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節 闖宮(1 / 2)

加入書籤

魏保告訴太後,太學師生大早圍堵宮門,學正孟曾高舉一杆大幡,上書「欲救天下公義者會此下」,上萬太學生立在幡下,甚至有不少官員加入其中,文武百官被攔在宮外,六部尚書不敢越雷池一步。

魏保詢問,要不要去通知朝官從側門入宮。

太後搖頭。

此時上朝的鼓聲響起,每一聲都打在太後心中。

魏保皺起眉頭,惱恨這鼓聲不識相。

結果聽到太後平靜的口氣:「上朝!」

上朝?文武百官都被攔在宮門外,上朝跟誰議事?

見太後堅決,魏保不敢反對,命儀仗準備,太後上朝。

……

太學完全亂了,所有人都無心讀書,緊張的空氣在傳染,仿佛天下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

昨夜,太學生要伏闕的消息已經傳遍太學,三更,學正舉幡在太學中行走,五更,儒家八千弟子,還有墨家數百人跟隨大幡直赴宮門。

劉知易沒有跟著這些學生去闖宮,而是跟著祭酒去了刑部。

呂公昨夜回來,拜托他要跟著祭酒。

跟著竹杖芒鞋,破衣爛衫的祭酒,一步一步朝刑部走去,劉知易越看這老者越熟悉,他想起曾經在太學裡見過這老者一麵,當時他出了宿舍門,老者在對麵的牆根下。劉知易沒想到,這個乞丐一樣的老頭,竟然是太學裡的祭酒。他當時還以為是墨家的師長。

雖然想起了那一麵之緣,可熟悉的感覺還是撓著他,仿佛他們之間,還有更深的淵源。

劉知易猛然驚醒,對沉默不語的祭酒說道:「祭酒。您十五年前是否去過十裡亭?」

祭酒心情沉重,無心說話,但這一問,喚醒了他一些陳舊的記憶。

那時候他還年輕,做了祭酒沒多久,意氣風發,在朝中跟徐謙守望相助,他以為可以糾正桓帝朝昏聵的局麵。

祭酒看著年輕的讓人嫉妒的麵孔,突然也感覺到了一股熟悉。

「你是那個孩子?」

祭酒驚訝。

劉知易笑道:「鵝鵝鵝,正是我!」

祭酒啞然苦笑,他遍訪天下,探求名詩,卻不想,他還沒生出開創詩道的時候,就已經跟世間最好的詩人錯過了機緣,難道上天注定要他詩道不成?

那年,他偶爾聽說,北陵縣,望京鄉,十裡亭有一孩童,隻有五歲,出口成詩。做出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被傳為神通。

當即視作讀書種子,親自找到這個孩子,親自為他講解儒家經義。本以為神通會很快開悟,可一番辛苦,神通卻逐條駁斥他的道理,將他氣的怒氣上湧,以為這孩子絕無儒家天賦。這才放棄。

「學生劉知易,謝先生幼年指教。可惜當時少不更事,不解書中大義。」

劉知易十分恭敬的向祭酒下拜,一直以來,他都沒想過,他錯過了多大的機緣。原來當年為他開悟的那些名士,竟然有太學的祭酒。

他拜的不是祭酒這個人,拜的是一種精神,他們不為私利,隻為這天下的才華,聽到鄉野有神童,主動前去指導,有教無類,這是師道。儒家所有的道理他都可以不認,師道他必須得認。無私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將人類的智慧一代代傳承,正因為這種精神,人這個沒有利爪尖牙的種族,才能戰勝虎豹豺狼,在大自然裡優勝劣汰,成為萬物靈長後,也不會迷失,繼續在天地間砥礪前行。

祭酒嘆息一聲,扶起劉知易:「我認你這個學生,你認我這個老師否?」

祭酒聲音悲嘆。

劉知易再次躬身:「弟子五歲時,老師為我開悟之際,便將先生視作老師矣。」

祭酒點頭:「好,甚好。不想老夫將死之際,還能得此傳人,老天待我不薄!」

老懷大慰!

祭酒一手拉著劉知易,竟然有種輕鬆釋懷的感覺,竹杖芒鞋輕勝馬,大步向前。

劉知易卻感覺到了沉重,將死?什麼意思,祭酒要死了?

……

刑部,戒備森嚴。

自從決定要審理榘無疆之後,刑部就開始緊急備戰,不但連夜調回京畿附近高手,還從兵部請來兵法大家,在刑部內外布陣。

審判榘無疆,必然朝野震盪,滿朝忠義,江湖豪傑,都可能劫獄。

宋守白不由懷疑,他附和刑部尚書提審榘無疆,到底是不是錯了。

昨夜,宋守白就來了刑部,一直守在這裡,今日尚書朝上奏明天子、太後之後,午時,就會提審榘無疆,到時候刑部衙門打開,允許百姓聽審,光明正大,不用藏頭縮尾。

夜裡來了幾個蟊賊,藉藉無名之輩,被刑部高手打發,所幸平靜到了天明。太陽尚未升起,內外一片黑暗。

六扇門總捕頭突然神色凝重的走進大堂,宋守白暗嘆不好。

果然總捕頭報告:「太學祭酒進了死牢!」

說完抬頭看著宋守白。

宋守白知道,祭酒來了,刑部大小官員,不敢阻攔,這件事得他拿主意。

嘆了口氣,擺擺手:「罷了,隨他去吧!」

總捕頭猶豫:「如果祭酒大人劫獄的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重生為狼,帶領狼族崛起 從青雲門開始麵板修仙 朕就是亡國之君 團寵醫妃打卡續命 女帝攻略楚傾歌風漓夜 當老婆來敲門 世間百萬兵刃遇我皆俯首 公子無雙 王者:開局在長安開酒樓 假如被巫女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