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彈作盤中大小珠(1 / 2)

加入書籤

名字是一個人的符號標誌,是人與人之間用來區別的稱謂。中國人的名字大都簡單,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姓」沿襲祖輩而來,代表著血緣關係,而「名」往往凝聚著長輩的殷切希望。

古人的「名字」是分開使用的。古代的「名」,相當於現在我們常說的乳名或小名,古代的「字」,才是今天姓名中的名。

古人為何要取字?

古代,讀書人或是有錢有地位之人,都會有字,普通老百姓則一般不注重這個。

西周時期,在《禮記•檀弓》中有:「幼名,冠字」。也就是說,西周禮製中,孩子出生3個月之後,父親便要為他命名,而等到了男子20歲舉行冠禮,或女子15歲舉行笄禮之時,父母便要為他們取字。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成年後,幼年所叫的「名」不便在公共場合叫了,為了讓他人尊重自己,必須要另取一個供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即「字」。冠「字」是長大成人的標誌。

按照古代稱謂禮儀,自稱時稱「名」,稱別人時稱「字」,是基本的禮貌。

「名」通常隻能由長輩、上級或是非常親密的同輩才能稱呼,「字」則是平輩互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親切。

晚輩對長輩隻能稱對方的字,名是不能提的,否則就是大不敬。所以古代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會被認為是一種不敬和冒犯的行為。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的聯係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平與原二字相連。孔融,字文舉,融為名,意為融會貫通,文舉為字,文章一舉成名,文星高照。白居易,字樂天,樂天與居易,相輔相成。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往往還有個「號」,號是一個人的別稱、別字、別號。在中國古代,名大多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最初為自取,故也稱自號。後來,漸漸出現了別人贈予的號,稱尊號、雅號等。比如詩仙李白,其名為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別號在文人中比較流行,號與名無任何限製。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此三者包含著個人的全部品格。

【一】《鹽亭縣永樂山叩雲亭》文同詩

長江合高峰,爽氣左右繞。

中流望絕巘,萬丈見木杪。

孤寧揭其上,隱隱一拳小。

李君令茲邑,邀我升縹緲。

是時天宇淨,晴色洗霜曉。

萬象滿四隅,轉盼皆可了。

神清壓塵坌,誌適喜猿鳥。

人生貴軒豁,世務苦紛擾。

茲焉獲登覽,浩思欲飛矯。

令謂亭我為,勝絕此應少。

願子立佳號,光輝飾鬆蔦。

因名之叩雲,大字榜霞表。

[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坌:bèn塵埃;鬆蔦:song niǎo即鬆蘿。]

臘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柳好好讓大家早一些起床,以便能在除夕之前趕到閬中,否則酒肆和客棧都放了假而無處居住。

早晨,他們匆匆吃了點早飯便上了路;中午,他們到了鹽亭縣也沒有下車,而是讓華正到《踏鄉記紅燒母豬殼》去弄些好帶的乾鬆食物,他們就在車上吃午飯。

劉基讓自己的隨從把馬係在馬車後,待會兒一起上車吃點兒飯。

劉基下車伸展了一下月要板,抬頭看見店鋪的牌匾,笑問:「這『母豬殼』可是何物?」

柳好好掀開簾子,告訴他:「就是小桂魚,雅稱『鱖魚』。」

「那叫『紅燒鱖魚』多好,為何起這麼奇怪的名字。」

「這『踏鄉記』的每一個店鋪,都是把當地最具特色的食餚作為店名的。當地人把這種『小桂魚』叫『母豬殼』。若把店名改為雅稱『鱖魚』,就失去了原有的地方特色,而當地的百姓也不知所言為何物。」

「噢~,其實奇怪的名字也有好處。」

「什麼好處?」

「想我這種外地人到底這店鋪經營何物?好奇心便促使他走進去嘗嘗了,這也是攬客的一種好辦法。」

「留住客人,最好方法是把東西做到極致,首先得從選材入手——這種小桂魚生長於鹽亭毛公、兩河境內梓江石縫岩龕的泉水中,自生繁殖,白日棲息,晚間活動,以水下草本植物和小蝦、小魚為食。體型小、身無鱗、嘴尖肚大、身有花紋、翅鋒利,生成數量極少,很難捕捉。鱖魚肉質細嫩,肉多刺少,白嫩柔韌,無腥氣,味鮮,其營養勝食鱉魚,烏龜。這種魚紅燒或清蒸最好,隻不過劉大人今天可沒有這口福了,我們隻能吃乾炸桂魚了……」

正說著,華正提著一包「鹽亭火燒饃」,飯鋪老板抱著一大食盒「乾炸小桂魚」走了過來。

老板對著柳好好又是請安又是作揖的,問:「夫人為何不能屈尊小店就餐,在車上吃多不便啊!?」

柳好好笑道:「我們必須今天趕到閬中,所以不敢在你處耽擱了。」

「那夫人何時返程,小可提前開張,在小店等您歸來。」

「歸程不打算走此路,你也不必等我們了……哎~何老板,你何時歇業?」

「中午的客人一走,我們也就住了。」

「噢,那你忙去吧,我們也好早些趕路。」

劉基和隨從上了馬車,何老板目送著他們遠遠離去才回了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超級無敵之男神 放肆!貧僧要渡化你 重生之我隻是鹹魚啊 千風卷塵 南朝第一贅婿 千億老公寵妻成癮 全球逃生:開局獲得無德地圖 混沌天帝 不敗戰婿 我成了星際零食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