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鞭雷驅山走海滄(2 / 2)

加入書籤

洞山有洞何所之,

天遊萬裡那能期。

無名仙老不可問,

碧花瑤草草風吹。

我逢真人問真訣,

笑指高堂老莊列。

歸來為賦洞山吟,

他日披雲臥鬆雪。

他一口氣就用了愚公、誇娥、釣鰲人、龍伯國、玄州鶴侶、玄元真人、關尹與老子等七個名字,雖然讀之頗為費勁,然,有的絕句、律詩卻清新爽口……」

「他有七個子女啦!」

「哪來的七個子女?」

「你剛才念叨的愚公、誇娥……」

「嗨,」趙孟頫大笑,「沒有文化真是可怕!我說的那七個人都是古代聖賢,貞白先生用這些典故來描述南穀社尊師,重建宗陽宮,累石為洞的神仙境地……」

鬧了這麼大的笑話,蘇雅也掩嘴偷笑,「那他的兒女叫什麼名字?」

「他還沒結婚呢!」

「為何還沒婚配?」

「不是他有點兒小毛病麼。」

蘇雅好奇地問:「什麼毛病?」

趙孟頫眨了一下左眼。

「噢~」蘇雅道,「愛拋媚眼!」

「『拋媚眼』是毛病麼?」

「見了女孩兒拋媚眼,還不是毛病!」蘇雅說,「你不會也經常向女孩子拋媚眼吧?」

趙孟頫隻是笑笑,沒有作答,帶著蘇雅走進了一條小石巷……

————————————

注釋

【1】水仙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花蕊外麵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花期在春季。

(1)植物學史

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意大利引進,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經上千年的選育而成為世界水仙花中獨樹一幟的佳品,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排名第十位。

最早記載水仙傳入中國的可靠文獻是段公路《北戶錄》中的一段文字:「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是說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孫光憲幾棵水仙花。孫光憲是晚唐五代花間派的重要詞人,當時在高季興南平國所轄的江陵任職,江陵相當於今湖北荊州。因此大致可以肯定,中國水仙的確是由外國傳入的,時間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傳地點有可能就在湖北荊州一帶。屈原行吟澤畔的形象與希臘傳說中納西塞斯這一水邊自戀的神靈頗有幾份神似,當時傳來水仙的蕃客移民入鄉隨俗,遂以水仙這一楚國故裡對屈原的鄉土稱呼來替代這一西洋的神異命名。這應該就是水仙這一中文名稱的來源。

宋元

水仙傳入荊州後,就首先在這一地區種植傳播開來,此後北宋時期歌詠水仙的文學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荊州、襄陽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區。黃庭堅稱贊水仙「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到了南宋,水仙的傳播就更為廣泛,整個江南地區都有了水仙的蹤跡。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和閩、浙沿海地區,這在南宋的諸種方誌中都有記載。水仙的商品生產也在這一帶興盛起來,如南宋劉學箕《水仙說》記載建陽(今屬福建省南平市)園戶所植水仙「若蔥若薤,綿亙疇陌」。

南宋閩、浙沿海地區水仙種植的興起,有著生物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麵的原因。東南沿海是海外貿易的集散地,很容易直接從海外獲得外來物種,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水仙也更適宜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種植,而兩浙、閩北鄰近當時的京城臨安,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人口的重心地區,又有利於這一觀賞消費性物種商品生產的發展。這一生產種植的情景,奠定了此後中國水仙種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應的產業傳統。

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續了南宋的狀況,查閱《宋元方誌叢刊》中元代方誌《(大德)昌國州圖誌》(治今浙江舟山市)著錄當地的物產,花類中便有水仙。文學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在元代,無論是以水仙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還是繪畫作品,其作者生活區域也都高度集中在蘇、浙、閩一帶,反映了元代水仙栽培分布的特點。

明清

明清時期,水仙的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大,除浙、閩、鄂、湘外,皖、贛、黔、川、滇、桂、瓊等地誌中都有關於水仙的記載。江蘇南部的水仙種植有了明顯的發展,形成了一些著名產地,出現了不少優良品種。嘉靖王世懋《學圃雜疏》稱「凡花重台者為貴,水仙以單瓣者為貴。出嘉定短葉高花,最佳種」。萬歷於若瀛《金陵花品詠》水仙序也說「水仙江南處處有之,惟吳中嘉定種為最,花簇葉上,他種則隱葉內」,都是說產於嘉定的水仙單瓣、短葉、高花,品種優質。除以上所說幾個盛產水仙的地區外,吳縣(今江蘇蘇州)也出產水仙,該縣水仙主要出自「光福(今吳中區光福鎮)沿太湖處」。種種跡象表明,明代嘉靖以來,蘇州嘉定、吳縣一帶成了水仙種植的中心地區,影響很大。此外,杭州海寧縣錢山也以出產水仙著稱,曹學佺《杭州府誌勝》載「錢山,產水仙花」。明末北京還出現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貿易,崇禎劉侗等《帝京景物略》「右安門外南十裡草橋」,「居人遂花而生。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都說明了明代水仙傳播範圍的擴大和市場化的發展。

