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新茶細細黃金色(2 / 2)

加入書籤

「什麼故事?你快給我講講。」

趙孟頫說道:

「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娶了妻子就想要兒子。

他得知妻子懷孕了便高興至極,興沖沖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黃酒,準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個女兒。你也知道,我們漢人向來是重男輕女。裁縫師傅氣惱萬分,就將幾壇酒埋在後院桂花樹底下了。

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居然把裁縫的手藝都學得非常精通,還習得一手好繡花,裁縫店的生意也因此越來越旺。裁縫一看,生個女兒還不真不錯嘛!於是決定把女兒嫁給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興興地給他倆辦婚事。

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想挖出來請客人品嘗,結果,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紅』,又稱『女兒酒』。

此後,隔壁鄰居,四村八鄉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

女兒紅酒形成了澄、香、醇、柔、綿、爽兼備的綜合風格,凝聚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於一體的,不同尋常的,一種引人入勝而又十分獨特的酒。待會兒,也去我朋友那裡嘗嘗。」

蘇雅異常興奮,好奇地問:「難道,你那朋友是世外高人?」

趙孟頫笑而不答……

————————————

注釋

【1】古代,酒鋪叫什麼?賣酒買酒怎麼說?

中國人釀酒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今天釀酒和飲酒過程中產生的詞匯和古代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據送宋人竇蘋編撰的《酒譜》,今天我們就聊聊古代釀酒和飲酒的一些用語。

(1)與酒有關的字

漢字中由「酉」組成的字,絕大部分和酒有關。

甲骨文中,「酉」就是一個「壇子」,而壇子裡裝的是酒。因此,「酉」是「酒」的本字,當「酉」指酒壇的本意消失後,在「酉」字旁邊加上「水」,另造了一個新的漢字,也就是現在的「酒」。

釀和醞,指的都是造酒。

現在常用的一個詞叫「醞釀」,它就是和造酒有關,而且釀造好酒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引申出了現在的這個意思。

賣酒和買酒都叫做沽。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共把十千沽一鬥,相看七十欠三年。」同樣67歲的白居易和劉禹錫一起喝酒,用十千錢買了一鬥酒喝。

酒鋪,叫做壚。有一個典故叫「卓文君當壚賣酒」,講的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後開酒鋪的故事。

醑(xu),指的是味道醇厚的酒。謝靈運有詩《石門新營所住四麵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詩》雲:「芳塵凝瑤席,清醑滿金尊。」從詩中就可以感受到一股來自謝大家族的富貴氣。

酹,指的是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蘇軾非常有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場夢,還是灑酒一杯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配,這個字也和飲酒有關,「相飲曰配」,指的是相對而飲。這個字現在使用非常普遍,從「匹配」的概念引申出了多種意思。

古時候罰酒(強迫人喝酒)叫做「浮」。《漢書敘傳》中講了一個戰國初期魏文侯和士大夫飲酒的故事,「飲不釂(jiào)者,浮以大白。」就是說喝酒喜歡養金魚的人,要再罰喝一大杯酒。因此,「釂」指的是一飲而盡。

醵(ju),指的是湊錢一塊兒喝酒。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曾在社日過節的時候乾過這事。有詩《次韻王鞏留別》為證,「秋社相從醵錢飲,日高時作叩門聲。」

主人向客人敬酒叫做「酬」,客人向主人敬酒叫做「酢」。王陽明說道:「……雖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這裡「酬酢」雖然指的不是飲酒,但也來源於飲酒。主人敬你一杯,你要回敬一杯,人生這樣來來回回,多累啊。王陽明要說的是,心中有了自己的主宰,即使主人敬你多少杯都能夠從容自在。

經過兩次釀造的酒叫做「醱」(o);喝酒臉紅叫做「酡」(tuo);無節製地喝酒叫做「酗」;酒後神誌不清叫做「酲」(g);喝酒而不相互敬酒叫做「醮」(jiào);國家有喜事,賜臣民聚會飲酒叫做「酺」(u);沒喝酒卻發怒叫做「奰」(bi);白色的酒叫做「醝」;顏色特別白的叫做「醙」(sou)……

(2)與酒有關的詞

酒坊:古代官方設置的釀酒作坊。《隋書食貨誌》:「開皇三年,至是罷酒坊,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遠近大悅。」

酒肆:酒店。唐姚合《聽僧雲端講經》詩:「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元張昱《塞上謠》:「玉貌當鑪坐酒坊,黃金飲器索人嘗。」

【2】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產於中國杭州西湖的龍井茶區而得名。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1)西湖龍井茶歷史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中華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贊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禦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

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元代,龍井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麵,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遊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餘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明代,西湖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誌》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明萬歷年的《杭州府誌》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歷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西湖龍井茶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西湖龍井茶。

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采製,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禦茶」。從此,西湖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

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2)西湖龍井茶的由來

傳說在宋代時,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村裡住著一個靠賣茶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葉質量欠好,賣不出去,老太太簡直斷炊。

