莽就又上書太皇太後,推辭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

聽群臣私下議論,太皇太後陛下將要獎勵微臣。臣感激涕零,誠惶誠恐,愧不敢當。

當初,臣與孔光、王舜、王邑、甄豐、甄邯、劉歆、嚴尤、馬宮等諸位大臣,一道協商定計,共同製定迎立今上的國策,最終才得以撥亂反正,轉危為安,安定社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