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1 / 2)

加入書籤

這年頭,嘲諷英國菜難吃,幾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相傳去英國留學的小夥伴,無論學什麼專業,都要在廚房輔修一門「烹飪」,若是偷懶翹課,就得臣服於土豆的一百零八種吃法,並接受炸魚薯條、血腸布丁、牛排月要子派的輪番歷練。

就算沒去過英國的人,對於死不瞑目的「仰望星空派」也耳熟能詳(然而很多英國人自己也沒吃過呢),如果你膽敢對英國菜的黑暗程度表達絲毫質疑,他們隻要笑眯眯地拿出蘇格蘭國菜「羊雜碎小肚」,就能塞住你的嘴……

其實Haggis也可以擺得很好看!

但是——我得壯著膽子硬著頭皮才能說出這句話——有個不合邏輯之處,似乎被輕飄飄地忽略了:從諾曼、金雀花到都鐸王朝,這個國家的輝煌歷史數不勝數,海上貿易繁榮興旺,更帶來源源不竭的香料、茶葉和異域食材。王公貴族為了彰顯地位身份,把自找麻煩奉為人生最高準則,從帽簷寬窄到領邊紋繡都要挑剔不休,難道他們那些金光閃閃,恢弘盛大的宴席上,也隻有土豆、魚排和香腸幾樣食物來回更替嗎?

《唐頓莊園》的晚宴這麼Fancy,總不可能隻吃炸魚薯條吧?

如果他們也曾擁有精致繁冗的菜式,那英國菜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

在英國大吃幾天後,又一頭紮進故紙堆裡翻尋數日,才算拚湊出英國菜的大致身世——出乎意料,它並不是一個簡短的冷笑話,倒像一首,綿長婉轉的敘事詩。

11世紀以前的英國菜,由於缺乏文獻資料,麵貌非常模糊。我們隻能從一些書信中推斷,盎格魯撒克遜的王室餐桌上已經出現幾道復雜菜式,例如把雞肉剁碎,和打發蛋白混合,堆在扇貝上,入鍋蒸熟,用一點葡萄酒和蜂蜜調味——聽起來還不錯,對不對?

11世紀,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這是英國料理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諾曼人原居於法國北部,在征服英國後不久,也從北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西西裡島。法國和北非的文化融匯交貫,又被王室帶入英國,從此開啟了英國料理的繁盛時代。

今人對於英國菜不用香料、寡淡無味的批評,放到那個年代,簡直是大逆不道——受阿拉伯、波斯菜的影響,諾曼王朝對於香料和調味品的熱愛近乎癡迷。西西裡島和北非出產的馥鬱橙花、多汁柑橘、熟甜的無花果、明艷的檸檬、清脆的開心果和鬆仁,都是英國廚師爭相追捧的食材。胡椒、杏仁、孜然、丁香、肉豆蔻、藏紅花和薑,也常出現在王室采購單上。翻開13世紀的菜譜,就有香氣雲蒸霞蔚,撲麵而來:

一種深色醬汁,用黑醋栗、核桃和肉桂製成,

加入醋和麵包屑調整濃稠度。

通常搭配蒼鷺、白鷺、鶴、麻鴉、琶嘴鴨、啄木鳥或大鴇食用。

應該也看得出,除了吃,它們兼具炫耀財力的性能。香料在古代貴如黃金,蒼鷺、野鶴之類,自然也比雞鴨牛羊更加雅致。這其中,藏紅花大概是最受偏愛的香料。一是因為貴,二是因為美,醬汁裡加一小撮,就能染一鍋金光四射。

如今的英國名廚赫斯頓布魯門塔爾(Heston Blunthal)在倫敦開了家餐廳Dinner by Heston Blunthal,以創新理念詮釋英國古代菜譜,菜單上就有一道以藏紅花調味的Rice & Flesh。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江湖異界行 戰錘神座 拳皇裡的DNF格鬥家 全是高能 門通諸天 你必須羨慕我 非係統玩家 探索吧,冒險家 東晉碧玉 我有一座童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