一天,一個老叟走進來,他在宅院轉了轉,說要用五兩銀買下放地牆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沒錢,便爽快地容許了。老頭十分高興,通知老太太別讓其他人動,一瞬間派人來抬。

老太太想,這輕易地就能得5兩銀子,總得讓人家把石臼乾乾淨淨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樹下邊。過了一會,老頭還真帶著幾個牛高馬大的小夥子來,一看乾乾淨淨的石臼,忙問石臼的雜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實相告,哪知老頭沮喪地一跺腳:「我花了五兩銀子,買的就是那些廢物呀!」說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手邊溜走,心進而著實煩悶。

可沒過幾天,奇觀發生了:那十八棵茶樹新枝嫩芽一齊湧出,茶葉又細又潤,沏出的茶幽香怡人。這消息傳遍了西子湖畔,許多同鄉前來采辦茶籽。

漸漸地,龍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開來,「西湖龍井」也因而得名。

(3)古代製茶、買茶、喝茶的地方,居然有這麼多名字

茶人聚集之處,古有「茶館」,今有「茶室」。那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地方,與茶有關,也是茶人消遣品茗的去處呢?

no1六大喝茶處所

茶軒

「軒」是我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種構造,指「有窗的長廊或小屋」。茶軒,則是可以喝茶的長廊或小屋,帶小窗。舊時也用來稱茶館、飯莊。

2茶亭

在很多武俠裡常見,是在路邊進行施舍和銷售茶水的小亭子,以利行人。

3茶神廟

古時祭祀供奉茶神的廟宇。在如今祁縣東觀鎮嘉樂村(聚裡莊),還留存一座清代重修的茶神廟。整座廟宇建造在兩米高的土台之上,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建築有大門(南廂房)、東西廂房、大殿及左右垛殿。廟宇東西兩側有夯土牆遺跡。

4茶庵

古時建在路邊,用於夏天備茶提供給路人休息解渴的佛寺或草棚,本質與茶亭基本一樣。

相傳蒲鬆林為了創作《聊齋誌異》,便在路邊搭一草棚,供路人休息喝茶,但隻有分享一個奇異故事才有茶喝。

5茶室

室外的茶處所固然是不可或缺之地,室內的茶處所多為私人所用,更有其獨特的風致。

茶室是家宅中常備的一間居所。這個空間可以很大,是山水間、是一個庭院、是一間書房,或隻是一個角落,一個茶席。宋人尚意之「意」,非常注重在家中營造一個「茶空間」。

6茶舍

茶人居住的小茅屋。

唐代皮日休《茶舍詩》曰「……乃翁研茶後,中婦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滿山月。」詩詞描寫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勞的製茶過程。既製茶,也烹茶待友。

no2兩大買茶去處

茶市

官府監管下創辦的進行茶葉買賣的市場,也見證了茶馬古道這一歷史商業貿易的發展。

2茶埠(bu)

「埠」字指停船的碼頭,靠近水的地方。茶埠則是茶商將茶葉集中再分貨的碼頭,可以用來稱呼茶船停靠的碼頭。

no3三大製茶之所

茶塢

「塢」字原意是四麵高中間凹下的地方;茶塢,顧名思義就是種茶的山間平地。後來,因為山間平地種滿茶樹,與山峰的地勢形成一種別致的立體自然景觀,人們逐漸把「茶塢」雅稱為「茶山」。

2私培

私培乃古時候民間加工茶葉的地方,加工後的茶葉多在民間買賣。

3喊山台

明代徐糊《茶考》:「喊山者,每當仲春驚蟄日,縣官詣茶場,致祭畢,隸卒鳴金擊鼓,同聲喊日『茶發芽』,而井水漸滿;造茶畢,水遂渾涸。」即古時在驚蟄時節,為了擊鼓祭祀,祈禱茶葉新芽順道生長所建的高台。

no4三大與茶有關的政府

北宋的飲茶之風極為盛行,從皇宮、官府的歡宴到親朋之間的聚會;從各種場合的迎來送往、交際應酬到人生喜慶的禮俗,無處沒有茶之清風洋溢、香氣飄拂,鬥茶、茗戰更是情趣盎然、格韻高雅。因此,宋代始置專掌茶馬貿易的機構。

官培

也稱「貢培」,與「私培」相對,即為官府設計加工茶葉的地方。由朝廷委派官吏進行管理,負責製茶進貢。

2茶庫

官府機構名稱,宋時期在太府寺下設有「布庫、茶庫、雜物庫」等,為官府囤物所用。亦有「茶倉」之意,官茶存儲入庫,商茶發賣。

3茶馬司

茶馬司,簡稱「茶司」,官署名,宋以後專掌茶馬貿易的機構。凡市馬於邊區則以茶交易,置都大提舉及主管、同主管官,許其自置僚屬。明初沿置於秦州、洮州、河州、雅州,管理同少數民族地區茶馬交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超級無敵之男神 放肆!貧僧要渡化你 重生之我隻是鹹魚啊 千風卷塵 南朝第一贅婿 千億老公寵妻成癮 全球逃生:開局獲得無德地圖 混沌天帝 不敗戰婿 我成了星際零食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