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節 俠客行(1 / 2)

加入書籤

祭酒此時終於注意到了榘無疆那首絕命詩,不自覺的念誦起來:

「萬裡山河一線懸,匹夫隻手欲回天。殺身不敢忘中原,長留義氣白雲邊。」

殺身成仁,義氣長留。

祭酒始終意難平,默默看著弟子提筆,落筆,默念。

「夏雪漫戎纓,狄刀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雙雄塚,脫劍膝前橫。將炙啖虞公,持觴勸韓龍。三杯吐然諾,五嶺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刺狄白虹起,逐戎前後爭。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著詩經。」

一首改編自李白的《俠客行》送給榘無疆。

將李白詩中兩個英雄,朱亥和侯嬴,換成了這個世界上的兩個英雄。一個叫虞公,曾是古代虞國公子。殷朝滅亡之後,天下大亂,北狄趁虛而入侵犯中原,中原諸侯虞國公刺殺狄酋,虞公假意投降,待麵見狄酋,藏於袖中的白刃飛出,白虹驚起,狄酋殞命,虞國起兵反擊,大敗北狄。後來虞國一統天下,建立虞朝。

韓龍則是本朝人物,本是江湖豪客,戎朝末年,天下大亂,韓龍與太祖一起起兵,起義初期,屢戰屢敗,義軍被逼近夏京以南的青龍嶺中,戎王親領三十萬大軍圍困各條出山隘道,大軍久困,坐以待斃,義軍首領不斷投降。此時太祖與韓龍商議,打算刺殺戎王,二人爭相要冒死行刺,最後韓龍爭贏了,假意投降,帳前刺殺戎王,還領兵突圍而出。

史家認為,太祖與韓龍爭取刺殺戎王一事,是太祖往自己臉上貼金。實際上,當時太祖已經找到了另一條小路,帶兵繞道戎王大軍後方。韓龍刺殺戎王之後,戎王大營混亂,太祖趁機襲營,這才大破戎朝大軍。實際上夏太祖犯不著搶這個光芒,他繞道敵後派兵襲營起到的作用,肯定大於刺殺戎王,但是太祖也是豪傑,特別喜歡韓龍這種刺王殺駕的壯舉,所以往自己身上硬湊,還讓人寫成戲文,傳唱很廣。

無論如何,虞公與韓龍,都是這個世界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後來太祖一統天下,追封戰死於起義初期的韓龍為忠義王,忠指的是韓龍後來絕境斷後,為太祖爭取突圍機會,義指的就是刺殺戎王的壯舉。太祖還將韓龍墓安在千秋英雄虞公陵墓旁,這兩座墳墓被老百姓稱作雙雄塚。

劉知易詩中虛寫榘無疆路過雙雄塚時,與虞公和韓龍深交,跟二人英靈豪飲。

最後一句,則別有用心,誰能書閣下,白首著詩經。意思是希望祭酒不要亂來,通過寫詩,把榘無疆的壯舉寫下來,流傳後世,比什麼都強。

結果祭酒似乎沒有領會到這個精神,念完詩後,酣暢大笑。

「好好好。痛快!有此詩,足以讓榘無先生名留詩經之上,千古傳誦!」

榘無疆也贊嘆好,將他跟兩位名垂青史的英雄比肩,值了!

祭酒灑脫的躬身:「榘無先生,老夫去了。此去,成則助你出獄,敗則與你共死!」

榘無疆皺眉:「祭酒萬萬不可,榘無疆一介匹夫,死不足惜,祭酒大事未成,何苦與我這腐朽之人共死。」

祭酒道:「為天下公義,死得其所。你可赴死,我亦可!」

說完他一臉驕傲,渾身通達。

大踏步走出死牢。

榘無疆沒有追出去,搖頭嘆息。

劉知易追了出去,回頭看見差役顫顫巍巍的撿起地上的鋼鎖重新上鎖,榘無疆站在牢門口,神色凜然,然後深深下拜,仿佛在為一個誌向相同的同道踐行。

劉知易追上祭酒,見祭酒精神勃發,身上氣勢純正。

他不由驚疑,今天跟著祭酒後,他就察覺祭酒的狀態有些不對勁。身上的氣息,總是時有時無,時強時弱。強時,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弱時,像微風輕拂,寂靜無聲。仿佛走火入魔的症狀,但又不是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是控製不了氣息,而祭酒身上的氣息,始終平穩,似乎就是有時候強,有時候弱,有時候是一個超級高手,有時候是一個初學稚子。

可當他在榘無疆死牢中,了卻心願之後,身上的氣息就開始保持強盛,而且越來越強,沒走一步就強一分。

兩人沿著尚書省和司農司之間的大街往北走,盡頭就是承天門,此時已經被人圍滿了。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重生為狼,帶領狼族崛起 從青雲門開始麵板修仙 朕就是亡國之君 團寵醫妃打卡續命 女帝攻略楚傾歌風漓夜 當老婆來敲門 世間百萬兵刃遇我皆俯首 公子無雙 王者:開局在長安開酒樓 假如被巫女纏住