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出兵(1 / 2)

加入書籤

第一首詩點出了出師的時間和原因。

時間是正月,原因則是皇帝給了「永王李璘」出兵勤王的號令。接下來寫出了出兵的氣勢,以及達成的效果。正因為「永王李璘」來到江陵,所以南方都平定了,江漢都成了類似於宮廷人工湖的閒暇之地。

這首詩李白其實寫得是事實,算是有感而發。

第二首詩一開始就點出了當前的局勢。

「永嘉」指代永嘉之亂,也就是五胡亂華初期,匈奴攻破長安,滅掉西晉,司馬睿在建康(南京)稱帝,建立東晉。永嘉是西晉末代皇帝司馬熾的年號。

所以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當前跟西晉一樣,胡人作亂,攻占了長安和洛陽。

後兩句則把「永王李璘」比作東晉的謝安。

謝安遙控指揮了淝水之戰,其侄兒謝玄謝石以三千兵力,在淝水打敗前秦王苻堅的百萬大軍,以至於苻堅在逃跑的時候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兩個成語就是那樣來的。而謝安這個時候,還在山上的亭子裡跟人下棋,戰報傳來的時候,棋盤上還沒有分出勝負。

第三首詩寫出了「永王李璘」即將出兵和行軍的過程。

武昌、潯陽和「三吳」都是李白遊玩過的地方,寫詩的時候暗藏著早年遊玩的生命密碼,將即將到來的行軍過程打上了詩仙豪邁雄渾的印記。

第四首則寫金陵(南京)的名勝,也寫了「永王李璘」即將在金陵的活動,用金陵龍盤虎踞的王氣烘托「永王李璘」的「正義之師」。

第五首再次回到局勢,所謂「二帝巡遊俱未回」,是委婉指出太上皇和皇上都不在長安。而「五陵鬆柏使人哀」,則指出長安還在叛軍手裡。

「五陵」是指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因為長安陷落,現在五位先帝的陵墓都落在了叛軍的手裡。

下一句說天下的諸侯都逡巡觀望,沒有誰出來攻打叛軍。從李隆基不得不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出來統兵勤王看來,這也是說的實情。

最後一句則點出「永王李璘」在此時此刻擔當起自己的責任,擔負著光復山河的任務。

第六首寫出「永王李璘」的軍威。而這樣的軍威,是展現在眼前的大好河山中的。詩人再次回到了詩人的詩情畫意,將詩情和豪情合二為一。

第七首專寫軍威,「樓船」的意象再次出現,讓人想起劉禹錫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還有陸遊的「樓船夜雪瓜洲渡」。

第八首繼續高度贊揚「永王李璘」的軍威,充滿了李白式的誇張氣勢。

第九首到了整個十一首詩的重點。畢竟李白寫詩,是給反叛的自圓其說。這首詩給「永王李璘」找了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其實網上也有很多人由此推斷李璘並不是真要反叛,而是要像李白說的那樣,乘船北上,直接攻打叛軍的老巢遼東(範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帶)。

但是前麵詩中反復提到的金陵,其實早就出賣了李璘的真實想法。

兵貴神速,如果要北上,也就不會在金陵遷延不進了。

但這首詩在政治上的意義卻的確非常漂亮,給李璘找出了拿得出手的泛江東下的理由。

同時在這首詩中,李白用秦皇漢武來給李璘墊背,再次抬高了李璘的氣勢。

第十首寫了李璘奉命勤王的過程,從蜀中(漢中)而來,在楚地身懷使命,再次強調了李璘出兵的合法性。

最後一首詩則寫出了李白虛構的李璘出兵的路線圖,強調李璘東下之後,其目的還是北伐,最終向西收復長安。

這是當時回避不了的目標,畢竟長安在叛軍手裡,一日不收復,一日就是所有勤王大軍的目標。盡管永王大軍距離長安越來越遠,但李白說永王要收復長安,嘴巴長在他這裡,誰還不說幾句話呢。

相比於李白的塗脂抹粉,薛鏐等謀士就直白多了。眾謀士眾口一詞,皆向「永王李璘」提出要用兵江左,以金陵為根基,坐擁江南財富,在亂世打下堅實基礎。而這恰恰是李白最初跟老孤兒提出的割據江左的謀略。

渾惟明等將領聽到謀士們這樣說,也是情緒高漲,目光中帶著憧憬之色。

而老孤兒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命令李偒會合渾惟明、季廣琛和高仙琦眾將,整備五萬大軍,擇吉日沿江東下。

實際上這段時間,江陵又進行了征兵,留守江陵的三萬大軍,都是新征的兵力。原來的五萬老兵,這一次都要東下了。

三天之後,大軍準備完成,也正是「永王李璘」特意選擇的吉日,老孤兒帶著麾下的眾謀士武將一起前往江陵水寨,準備誓師出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開局揭皇榜,我竟是皇太子? 狂龍出獄,閃婚絕色女總裁 HP成萬人迷後他們都將為我所用 震驚!全網都在和裴影帝搶媳婦 景如氏 祁逢 你可以給我個保護你的機會嗎? 重返1990,從倒賣國庫券開始 下山後,我無敵了 艾瑟拉世界之生命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