蘇州水仙種植興盛,聲名遠播,在清代進一步市場化,銷往廣東,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畢沅《水仙》詩注:「鄧尉山(今吳中區光福鎮)西村名熨鬥柄,土人多種水仙為業。」乾隆張九鉞《沁園春耿湘門以水仙見貽》注:「水仙自吳門或飄海或度嶺來羊城。」說的都是蘇州水仙貿易到廣東的情形。而此時金陵(南京)的水仙也開始興盛。清初李漁《閒情偶寄》:「金陵水仙為天下第一,其植此花而售於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權,欲其早則早,命之遲則遲。……買就之時給盆與石而使之種」,說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產和貿易情況。

康熙中後期,水仙種植的重心再次轉移到了福建,漳州水仙異軍突起。福建是中國水仙的傳統產地,南宋時建陽一線即以盛產水仙著稱,明代《(弘治)八閩通誌》福寧府、福州府、泉州府物產誌中都有水仙的著錄。

從康熙中後期開始,漳州府龍溪縣水仙開始一枝獨秀,產生影響。《(康熙)龍溪縣誌》「水仙,歲暮家家互種,土產不給,鬻於蘇州」。是說龍溪縣水仙種植銷售比較興旺,供不應求。康熙末雍正初出使台灣的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寫道:「廣東市上標寫台灣水仙花頭,其實非台產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蘇州轉售者,蘇州種不及漳州肥大」,可見至遲康熙末年,漳州水仙開始外銷,與蘇州水仙相媲美,並且形成特色品種,以「鱗莖肥大」著稱。到乾隆年間,漳州水仙已超過蘇州,《(乾隆)龍溪縣誌》:「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載其根至吳越,冬發花時人爭購之。」說明龍溪水仙開始返銷長期以水仙著稱的吳越地區。漳州與蘇州一起,成了當時最著名的水仙產地,並且有過之無不及。

(2)中國傳說

傳說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於她的禦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願獨為女皇一人開花,隻行經長江口,見江心有塊淨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3)寓意與花語

no1自戀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喜歡生長在水邊的水仙花,來自於一個叫做納西塞斯的美少年。他的相貌令無數少女傾倒,但他卻高傲的看不上任何人。最終居然癡戀於水中自己的的倒影,便日日趴在湖水,與自己「相看兩不厭」。最終,納西塞斯選擇了投湖自盡,而湖邊就生出了一朵水仙花。所以也被叫做是戀影花,它的花語是自戀,這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說法。

no2對愛情的忠誠

傳說水仙是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她們二人同嫁給舜,姐姐為後,妹妹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駕崩,娥皇與女英雙雙殉情於湘江。上天憐憫二人的至情至愛,便將二人的魂魄化為江邊水仙,她們也成為臘月水仙的花神了。由此,水仙也被用來表示婦女德行,以及稱贊一個人對於愛情的忠誠。

no3表達敬意

用水仙花來表示敬意,主要是來源於英國。在中國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詩人和畫家都非常喜愛水仙,人們就開始把水仙用來表示對偉人的尊敬之情了。

no4多情、想念

中國水仙是水仙花的一個變種,因此花語含義中代表的是「多情」之意。不過多情不代表濫情,更多時候是表現此人想念對方。無論是對於親人、愛人還是朋友,都可為遠方的他們送上一束水仙花,表達出自己的思緒,希望能夠趕快和對方見麵,以解相思之苦。

no5吉祥、如意

春節、元旦等等較為重大的日子裡,水仙花表達的是吉祥、如意、美好等寓意,代表的是對來年的期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對一家人聚在一起幸福快樂的留戀之意。通常在親朋好友間互相贈送圖好兆頭,也可以養護在家中,起到招財納福的作用。

no6純潔的愛情

夕陽水仙花代表的是「愛情」與「純潔」,在花語寓意裡表達的是對愛情的堅貞,由此也引申為對於愛情的誠摯和自省,希望能夠在和睦中與對方攜手走完愛情之路。

尤其是白色的水仙花,它高雅清香,姿態優美,顏色亮麗,送給心愛之人很容易被接受。

no7重溫愛情

黃色是溫馨的顏色,因此黃水仙代表的花語是「重溫愛情」。這種花語含義不要隨便贈送,容易造成要分手的錯覺。一般在老人金婚銀婚之時作為裝扮,效果更佳。

no8青春、孤獨

傳說,秋水仙是用來處刑正值青春年少的古羅馬聖希阿金多斯,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衍生出了象征青春的含義。水仙一枝隻開一朵,一花一世界,也有孤獨的含義在其中。

no9超凡脫俗

水仙花超塵脫俗、高雅清香,就像是淩波仙子踏水而來,可以用來送給女性,表達出對女孩子的贊美之意,誇耀她們獨立自主、美麗有氣質等等。不過,水仙花隻適用送給比較成熟的女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超級無敵之男神 放肆!貧僧要渡化你 重生之我隻是鹹魚啊 千風卷塵 南朝第一贅婿 千億老公寵妻成癮 全球逃生:開局獲得無德地圖 混沌天帝 不敗戰婿 我成了星際零食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