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1 / 2)

加入書籤

鍋貼情同「生煎饅頭」,卻沒有人以「生煎餃子」相稱。鍋貼是將呈月芽形的纖瘦苗條的生餃子放在平底鍋裡煎焦香,底部金黃酥脆,外皮微黃爽滑,餡心細嫩化渣。我在嘉興吃過一種「漁網鍋貼」,是正宴過半後上的一道菜餚,煎出的鍋貼,下麵不知道用什麼法子再添上一層金黃色的網紋,如同女孩子穿上了漂亮的紗裙,有著不盡的纖巧爛漫。

其實,鍋貼除了焦香外,真正誘人之處還是在餡。鍋貼之餡,一如餃子餡和包子餡,可葷可素,可豬牛羊肉,可蝦仁海鮮豆腐,盡顯地方風土人情而已。餃子當然也可以煎,隻是餃子更小巧,如美人耳朵,餡也玲瓏,內外精致,鮮美溢口,正是江南人對食之內容和外在形式皆完美的最佳追求。

擺上平底鍋,略抹一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上去,排隊上前線,行列儼然,向右看齊,前月匈貼後背一個挨一個,迎接它們的將是淺油熱火的考驗。然後,就見「老頭子」抄起一個小壺灑一轉似是攙了油的水。蓋上鍋蓋,熱氣上冒了,就抓兩團抹布在手裡,包著鍋沿張開兩臂旋轉,聽到劈劈啪啪的聲音,就揭開鍋蓋,再灑一次「油水」,有時直接是沿著鍋的邊緣淋色拉油。

蒸氣迅速蔓延,蓋上鍋蓋,將鍋斜拉起在火上不斷旋轉,再次劈劈啪啪響並濃香四溢,就徹底拿掉鍋蓋,用一把老式鉻鐵那樣的平頭鏟子鏟鬆鍋貼,下麵則關了爐門。待吸乾了鍋裡的剩油,看到已經有硬殼子,鍋貼就熟了。這鍋貼底部給油煎得焦香,上麵卻是水煮的帶油柔和。用鍋鏟一鏟,五六個、十數個連在一起,熱氣騰騰。

若是煎的時間不夠,有那麼一排或是幾個,底子幾乎看不出油煎的痕跡,皮子偏軟,吃入口裡有點水澇澇的。所以我有時買老頭子鍋貼,避開人多時高峰,專瞄他剩餘的買,在鍋裡已炕了好長時,底座特別香脆,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賣鹵鴨的攤子上順帶也賣鴨血湯,且口味都很不錯。味道鮮美,隻是不知還有如此背景,難怪湯裡似有一股淡淡的藥香味。「老頭子」調製出的這湯,不知是否亦采用豬骨和老鴨熬煮的高湯打的底,反正湯裡有榨菜、蔥花、芫荽和胡椒等諸多調味料,剛好去除鴨子的腥味。鴨血嫩滑,切得細碎的鴨腸,綿韌耐嚼,湯水清澈而不油膩,濃鮮爽口又提神。

中江和下江的人都愛吃鴨子,不僅鴨肉,連鴨舌鴨內髒都能做出一番文章來。比如那個用鴨腳和鴨腸還有一小段貼肝做出來的鴨腳包,就是極有地域特色的臘味。而小小一碗鴨血湯,卻也能把鴨子的諸多美味薈萃其中……喝一口鮮湯,抿一塊鴨血,嚼幾段卷曲的鴨腸,讓人不由得感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竟能調製出如此世間美味!

吃著鍋貼,喝著鴨血湯,若是在一個冬夜裡,那真是要多享受有多享受!

「冬至餃子夏至麵」,一年裡最短和最長的兩個白天,分別吃餃子和麵條,是我們這裡的鄉俗。但外人不知,南方許多地方稱做「餃子」的,實際上就是小餛飩。在過去,下「餃子」隻有擔子而沒有鋪子,我們這裡許多風情小鎮上,「餃兒擔子」可算是街頭最尋常的風景。

鄉下唱大戲、放電影、玩燈、趕廟會,隻要是有人聚集的地方,肯定就有下湯圓下「餃子」的擔子。露天之下,浮在湯碗裡薄如蟬翼的皮兒,還有裡麵鮮紅的肉餡,撒在上麵翠綠的蔥花、焦黃的油渣末,以及淳樸的鄉音,都是那般親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江湖異界行 戰錘神座 拳皇裡的DNF格鬥家 全是高能 門通諸天 你必須羨慕我 非係統玩家 探索吧,冒險家 東晉碧玉 我有一座童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